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多哈木锤敲定标志着中国正式入世,也意味着中国企业的全球化经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据外经贸部统计,2000年和2001年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连续两年超过6亿美元。截至2000年,共在境外设置企业6296家,协议投资总额112亿美元,其中中方协议投资额76亿美元。
    尽管在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中,采用新建企业的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达80%,并购方式仅占20%左右,但并购总体仍呈上升趋势。据UNCTAD《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2000年中国大陆约有1/4的对外直接投资以并购方式进行,而这一比重在中国香港为14%,中国台湾为10%。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并购在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中,乃至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将愈益重要。因此,对中国企业的对外跨国并购的现状与趋势进行研究,也就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约翰.H.邓宁教授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为基本的研究框架,主要从企业自身和东道国区位选择方面,对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本文共分四章,分别是绪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案例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区位选择。
    第一章绪论,主要是介绍当前国际企业跨国并购的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任何国家的企业的行为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要将其融入到整个世界经济的大潮中加以分析。因此,通过对当前国际上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与趋势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对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所面临的一般国际环境有一个了解,从而对后面几章中将加以论述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战略等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
    第二章,论述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企业的实力也变得日益强大,逐步具备了到境外实施跨国并购的实力。其中既有向中国石化、中海油、中国工商银行等国有大型企业,也包括浙江万象集团、华立集团等在改革开放以后崛起的民营之星。在大好的国际国内环境鼓舞下,他们挟本
    
    企业的雄厚实力,个个雄心勃勃,甚至有许多企业已经进入了战略实施阶段,其中的佼佼者如TCL等已经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但我们不得不看到,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方面与强者相比,尤其是对比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来说,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是全方位的,既来源于政府宏观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也来自企业自身的不足,体现在企业跨国经营战略、人才储备等多个方面;同时,由于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做得不够到位,也给企业的跨国并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的时候,必须在对东道国文化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围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目标企业进行整合,将其纳入自己的全球经营体系。在采用适当的政策稳定主目标企业的关键员工的同时,注重培养自己的海外经营专才,多管齐下,才能确保并购的最终成功。
    第三章,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案例分析,选取了TCL集团收购德国施奈德集团和万象集团收购美国UAI集团两个案例。选取这两个案例是为了说明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方面的几个趋势:一是并购主体多元化,这两家企业的产权性质比较有代表性,一个是国有大型企业,一个是民营企业,说明跨国并购已经不再是少数企业的专利;二是这两家企业并购的目的各不相同——前者是绕开欧盟的贸易壁垒,并购自己的竞争者,后者是收购自己的客户,实现反向的OEM,但也有着一定的共同点,那就是,这两起并购都是企业按照竞争的要求做出的市场行为,说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行为已经相对理性化,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
    第四章,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区位选择。本章第一节主要是借鉴国际直接投资环境评价的五因素法,阐述了评价企业跨国并购环境的方法。同时,考虑到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四个国家(国家联盟)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正在扮演或将要扮演的重要角色,分四节对上述四地的并购环境进行分析,找出各自特有的区位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对于企业在跨国并购中的区位选择有着较强的借鉴意义。
    综上所述,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水平,而且正面着难得的机遇。只要中国企业能够发奋图前,在增强自身实力的基础上,注意正确的区位选择,应该在跨国并购方面大有可为。
引文
宫占奎、陈建国、佟家栋著,《区域经济组织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娄芳著,《俄罗斯经济改革透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徐康宁、陈万华著,《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段爱群著,《跨国并购原理与实证分析》,法律出版社,1999年出版
    林康著,《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赵月园著,《跨国公司财务战略实施》,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出版
    史建三著,《跨国并购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年出版
    原毅军编著,《跨国公司管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金润圭著,《全球战略: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国际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
    杨德新著,《跨国经营与跨国公司》,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出版
    上海财经大学投资研究所,《2002中国投资发展报告》,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魏江,《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购并后整合管理》,《中国软科学》2001年第12期
    程兆谦,徐金发,《企业文化与购并研究》,《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年第9期
    辛晓岱,《美日金融体制差异与美国经济走势》,《中国货币市场》2002年10月
    陈文玲,《美国信用体系的几个特点》,《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第67期
    王晓莉,《品牌兼并--跨国公司本地化的有效方式》,《北方经济》2001年第3期
    
    
    天津商学院经济学系 王中华,《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国际贸易问题》2001年第4期
    段云程,《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与战略》,中国发展出版社,1995年出版
    姜伯伦等,《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
    何小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策略》,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毛蕴诗,《跨国公司竞争战略与国际直接投资》,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谢康,《同场竞技:“入世”后的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出版
    李越,《经济全球化——企业如何应付》,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出版
    鲁明泓,《国际直接投资区位决定因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1 《2002中国投资发展报告》,上海财经大学投资研究所,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 黄金和外汇储备报表,中国人民银行报告与统计数据2002年12月31日
    3 初探国有企业产权约束问题,《南京经济》(2001年第4期)
    4 汇率报表,中国人民银行报告与统计数据,2002年平均
    5 跨国公司海外管理人员的培训,《经济评论》(2001年第5期)
    6 “联手长城,TCL收购德国施奈德”,21世纪经济报道,2002年9月16日
    7 “联手长城,TCL收购德国施奈德”,《21世纪经济报道》2002年9月16日
    8 中国在线并购交易网
    9 该划分方法引自《2002中国投资报告》,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0 SEC的全称为:Security Exchange Commission
    11 “中美日公司治理结构的财务比较”,张兆国,唐丽,黄彦,《中国软科学》2001年第5期
    12 美国科技发展报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国研网
    13 《区域经济组织研究》,宫占奎,陈建国,佟家栋,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
    14 来自英国《金融时报》2002年11月11日
    15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及我国的对策”,易晓娟,《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1年第8期
    
    16 “ 工业化提速是中国现代化的当务之急”,国研网,2000年7月19日
    17 “2001年日本科技发展报告”,国研网,2002年5月23日
    18 “金融市场动荡可能导致日本金融危机”,中国经济时报
    19 “日本金融颓势难挽”,中国经济时报
    20 《俄罗斯经济改革透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
    21 《俄罗斯经济改革透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
    22 “2001年俄罗斯科技发展报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执笔:冯维超
    
    23 《俄罗斯经济改革透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