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互联网”作为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特征,已经影响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高等学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社会“网络化”发展的前沿,受到了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广泛影响。大学生作为最大的网络群体,因其特殊的心理特征,受到了网络这把“双刃剑”的深刻影响,网络既给他们带来了全新的观念、丰富的知识和创新的思维,也对其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产生着巨大的冲击,并催生了许多心理问题。因此,如何在“网络时代”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及其成因的分析和研究,就成为一个无法回避且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对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及其成因的分析研究是时代发展对高等学校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要求。本文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青年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的基本原理,在研究网络对大学生广泛影响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对大学生各种网络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形态,产生的原因,以及调适的对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深刻的研究与探讨。
Internet, one of th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new technology revolution with the IT as its core, has influenced our social life politically, economically and culturally. Being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ociety, the schools of higher learning stand in the frontier of the process of the networkization of Chinese society and are influenced deeply b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T.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largest internet consumers and users with uniqu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network-a two-blade sword. Network equips them with new ideas, enormous knowledge and creative way of thinking, greatly influencing their behavioral patterns, value orientation, mental development as well as moral conceptions and thus giving rise to lots of mental problems. Hence, it becomes an inevitable and urgent issue for us to strengthen the study and analysis of the network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study and analysis of the network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an urgent requirement advanced by our times. It is also one of the rudimental requirements of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 of universities. The study systematically, profoundly analyzes and explores the concrete syndromes, causes, and then the solutions of various network ment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four respects, us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disciplines such as psychology, pedagogy, and sociology and dissemination and being on the base of the study of impacts of network on college students.
引文
[1]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
    [2]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1999年9月29日17号文件)
    [3] 《中共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文献》(2000年6月28日)
    [4]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92号)
    [5]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信息产业部2000年10月8日第4次部务会议通过)
    [6]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2000年10月)
    [7] 《天津市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交流文集》,中共天津市委教卫工委,2002年
    [8] 谢海光主编,《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
    [9] [美]Patricia Wallace著,《The Psychology of The Internet》,《互联网心理学》,谢影、苟建新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1月
    [10] 李玉华、卢黎歌等编著,《网络世界与精神家园——网络心理现象透视》,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
    [11] 张蔚苹,《新编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
    [12] 周晚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
    [13] 孙召路,《论传媒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其防治措施》,连云港: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2002年第1期
    [14] 陈斌文,《新的心理疾病:网络成瘾症》,《社会》,2000年6月
    [15] 杨海燕、李志强,《试论大学生网络心理中存在的问题》,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02年
    [16] 郭亨杰等主编,《心理学教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17] 王淑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
    [18] 祝蓓里,《青年期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7月
    [19] 万新恒,《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
    [20] 欧阳仑,王有智主编,《新编普通心理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
    [21] 乐国林,《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及对策.心理世界》,2001年6月
    [22] 严峰,卜卫著,《生活在网络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23] 陈志霞,《网络人际交往》,《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11期
    [24] 石磊著,《上网心理分析》,《大众心理学》,2000年6月
    [25] 严耕、陆俊,《网络悖论——网络文化的反思》,国防科技出版社,1998年
    [26] 姜继红,《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1期
    
    
    [27] 薛天祥主编,《高等教育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8] 邹学海等,《生命线”与“生命力”——谈网络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创新》,《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第21期
    [29] 赵鸣九编著,《大学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1月
    [30] 王寒松,《当代文化冲突与青年文化思潮》,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
    [31] 王宏舟,《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复旦教育》,2001年第4期
    [32] 王登峰,《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33] 叶奕乾、祝蓓里等,《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6月
    [34] 钟新海,苏雄峰,《电脑网络对青年的可能异化》,大学生研究,2000(2)
    [35] 韩宪洲,《从Internet的发展看青年问题》,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4)
    [36] 易法建等,《心理医生》,重庆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
    [37] 楚丽霞,《网络社会中大学生的性的创造》,上海:当代青年研究,2000(2)
    [38] 姚洪亮、王俊舫,《网络人际互动对青年心理的冲击和挑战》,《中国青年研究》,2000年第6期。
    [39] 时蓉华等,《教育社会心理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3年6月
    [40] 刁生富,郑爱宏,《社会信息化的伦理学问题》,《道德与文明》,1996年
    [41] 宋书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心理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年11月
    [42] 张江燕,《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用户的心理因素机器调控》,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1月
    [43] 申文杰、吴宏爱,《论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新趋势》,《思想政治教育》,2003年第3期
    [44] 刘岚,《网络条件下德育管理的探索》,《思想政治教育》,2003年第4期
    [45]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学工部,《以新的思路做好网上思想政治工作》,《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武汉),2002.9
    [46] 陆俊、严耕,《国外网络伦理问题研究综述》,《国外社会科学》,1997年
    [47] 张飞燕,《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强化几种意识》,《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京),2002.7
    [48] [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6年
    [49] [美]约翰·L·卡斯第,《虚实世界——计算机仿真如何改变科学的疆域》,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
    [50] [美]John B.Best,《认知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5月
    [51] [美]Philip L.Rice,《压力与健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5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