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入世”后中国银行业监管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多哈会议,中国成功加入WTO,至此圆满结束了长达15年的“入世”进程。面对“入世”后全新的开放型金融环境,要保持我国总体金融业的稳定,必须全面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
     回顾20世纪金融业的发展与监管制度的演变,我们发现这样一种规律,即金融业发展的不同时期都对应着监管制度的相应调整。金融业与监管之间经历了:自由竞争——放任管制——危机——严格管制——创新——放松管制——自由化的发展轨迹。
     始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在对现今的自由化提出严重警示的同时,也进一步表明了各国应加强银行业监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新一轮监管体制的调整迫在眉睫。
     我国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但银行业内在的制度性、经营性问题及各种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如委托—代理机制不健全、行业垄断程度过高、内控制度缺乏、不良贷款率高企和经营效益不佳等。转轨经济条件下构建成型的银行业监管体制也由此暴露出诸多问题、包括监管目标不明确、监管信息不对称、“大区行”制度有效性不足、监管主体缺位以及人力资源堪忧,等等。面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与冲击,中国加入WTO后,应认真刨析监管体制的现存弊端,积极分析“入世”后,银行业监管体制、理念、方式及法律构架等面临的种种挑战,从自身银行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顺应当前金融全球化发展的潮流,构建一套高效可行并能与国际银行监管惯例相接轨的中国银行业监管体系。
China has become a full member of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on 10 Nov. 2001 in Doha. The opening-up of the banking sector, as a major topic in the negotiation of china's accession to WTO,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ly close attention from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Facing a globalizing financial system, China should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the banking system so as to meet the financial risks.
    We still remember Asian financial crisis, for it was not only a financial crisis broken out in the East but had a great impact on the current supervision of banking system. From this crisis, we draw a lesson that China has a lot to do for the current baking and supervision system. Chinese banking is hampered by administrative interference, high level of bad debt, poor transparency, and improper lending policies. Also the supervision system has to be reconstructed.
    This thesis makes a study on the current supervision of Chinese banking sector, and then it put forward the ideal strategies. The key point is that we should build a practicable and efficient system of supervision that is suitable for the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and in lin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practices and standards.
引文
[1] 《金融监管理论与实务》编写组:《金融监管理论与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9年第1版。
    [2] 李早航、周天勇著:《现代金融监管: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探索》,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9年第l版。
    [3] 张光华主编:《中国金融体系》,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7年第1版。
    [4] 张凯生著:《银行风险防范和危机化解比较国际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0年第1版。
    [5] 焦瑾璞著:《WTO与中国金融业未来》,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0年第1版。
    [6] 周林主编:《世界银行业监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8年第1版。
    [7] 严骏伟著:《国际监管:跨国银行的金融规范》,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年第1版。
    [8] 陈伟利、陈坚、凌婕著:《WTO金融服务协议:规范与承诺》,黄山书社 2000年第1版。
    [9] 胡虎林主编:《WTO法律知识读本》,工商出版社 2001年第1版。
    [10] 余永定主编:《中国“入世”研究报告:进入WTO的中国产业》,中国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第1版。
    [11] 白宏宇、张荔:《百年来的金融监管:理论演化、实践变迁及前景展望》(上、下),《国际金融研究》2000年第1期、第2期。
    [12] 郑卫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银行监管面临的新课题》,《金融参考》2000年第8期。
    [13] 徐忠、王汉春:《国际金融监管发展趋势与加入WTO后中国的金融管理》,《国际金融研究》2000年第6期。
    [14] 陶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的银行监管体系的挑战》,《国际金融研究》2000年第9期。
    [15] 唐双宁:《21世纪国际银行监管新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金融研究》2001年第1期。
    [16] 张建军:《现阶段中国银行业监管的特殊性》,《金融研究》2001年第9期。
    [17] 王建安:《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与完善》,《金融参考》2001年第9期。
    [18] 王兴:《未来监管:环境、框架与方法——兼及对当前金融监管现状的思考》,《金
    
    融参考》2001年第8期。
    [19] 韩龙:《WTO规则下审慎监管措施的标准初探》,《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第8期。
    [20] 邱跃民、戴玉明、蔡友才:《对我国目前金融监管问题的现实思考》,《金融参考》2001年第4期。
    [21] 易宾:《加入WTO后,我国金融监管面临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金融参考》2000年第12期。
    [22] 彭玉镏:《英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武汉金融》2001年第3期。
    [23] 陈锐:《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初探》,《金融参考》2001年第9期。
    [24] 丁俊:《功能性金融监管: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发展的新方向》,《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第3期。
    [25] 丁俊:《分业监管体制下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问题》,《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第6期。
    [26] 陈志:《银行监管、货币政策与监管改革路径》,《金融研究》2001年第7期。
    [27] 欧阳红兵、叶蓓:《不完全信息与金融风险》,《改革与战略》1998年第2期。
    [28] 陆磊:《信息结构、利益集团与公共政策:当前金融监管制度选择中的理论问题》,《经济研究》2000年第12期。
    [29] 范南、肖俊喜:《世界各国存款保险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借鉴》,《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第3期。
    [30] 罗军、袁英、唐蓉:《外资银华在华状况及“入世”后的影响》,《财经科学》2000年第2期。
    [31] 袁管华:《创新与监管:金融业发展的永恒主题》,《金融与保险》1998年第10期。
    [32] 刘云龙:《外资银行蜂拥来华对我国金融业的挑战及对策》,《宁夏社会科学》1998年第6期。
    [33] 倪建明、崔宇清:《网上银行风险识别与监管框架》,《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第3期。
    [34] 李德:《国际网络银行的发展与监管》,《金融参考》2001年第6期。
    [35] 陆建模等:《网上银行及其监管》,《金融时报》2001年7月11日。
    [36] 冉勇:《论我国中央银行对网上银行的监管》,《财经科学》2001年第2期。
    
    
    [37] 刘海平:《美国网上银行业务风险控制概要》,《国际金融研究》2000年第8期。
    [38] 刘春洁等:《网络银行的风险及其控制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00年第8期。
    [39] 杨欢、宋海鹰:《WTO 金融服务贸易法律体制下的国民待遇——兼谈中国外资银行立法中的几个相关问题》,《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第8期。
    [40] 李志刚:《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二次剥离》,《学习时报》2001年2月12日。
    [41] 夏朝光、张绍平:《关于改造现行贷款五级分类法的可行性研究》,《上海金融》2001年第2期。
    [42] 林毅夫:《新世纪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模式》,《中国投资》2001年第2期。
    [43] 杨光、蒋巍:《银行业发展贵在创新——经济学家谈我国金融业改革》,《中国财经报》2001年2月28日。
    [44] 钟晶石:《中外人士评说金融体制改革》,《华商时报》2001年3月28日。
    [45] 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华南金融研究所课题组:《民营金融的供给与均衡》,《华南金融研究》2001年第2期。
    [46] 周其仁:《公有制企业的性质》,《经济研究》2000年第11期。
    [47] Aliber, Robert Z., 1984: "International Banking: A Survey" and" Comments (on this side)",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Vol. 16, Nov., PP. 661-712
    [48] Banuri, Tariq, & Juliet B. School (ed.), 1992: Financial Openness and National Autonomy: Opportunities and Constraints. (Oxford: Clarendon Press)
    [49] Finnerty, Norman S., 1979: "The Growth of US Banking Abroad: Analytic Survey", in key Issues in International Banking, Conference Series No. 18, Oct., pp. 9-40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Boston)
    [50] Goldberg, Lawrence G., & Anthony Saunders, 1981 a: "The Determinants of Foreign Banking Activity in the U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Vol. 5, Mar., pp. 365-7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