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内部人控制及其法律规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内部人控制是20世纪末经济学家在研究转轨经济国家的企业中所存在的问题时提出的一个概念。但事实上,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子课题,它是各国现代股份公司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并必将同公司治理结构一样,成为公司实践中的一个永恒的难题,因而也必定是公司法领域长盛不衰的话题。然而,国内法学界对这一问题却少有专门而系统的研究。鉴此,有必要从法学的角度厘清何谓内部人控制、内部人控制是怎么出现的、内部人控制有无必要以及如何从法律上对其进行控制等诸问题。本文正是从法学角度,结合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对上述问题作出的初步回答。全文除引论和结语外,共4个部分。
     引论部分对内部人控制的研究现状作了一个简略的梳理,指出了目前研究的特点和不足,提出了本文写作的总体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内部人控制的界定,旨在回答什么是法学意义上的内部人控制。本部分首先确立了整篇文章的研究对象,使分析更具有针对性。基于“内部人控制”这一概念在构成上的复杂性,文章是在对该命题抽象判断的基础上,通过对诸构成要素,包括控制权、控制权人、控制、内部人、外部人的逐一分析和界定,最终来得出内部人控制的法学概念。本部分在整篇文章中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对内部人控制及其构成要素的分析和界定,是下文得以展开的立论基础。
     第二部分——内部人控制的形成机理对内部人控制的形成作了法理分析,并揭示了其法律背后的经济原因,同时还分析了我国在国有企业改造中出现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的原因,以期对内部人控制更全面、深入的理解。本部分的论述还为下文为什么以及怎样对内部人控制进行法律规制作了逻辑铺垫。
     第三部分——对内部人控制实施法律规制的必要性分析试图回答“对内部人控制有无必要从法律上进行规制”这一问题。本部分首先根据前一部分所阐明的原因,对内部人控制作了价值分析,认为内部人控制是一把双刃剑,于企业之发展,有利亦有弊。因此,要通过对内部人控制的规制以尽可能减少或消除其不利的一面。根据这一结论,提出了市场的、行政的和法律的三种规制方法,结合内部人控制形成的原因,在对三种规制方法进行比较后,认为法律的规制方法是必要的。在这里,为了澄清理论研
    
    究中的一个误区,明确内部人控制之规制的意义,在阐述具体的规制方法
    之前,还对内部人控制、内部人控制的规制和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作了说
    明.这也使以后的研究能够跳出公司治理的案臼而具有自己的特色.
     第四部分一一内部人控制的法律规制之展望对规制内部人控制的法律
    措施作了具体的设想.它是全文的归宿,因此着墨甚浓.这一部分秉承前
    几部分的研究结果,选取内部人控制的产生及其泛滥的法律因由,并从逻
    辑的角度,从三个层面展开对内部人控制的法律规制的具体设想.第一个
    层面是对内部人控制的直接规范,通过构建保障公司真实法人意思的法律
    机制,彰显并保障法人之独立人格,进而使内部人控制得到规范;第二个
    层面通过对内部人的监督来间接规制内部人控制,这些监督来自二个方面
    即内部人的相互监督和法律义务与责任之承担,而此二方面监督作用之实
    现须有制度保证,故应加强和完善之.但就法律义务和责任而言,尚须有
    针对性,即与内部人控制有关,因此,该部分并非对内部人义务的全面论
    述;第三个层面是通过外部人的参与来影响内部人控制.在此,根据第一
    部分对外部人所作的分类,依据其各自在公司中的地位及与公司的关系,
    分别作出了不同的制度设计.以上的设想基本上是对现有立法及理论的批
    主11井樱山了知比的修于Q
As a subsidiary subjec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 the notion of insider-control has been done more studies at the point of economics but less of law. Although, it is necessary to answer those problems in legal: what insider-control means? How to take shape? Whether or not it should been governed? And how to govern it by law? This article, except forewords and epilogue, consisting four parts, is worked out to resolve the problems hereon.
    The forewords reveal the reason why does the notion should be studied in legal. This part also describes the thinking-train and studying-method of this article.
    Part one, entitled by definition of insider-control, tries to define the notion in legal. Because of complexity of the notion, the meaning of insider-control in legal is given out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and definition of some elements, such as "control right", "control lighter", "control", "insider" and "outsider", which are analyzed and defined based on an abstract judgment of insider-control. This part is very important in whole article, and arguments set forth hereinafter are based on it.
    Part two, entitled by the mechanism of the formation of insider-control, analyzes how to take shape insider-control with legal principle, and discovers the economic reason under legal. This part serves as logical foil for why and how insider-control should be governed by law.
    Part three, entitled by the necessity of law governing, is an answer to the question whether or not insider-control should be governed with law. Based on the reason raised in part two, by evaluating inside-control, this part will tell us that it is a two-face sword. According to this conclusion, some measures, including market measure, legal measure and administrating measure, should be adopted to govern insider-control. When compared legal measure to market measure and administrating measure, the author argue that the legal measure is necessary.
    Part four, entitled prospects of legal governing, gives some specific ideas
    
    
    of legal measure for governing insider-control. The ideas are spread out from three respects : directly governing , indirectly governing and participating-government. By setting up legal system making real intent of incorporated company certain to happen, insider-control can be directly governed. Indirectly governing means giving the insider supervision, which comes from two sides, one from insiders themselves, the other from legal obligation and responsibility imposed on them. If the outsiders can participate running business, the level of insider-control will descend, as is regarded as participating-government. This part makes different participating-designs counting different outsiders whose relations with the corporate are different. These ideas mentioned therein mainly are critique and propose to legislation and theory existed already.
引文
1.李昌麒:《经济法——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殷召良:《公司控制权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3.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4.朱羿锟:《公司控制权配置论——制度与效率分析》,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5.邓正来主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版。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增补本。
    7.艾迪生·维斯理·朗文出版公司辞典部:《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朱原等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8.陈东:《跨国公司治理中的责任承担机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 Margaret M Blair: OWNERSHIP AND CONTROL, The Bookings Institution, Washington D C, 1995.
    10.马克斯·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张乃根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9月版。
    11.罗尔夫·H·卡尔森:《所有权与价值创造——新经济时代的公司治理战略》,王晓玲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2.小艾尔弗雷得·D·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重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13.周枂:《罗马法原论》(上册),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14.大卫·威勒、玛丽亚·西兰琶:《利益相关者公司——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之蓝图》,张丽华译,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15.马俊驹主编:《现代企业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6.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7.哈罗德·德姆塞茨:《所有权、控制与企业》,段毅才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8.梅慎实:《公司机关权力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修订版。
    19.江平主编:《法人制度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0.梁宇贤:《公司法论》,台北:三民书局。
    21.李哲松:《韩国公司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2.罗伯特·W·汉密尔顿:《公司法概要》,李存捧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3.孔祥俊:《公司法要论》,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
    24.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25.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
    26.张民安:《公司法上的利益平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7.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上、下),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28.刘心稳主编:《中国民法学研究述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9.青木昌彦、钱颖一主编:《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
    30.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问题》,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
    31.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32.赵晓蕾:《新中国经济理论史》,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49页。
    33.徐传谌,郑贵廷主编:《国有经济理论前沿报告》(2001),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34.布莱恩 R·柴芬斯:《公司法:理论、结构和运作》,林华伟、魏昊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35.张维迎:《产权、政府与信誉》,三联书店2001年版。
    36.朱慈蕴:《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37.施天涛:《关联企业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38.《意大利民法典》,费安玲、丁玫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9.卞耀武主编:《德国股份公司法》,贾红梅、郑冲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40.斯道延·坦尼夫等:《中国的公司治理与企业改革》,张军扩等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41.张藐:《公司法原理》,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42.呼和少布、牧人编译:《股份有限公司》,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43.刘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44.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青木昌彦:《对内部人控制的控制:转轨经济中公司治理的若干问题》,载《改革》1994年第6期。
    2.魏杰、徐有轲:《论产权关系与内部人控制》,载《经济学家》1996年第5期。
    3.张春霖:《从融资角度分析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改革》,《改革》(重庆)1995年第3期,第34页。
    4.文正邦:《有关权利问题的法哲学思考》,载《中国法学》1991年第2期。
    5.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兼评崔之元和周其仁的一些观点》,载《经济研究》1996年第9期。
    6.尤金·法马、迈克尔·詹森:《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载陈郁主编:《所有权、控制权与激励》,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7.科斯:《企业的性质》,载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中文译本。
    8.温世扬、廖焕国:《公司章程与意思自治》,载王保树主编:《商事法论集》第6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页。
    9.迈克尔·詹森、威廉·梅克林:《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
    
    与所有权结构》,载陈郁主编:《所有权、控制权与激励》,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0.费方域:《控制内部人控制》,载《经济研究》1996年第6期。
    11.聂宗德:《对内部人控制的治理——美国公司治理模式及其变迁》,载《法律科学》1999年第5期。
    12.R.L 波特、F.L 西兰尼、A.西莱福等:《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钱玉林译,载王保树主编;《商事法论集》第7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3.冯果、艾传涛:《控制股东的诚信义务及民事责任制度研究》,载王保树主编:《商事法论集》第6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4.吴有昌:《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成因及对策》,载《改革》1995年第4期。
    15.赵本光:《公司代理成本与内部人控制问题》,载《财经研究》2000年第8期。
    16.陈晓红、关键:《我国公司内部人控制的形成、现状和对策研究》,载《金融与保险》2002年第5期。
    17.潘敏、谢献谋:《两权分离的实质与我国股份制企业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1月 第56卷第1期。
    18.李芝梁:《内部人控制及其消减——兼论国有资产所有权保护》,载《北京商学院学报》1996年第5期。
    19.郝琳:《关于内部人控制的控制》,载《科技与经济》1998年12月第11卷(增刊)。
    20.陈秀山,吴建辉:《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成因与对策探析》,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7年第3期。
    21.郑吉伟:《我国国有企业中“内部人控制”及其治理》,载《经济纵横》1997年。
    22.吴敬琏:《路径依赖与中国改革—对诺斯教授讲演的评论》,载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编写:《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3.李笠农:《论中间代理链条的非经济性失效》,载《经济纵横》2000年第3期。
    24.陈湘永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研究》,载《管理
    
    世界》2000年第4期。
    25.潘石:《“内部人控制企业”论质疑》,载《当代经济研究》1998年第1期。
    26.崔勤之:《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法理分析》,载《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年第2期。
    27.奚晓明:《公司治理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法律措施》,载奚晓明主编:《中国民商审判》(2003年第1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8.蒋大兴:《独立董事:在传统框架中行动?——超越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异向思维》,载《法学评论》2003年第2、3期。
    29.李昌麒、应飞虎:《论经济法的界限》,载李昌麒主编:《中国经济法治的反思与前瞻》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30.蔡立东:《论公司治理结构的非法律根源——以美国为中心的探讨》,载王保树主编:《商事法论集》第6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31.张民安:《论公司法上的越权行为原则》,载《法律科学》1995年第2期。
    32.卢代富、吴春燕:《企业运行中的国家干预法律制度研究》,载《现代法学》1998年第6期。
    33.吴越:《论中国公司法之构造缺陷及克服》,载《现代法学》2003年2期。
    34.常健、饶常林:《完善我国公司监事会制度的法律思考》,载《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年第3期。
    35.江平、邓辉:《论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一元化》,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2期。
    36.张竹英:《论公司监督权的设置与完善》,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37.白呈明:《股份有限公司监督机制的发展趋势》,载《西安财经学院学报》第16卷第2期。
    38.王保树、杨继:《论股份公司控制股东的义务与责任》,载《法学》2002年第2期。
    39.应飞虎:《有效监督与法律遵循》,载《河北法学》2003年第2期。
    40.郭锋:《少数股东权在股东大会中的行使与保护》,载郭锋:《证
    
    券法律评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1期。
    41.徐孟洲、葛敏:《委托书收购的立法思考》,载《法学杂志》2001年第1期。
    42.王保树:《股份有限公司组织机构的法的实态考察与立法课题》,载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编:《中国公司治理结构》,外文出版社1999年6月版。
    43.聂德宗:《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立法模式及发展趋势》,载《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1年第2期。
    44.杨瑞龙:《国有企业的战略性调整与治理结构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
    45.卢代富:《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创新》,载顾功耘主编:《公司法律评论》(2002年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6.鹤光太郎:《转轨中的日本公司治理结构》,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1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