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在高中政治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科技的发展、国力的竞争,急需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培养全民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无疑是当今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这一现代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如何才能真正被广大一线教师所接受,顺利进入学科教学的主阵地一课堂?这几乎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
     本课题研究针对目前政治课堂教学的弊端,试图通过在政治课堂上开展研究性学习来提高教学质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本论文从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迫切需要改革的现实出发,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在对我校部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素养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高中政治教学内容进行课堂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出了高中政治课堂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教学模式。这些尝试性工作不仅提高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而且初步转变了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旧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新型的学习方式。本课题研究将为高中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积累经验和提供借鉴。
With the turning-up of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and the information ages,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faces an unprecedented challenge. So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the competition of national strength both require the characters under mentioned here: the exaltation of the whole country's qualities, the cultivation of all the people's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To cultivate the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Research study,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way and medium without any doubt, has become a hot and bright point in the field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reform. Whereas, how the modern concept of education and learning style can be really accepted and adopted by those teachers who exercise class-teaching in their classes-the main battlefield of education, still remains a concern among those education's man in field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The thesis in which malpractice is involved tries to carry out Research stud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class-teaching, to help change the learning style as well as to cultivate the spirit of pursuit and innovative spirit. The thesis comes to a conclusion of general model for senior political class-teaching, which is based on the humanism psychology and constructive principle in the light of the urgent demand in practice, which is forme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Research study inquiry and analysis in our school. The attempt work not on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olitical class-teaching, but also preliminarily change the old learning style of simply accepting what the teachers say and help the students to make a thorough inquiry of knowledge of their own accord and emphasize the new learning style of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The thesis will provide some experience for deepening reform class-teaching and further carrying out Research study.
引文
1.易凌峰:《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学基础》,上海教育科研,2000年1月。
    2.兰·本达(美):《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
    3.冯克诚、田晓娜:《实用课堂教学设计全书》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第66页。
    4.《研究性学习背景材料与示例》,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
    5.彭承福:《新编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6.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
    7.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
    8.崔相录:《研究中学习》,国际文化出版公司,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2月。
    9.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
    10.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11.尤·克·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
    12.谢树平:《中学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
    13.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4.陈钧、程达:《呼唤名师》,科学出版社,2000年。
    15.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16.胡德海:《教育学原理》,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
    17.裴娣娜:《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学科教育》,2000年第1期。
    18.张文周:《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上海教育科研》,2000年第1期。
    19.廖大海:《略论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三个问题》,《上海教育科研》,2000年第1期。
    20.《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学科教育》,2000年第3期。
    21.史献平:《教育学研究式教学的构想与实践》,《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第3期。
    22.周逸先:《“教学做合一”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陶行知生活教育方法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学科教育》,2001年第5期。
    23.朱小平:《优化课堂的立体结构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科教育》,2002年第2期。
    
    
    24.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
    2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2000年1月。
    26.裴娣娜:《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学科教育》,2000年第1期。
    27.裴娣娜:《论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学科教育》,2000年第2期。
    28.严久:《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2期。
    29.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7期。
    30.胡兴松:《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2年第6期。
    31.魏安彬:《政治课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考和探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2年第6期。
    32.杨燕梅:《学习哲学常识必须掌握的四个方面》,《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1年第8期。
    33.梁明院:《高中思想政治课开设研究型课程初探》,《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2年第10期。
    34.王庆英:《创新人才素质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1999年第4期。
    35.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议》,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