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国有企业分类改革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从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我国一直在探索一条国企改革
    的最优方案。目前,国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也遇到了很多困难,
    比如国企大范围的严重亏损,负债率居高不下等。而与此同时,非
    国有经济蓬勃发展。针对十五大提出的“抓大放小”的战略方针,
    本文提出国企改革的重点在于分类改革:在国家控制领域,提高国
    有企业的控制力,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国
    家非控制领域实现国企非国有化。实现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的融
    合,创造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国有企业的现状及改革历程,指
    出国企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第二部分通过国际间的国企改革比
    较,从国企的性质和存在的必要性入手,提出分类改革的思路。第
    三部分研究国家控制领域的国企改革方案。第四部分探讨国家非控
    制领域的国企退出机制。最后指出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和谐发
    展,创造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From the beginning of economic mechanism reform in 1987,we have been exploring an optimum project for the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has been in the most difficult phase and encounters many difficulties, such as the severe losse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on large scale, and the increasingly high debt rate. At the same time, nonstate-owned economy is thriving. In view of the strategic policy of "the control of large enterprises and the unhanding of small ones" put forward in the 15th Congress,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the focu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reform is on classified reform: To strengthen the control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o diversify the proprietary structure, and to establish the modern enterprise mechanism in the fields controlled by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o turn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to the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the fields not controlled by the state; To realize the combination between state-owned and nonstate-owned economy to create the best social and ec
    onomic benefits.
引文
[1] 《中国统计年鉴2000》,中国统计出版社
    [2][3][4][5][6][7][8][9][10][11] 《中国统计年鉴1998》,中国统计出版社
    [12] 马·阿·阿龙布等:《公有制工业企业成功的决定因素》,中国财经出版社,1987年版,第15页
    [13] 严正:《对西方国家国有企业的研究和思考》,《福建论坛》,1995,5
    [14] 《国外国有企业制度及其演变的比较研究》,袁志刚,《世界经济》1995,6
    [15] 《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周叔莲,《当代财经》,2000,3
    [16] 《企业的经济性质》,路易斯·普特曼,兰德尔·克罗茨纳,孙经纬编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第75页
    [17][19]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何浚,《经济研究》,1998年第5期
    [18] 《国有大中型企业公司化改革的难点及对策》,吴敬琏,《经济日报》,1995年2月26日
    [20] 《国企改革的世界性话题》,凌晨,俞姗,《探索与争鸣》1999,7
    [21][22] 《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张维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第68页
    [23] 《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张维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第66页
    [24] 《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张维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17页
    [25] 《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张维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27页
    [26] 《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张维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32页
    [27] 《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张维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8页
    [28][29] 中国工商银行破产问题研究小组,1997,《关于企业破产问题的调查报告》,《经济研究》,1997年第4期
    [30] 中国改革基金会,1997,《现实的选择: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实践的初步总结》,上海远东出版社
    [31] 《华南早报》,1997年6月13日和17日
    [32] 王延中和胥和平,1996,《诸城企业改革探讨》,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1] 《所有制结构大重组》,万东铖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
    [2] 《国企改革建言》,张卓元主编,广东经济出版社
    [3] 《迈向21世纪:中国企业制度选择》,孙福全,宋克勤著,工商出版社
    [4] 《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与案例》,何维达编,经济科学出版社
    [5]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何浚,《经济研究》,1998年第5期
    [6] 《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张维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7] 《国有企业改革新思路》,徐强著,中国工人出版社
    [8] 《破解难题,世界国有企业比较研究》,王金存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9] 《十五大报告的具体化和新发展》,张卓元,《经济研究》,1999.10
    [10] 《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制度分析》,王玉珍著,中国经济出版社
    [11] 《2001年国企改革与结构调整主要任务》,《经济管理文摘》,2000年第24期
    [12] 《中国统计年鉴2000》,中国统计出版社
    [13] 《企业的经济性质》路易斯·普特曼,兰德尔·克罗茨纳,孙经纬编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4] 《国有控股公司运行与管理》,芮明杰,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
    [15] 《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产权制度解释》,刘伟著,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
    [16] 《上市公司重组之路》,张华,程春生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
    [17] 《对国有经济战略调整若干问题的思考》,李辉明
    [18] 《上市公司进行国有股减持的方案探讨》,许民力
    
    
    [19] 《国有投资公司参与债转股进程的必要性及相关设想》,贾康江旭东
    [20] 《我国国有经济控制力分析》,黄景安 陶瑞芝
    [21] 《国有中小企业股份合作化改造的股权结构设置》,张斌
    [22] 《优先股:解决国有股问题的重要选择》,吴松[17-22]:《国有资产管理》,1999年—2000年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经济日报》,2001年3月1日
    [24] 《资本市场发展与国企改革》,王万山,袁克忠,《投资研究》,1999年第8期
    [25] 《债转股:基于企业治理结构的理论与政策分析》,吴有昌 赵晓,《经济研究》,2000年第2期
    [26] 《国企困难成因及出路设想—兼谈证券市场融资》,周道炯,《投资研究》,1999年第6期
    [27] 《国有企业负债率悖论:提出和解读》,谢德仁,《经济研究》,1999年第9期
    [28] 《论中国的资产管理公司》,朱民,黄金老,《经济研究》,1999年第12期
    [29] 《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分析》,忻文,《经济研究》,1997年第8期
    [30] 《国企改革—思路:公股上市流通》,许宏强,《探索与争鸣》,1999年第11期
    [31] 《国企改革—世界性话题》,凌晨,俞珊,《探索与争鸣》,1999年第7期
    [32] 《对西方国家国有企业的研究和思考》,严正,《福建论坛》,1995,5
    [33] 《国外国有企业制度及其演变的比较研究》,袁志刚,《世界经济》,1995,6
    [34] 《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周叔莲,《当代财经》,2000,3
    
    
    [35]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杨瑞龙,陈秀山,张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6] 《高速经济增长政策配套论》,刘长庚著,中国物价出版社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