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中小学体育课武术教材教法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教材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教育密切相关,因为人类种族经验精华凝聚在教材中,教法是传递这些知识经验的一种手段和媒介。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精华,中小学是我国普及武术知识、传递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中小学武术教材、教法的改革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体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据统计等方法,以历年来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及教材(教师用书)中的武术教材、教法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测的全国100所中、小学师生为调研对象,对我国中小学体育课武术教材、教法的沿革、基本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在我国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对中小学武术教材、教法的改革进行了探讨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历年来,我国中小学武术教材都坚持改革,以适应新的体育教育思想,它的改革趋势是:教学内容难度有减小的趋势,中学教学内容趋向多样化和灵活性加强;竞技意识趋向淡化,攻防意识持续保持;教学内容的安排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并注意不同学段的学习衔接;
     2、中小学武术教法的发展趋势:由学习西方体育的教学方法到逐渐构建具有武术教学特点的教法改革,再到更深层次武术教法的发展——体现武术的精神内涵;
     3、中小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在逐步减弱。调研表明:80年代,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最高达到88%以上,90年代中小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有所减弱,现在的中学生对武术很感兴趣的只有40%左右;
     4、文献研究表明:中小学武术教学研究的发展不平衡,而且大部分是教学体会、经验的介绍;武术教材的研究比较少,不能满足中小学武术教学的需要;武术教法的研究比较多,但是研究深度不够,没有形成系统的中小学武术教学理论体系。
     5、长期以来,中小学武术教材、教法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教材方面,体育课武术教材的难度较大、内容竞技化、学生对教材的兴趣不足等问题。教法方面,体育课武术教法研究存在教法的系统性不足、教法研究的深度不够、教法的创新难度大等问题;
     6、实证研究表明:贯彻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验组对武术的兴趣和课后练习的次数与沿袭传统教材、教法对照组相比更高,且具有显著差异(P<0.001);
     本研究旨在提高民族传统体育武术项目的教学水平,加强中小学武术课的普及教育,以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Since the experiential guintessence is considered in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method in a way to convey this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the teaching material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ducation concering human exidtance and development, wushu is the quintessence of our nation's traditional physical culture. The very imtlentant places to convey and popularize .it zre primary school and middle school .Teaching material and reform in teaching method count a lot as to inheriting and propagating the traditional physical culture. With the method of investigation, documental data, experiment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previous teaching outline of P.E. In primary school and middle school, teaching materials in wushu as well as teaching method, tudies deeply i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aterials, methods and general condition in wushu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It chooses teaohers and in 100 schools at random,to proceed with the investigation and make a practical testing on the significance of our nation's new "course standards of physical culture and health" Those following are the conclusions about teaching of wushu in primary school and middle school.
    1. in the past years ,the teaching materials of it are in the reform all the time to adapt to the new physical education thoughts, Its reform national trend is .in view of its teaching content, it decreases difficulty, increases diversification and flexibility, the competitive conciousness is fading while attacking and defending consciousness is still keeping ,the arranfement of it has considered the students' age and has paid attention to the connect between different learning periods.
    2.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teaching method in it .from the leating of western physical training method to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 which i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ushu teaching, and the to the deeper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method. All of this reflects the spiritual comprehension of Wushu.
    3.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Wushu fading. The investigation shows: in 1980s,the highest interest that students have in Wushu reached up to 88%,while in 1990s,it began to fade, until now the interest is around 4%. ^
    4. document and study show: there is a unbalance I its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material of Whushu is relatively less, which can't satisfy the teaching needs; the study on teaching method of Whushu is relatively more, however, it is not deep enough and doesn,t form a theoretical system, most of which is the introduction of teaching 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e.
    5. the major problem in it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method: as to the teaching material, it is too difficult, with too much competitive consciousness and the students lack interests in it; as to the teaching method, it is not systematic teaching. The study on it is not deep enough, the creative difficulty on it is great and etc.
    6. the practical testing shows: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interest in Wushu between the two group-one is carrying out the "course standard of physical culture and health", the other follow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p<0.001)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of Wushu, our nation's traditional physical culture, to reinforce its popularity and education, to propagate our nation's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o enhance the sense of national pride.
引文
[1]钟启泉 译 教学原理[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1-2
    [2]马明达 略论武术古籍与武术文献学的建立[J] 体育文史 1991.6
    [3]武术教材编写组 武术[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6页
    [4 郭有 创造心理学[M] 教育科技出版社 2002年11月
    [5]谭华 试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历史趋势[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92年第二期
    [6]李鸿江 中国民族体育导论[M] 中国书籍出版社2000年7月
    [7]张小玲 浅论音乐伴奏辅助体育教学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J] 学校体育杂志
    [8]胡剑秋 少儿武术训练的理念和方法[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
    [9]曾天山 教材论[M] 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1
    [10]季浏 等编著 体育教育展望[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12月
    [11]民间武术发展大事记[J] 中华武术 2002年11期
    [12]体育史教材编写组.体育史[M]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1996年6月.
    [13]国家体委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中国体育史学会.中国近代体育史[M],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9年5月.
    [14]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 体育卷[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15]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 课程(教学)计划卷 [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
    [16]蔡仲林 周之华.武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7月.
    [17]乐伟民.体育教学设计概论[M]江西高校出版社 2000年10月.
    [18]万籁声.武术汇宗[M] 北京市中国书店 1984年6月.
    [19]戚继光.纪效新书[M]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8年2月.
    [20]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编写组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
    [21]张文彤。spssll统计分析教程[M]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2002年6月。
    [22]中学体育教材[M] 教师用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7年12月.
    [23]乔克勤 中国体育思想史[M] 甘肃民族出版社 1993年6月.
    [24]体育史教材编写组。 体育史[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6月。
    [25]国家体委体育史工作委员会编。中国近代体育史[M] 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89年 5月。
    [26]朱作仁。小学教育学[M]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3年6月。
    [27]中小学体育教学参考书[M]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77年11月
    [28]李晋裕 等 学校体育史[M] 海南出版社2000年12月
    [29]王占春 新中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建设五十年(上)[J] 学校体育 99/5
    [30]李世昌 浅析新版中学体育教材(体育与健康》[J] 湖北体育科技 2001/1
    [31]姜钊等 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教学比较研究[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99年5月
    [32]臧爱珍 关于中小学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 99/4
    [33]李晋裕 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探讨[J] 体育学刊 2001年第1期
    [34]王占春 新中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建设五十年(下)[J] 学校体育 99/6
    [35]毛振明 对现行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目标体系的质疑[J] 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 00/6月 12卷2期
    [36]勒玉乐 新中国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设五十年 [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0/6
    
    
    [37]国家教委关于重新印发《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工作章程》的通知[J] 学科教育 97/3
    [38]张茂于 关于中小学武术教学的调查与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39]杨安花 武术在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 山东体育科技 1/2001
    [40]徐培兴 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 .3/2000
    [41]唐波 试论武术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积极开展的特殊健身,教育价值[J] 蒙自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
    [42]邱丕相 中国武术在世界体育中的地位透视[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3/1998年
    [43]刘亚平文 培育武术奇葩——陕西省中小学武术教学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
    [44]张山 中华武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4卷第1期2001 年3
    [45]朱丽萍 试析“音乐教学法”在青少年武术教学中的可行性[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46]高楚兰 论福建省中学体育课武术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 体育科学研究 2001/2
    [47]陆根秀 对小学,中学、大学开展武术课情况的调查 [J]上海体育学院增刊23卷 99/12
    [48]汪海涛 对武术内涵形成与发展的哲学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0/6
    [49]吕韶钧 学校武术课程改革与建议[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99/4
    [50]张久美 音乐融于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的作用[J] 天津理工学院学报 1/98
    [51]张伟霞 武术可器械套路采用伴乐式教学方法的探讨 [J] 西江大学学报 99/2
    [52]周伟良 析中华武术中的传统武德 [J] 上海体育学院 98/3
    [53]程大力等 关于中国武术继承,改革与发展的思索—竞技套路[J] 成都体育学院 98/1
    [54]程大力等 关于中国武术继承,改革与发展的思索—武术门派[J] 成都体育学院 98/4
    [55]金建栋 初探杭州地区中学体育课武术教学发展的基本途径[J] 浙江体育科学 01/4
    [56]唐宏贵 21世纪中国中小学体育“大纲教材”改革与展望[J] 体育教学 00/1
    [57]易剑东 中国武术百年历程回顾-面向21世纪的中国武术[J](上下) 20世 纪中国体育
    [58]王岗 等 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文化差异 [J] 改革与发展论坛
    [59]武林杂志创刊20周年关于竞技武术、传统武术、学校武术的起源等的论述 《武林》 02/11
    [60]张洪潭 编制中学体育教材纲要的理论构思[J] 上海体育学院96/2
    [61]陆根秀 等 武术课实施多维综合评价法的研究[J] 体育科学 02/1
    [62]张建军 论新教材教学过程中新能力培养的策略[J] 学校体育 01/6
    [63]段全伟 中学生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J] 学校体育 02/1
    [64]耿培新 对构建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体育教师教学用书》的思考[J] 学校体育 02/2
    [65]杨啸原 试析武术教学改革[J] 成都体育学院 01/5
    [66]王占春 新中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建设五十年[M] 人教社 《课程教材改革之路》 2000年11月第一版
    [67]张彩琴 浅谈武术游戏的创编[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97/3
    
    
    [68]王岗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模式—构建宗旨与动力源[J] 文化导刊 02/3
    [69]谢建平 近十年来武术文化研究的综述[J] 体育文史 97/3
    [71]勒玉乐 潜在课程论[M]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6年6月。
    [72]陈时见 比较教学论[M]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6年10月。
    [73]熊川武 学习策略论[M] 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
    [74][美] 小威廉姆E。多尔 后现代课程观[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年9月
    [75]凌善清 形意五行拳图说[M] 北京市中国书店 1984年4月。
    [76]袁勤 浅议音乐在体育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 怀化师专学报 99/5
    [77][原苏联]M。Ⅱ马赫穆托夫 问题教学[M]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4年8月。
    [78]王坦。现代教育科研[M]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1998年11月。
    [79]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2月。
    [80]刘庆菊。中小学武术训练[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年3月。
    [81]凌善清。形意五行拳图说[M] 北京市中国书店 1984年4月。
    [82]体育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武术[M] 人民体育出版社1961年10月
    [83]何志杰 谢红艳 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上海体育学院增2000年12
    [84]童丽平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价值论 [J] 学校体育 99/1
    [85]韩志芳 民族传统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 [J] 体育学刊 02/2
    [86]王铁新论 中国传统文化的非理性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J] 体育 导刊02/1
    [87]熊晓正等 从“土洋”对立到“建设民族本位体育” [J] 体育文史 98/3
    [88]于涛 历史必然性与中西体育的分殊与融合[J] 天津体育学院 97/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