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WTO协议中的互不适用条款与两岸经贸关系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引文
(1) 范健 孙南申著:《关贸总协定的国际规则与适用惯例》,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版,第5页,第162-163页。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编印:《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业务手册(续一)》, 经济管理出版社,1993年版, 第45页,第204-205页,第341页。
    (3) John H. Jackson, Legal Problem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 third edition, p310
    (4) E.麦考文:《国际贸易规则:总协定、美国与欧洲共同体》,1982年,英文版,第67页。转引自王磊编著:《关贸总协定规则与中国缔约国地位》,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第185-187页。
    (5) 王磊编著:《关贸总协定规则与中国缔约国地位》,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第188页。
    (6) [瑞士] 奥里佛·隆著:《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多边贸易体系中的法律及其局限》,刘星红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0年9月第一版,第54-55页,第84-89页。
    (7) 朱子勤 姜如娇编著:《世界贸易组织WTO法律规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第27页。
    (8) 张汉林著:《张汉林解读中国入世》, 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71页,第81页,第202页。
    (9) John H .Jakson, William J.Davy, Legal Problem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 2nd edition, West Publishing Co.1986, P442 参见 韩立余编著:《美国外贸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第96页。
    (10) 杨国华著:《中美经贸关系中的法律问题及美国贸易法》,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第3页
    (11) 王娇莺著:《WTO非歧视原则与中国实践的协调》,载于《中国律师》,2000年第7期, 第47页。
    (12) 张继为:《交锋PNTR》, 载于《财经》,2000年6月,第23页。
    (13) 崔之元:《加入世贸组织不是中国当务之急》, 载于《联合早报》,1999年7月6日,第4版。
    (14) 与非:《析“美国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问题》, 载于《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0年1月26日,第5版。
    (15) 邹国勇:《美国对华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的多元视角》,载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1年3月,第71页。
    (16) http://news.263.net/27/222'/10000526/.45289.html
    (17) 袁铁成 杨得志:《世贸组织一国占四席 WTO为中国改规矩》, 载于《中国青年报》,2001年11月12日, 第4版。
    (18) 华晓红:《同在WTO框架下-入世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影响》,载于《国际贸易》, 2001年第7期, 第18页。
    (19) 萧万长:《我“国”加入关税暨贸易总协定的意义与影响》,载于台湾《自由中国之工业》, 1992年第7期, 第6页。
    (20) 李文瑞:《我“国”入关之利弊剖析》,载于台湾《台湾经济研究月刊》,1994年第6期, 第15页。
    (21) 张 立:《台湾对我是否运用“排除条款”动向值得关注》,载于《台港澳情况》, 2001年第45期, 第27-28页。
    (22) 金小川著:《打破僵局-未来两岸关系走向》, 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0年6月版, 第204页。
    (23) 邓利娟:《WTO框架下两岸经贸关系走势分析》,载于《台湾研究??? 两岸关系》,2001年第1期, 第46-47页。
    (24) 周忠菲:《祖国大陆和台湾入世对两岸关系有何影响》,东方网, 海霞, 2001年9月28日,11:31时。
    (25) 刘映仙 殷存毅著: 《跨越海峡的桥梁-两岸经贸关系评析》, 北京台海出版社, 1999年6月版, 第196页。
    (26) 王丽容:《加入WTO对两岸金融市场之影响》,载于台湾《产业与投资》,1998年第2期,第35页。
    (27) 陈恩:《世纪之交的两岸经贸关系》, 载于《国际贸易问题》,2001年第1期,第58页。
    (28) 蔡宏明:《两岸叩关情节》,载于台湾《贸易周刊》,1994年8月31日,第38页。
    (29) 余克礼:《海峡两岸加入WTO后的经济互动关系展望》, 载于《台海研究? 两岸关系》,2001年第3期,第13页。
    (30) 李宏硕:《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研究》,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1994年11月版,第67页。
    (31) http://www.wto.gov (世界贸易组织官方网站)
    (32) http://www.chinesewto.net (WTO中文网站)
    (33) http://www.moftec.gov.cn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贸部网站)
    
    ① 以下简称“世贸组织”。
    ② 以下简称“WTO”。
    ③范健 孙南申著:《关贸总协定的国际规则与适用惯例》,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版,第162页。
    ④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编印:《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业务手册(续一)》,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3年版,第341页。
    ⑤ 引自 http://www.chinesewto.net WTO中文网《建立WTO的马拉喀什协议》(英文)
    ⑥范健 孙南申著:《关贸总协定的国际规则与适用惯例》,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版,第163页。
    ⑦值得指出的是,关贸总协定运行的实践表明,提出对新加入的缔约方互不适用的可以是以上所指剩下的不同意申请方加入的1/3的缔约方;也可以是同意申请方加入的2/3中的个别缔约方。
    ⑧ John H. Jackson, Legal Problem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 third edition, p310
    ⑨ 即《修改总协定某些条文的1948年议定书》,该议定书自通过之日(即1948年3月24日)起生效。
    ⑩ 参见E.麦考文:《国际贸易规则:总协定、美国与欧洲共同体》,1982年,英文版,第67页。转引自王磊编著:《关贸总协定规则与中国缔约国地位》,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第185-187页。
    11 王磊编著:《关贸总协定规则与中国缔约国地位》,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第188页。
    12 范健 孙南申著:《关贸总协定的国际规则与适用惯例》,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第1版,第5页。
    13 从GATT的实践来看,如果不是由于对方贸易保护主义太严重或者实力过于强大,缔约方通常是不会出于经济原因援引互不适用条款的,到GATT为WTO替代时为止,有关缔约方对互不适用条款的援引多是出于政治原因,出于经济考虑的目前只有对日本,后文中将提及。
    14 [瑞士] 奥里佛·隆著:《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多边贸易体系中的法律及其局限》,刘星红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0年9月第一版,第84-89页。
    15 [瑞士] 奥里佛·隆著:《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多边贸易体系中的法律及其局限》,刘星红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0年9月第一版,第54-55页。
    16 朱子勤 姜如娇著:《世界贸易组织WTO法律规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27页。
    17 张汉林著:《张汉林解读中国入世》,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71页。
    18 例如,1982年,英国与阿根廷发生了有关马尔维纳斯群岛归属的领土冲突,这两国均为GATT成员,其间英国与其他一些GATT成员国,对阿根廷的进口货物实行了禁运,这一事件可视为援引第21条及安全例外条款,构成对阿根廷最惠国待遇的例外。
    19 John H .Jakson, William J.Davy, Legal Problem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 2nd edition, West Publishing Co.1986, P442 参见 韩立余编著:《美国外贸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96页。
    20 杨国华著:《中美经贸关系中的法律问题及美国贸易法》,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第3页。
    21 张汉林著:《张汉林解读中国入世》,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81页。
    22 王娇莺:《WTO非歧视原则与中国实践的协调》,载于《中国律师》,2000年第7期,第47页。
    23 张继为:《交锋PNTR》,载于《财经》,2000年6月,第23页。
    24 崔之元:《加入世贸组织不是中国当务之急》,载于《联合早报》,1999年7月6日,第4版。
    25与 非:《析“美国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问题》,载于《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1月26日,第5版。
    26 邹国勇:《美国对华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的多元视角》,载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3月,第71页。
    27张汉林著:《张汉林解读中国入世》,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202页。
    28 http://news.263.net/27/222'/10000526/.45289.html
    29 这一做法也为WTO所继承,WTO成员同样既可以是主权国家,也可以是单独关税区政府。不同的是WTO更多的是使用“成员”(member)或“成员资格”(membership),而不使用“成员国”(member country)这种提法。
    30 袁铁成 杨得志:《世贸组织一国占四席 WTO为中国改规矩》,载于《中国青年报》,2001年11月12日, 第4版。
    31 华晓红:《同在WTO框架下-入世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影响》,载于《国际贸易》,2001年第7期,第18页。
    32 萧万长:《我“国”加入关税暨贸易总协定的意义与影响》,载于台湾《自由中国之工业》,1992年第7期,第6页。
    33 李文瑞:《我“国”入关之利弊剖析》,载于台湾《台湾经济研究月刊》,1994年第6期,第15页。
    34 张 立:《台湾对我是否运用“排除条款”动向值得关注》,载于《台港澳情况》,2001年第45期,第28页。
    35 张 立:《台湾对我是否运用“排除条款”动向值得关注》,载于《台港澳情况》,2001年第45期, 第27页。
    36 金小川著:《打破僵局-未来两岸关系走向》,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年6月版,第204页。
    37 “南向政策”是台湾当局于1993年提出的对外经贸策略,旨在鼓励台商到东南亚国家进行投资,台当局选定越南、新加坡、印尼、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为重点国家,由官方主导台湾厂商到这些国家进行投资,并在融资、资讯、投资策略和政策保障等方面给予积极的辅导与协助。
    38 邓利娟:《WTO框架下两岸经贸关系走势分析》,载于《台湾研究??? 两岸关系》,2001年第1期,第46页。
    39 周忠菲:《祖国大陆和台湾入世对两岸关系有何影响》,东方网,海霞,2001年9月28日,11:31时。
    40 刘映仙 殷存毅著:《跨越海峡的桥梁-两岸经贸关系评析》,北京台海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196页。
    41 王丽容:《加入WTO对两岸金融市场之影响》,载于台湾《产业与投资》,1998年第2期,第35页。
    42 陈 恩:《世纪之交的两岸经贸关系》,载于《国际贸易问题》,2001年第1期,第58页。
    43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编印:《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业务手册(续一)》, 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3年版,第204-205页。
    44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编印: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业务手册(续一)》, 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3年版,第45页。
    45 蔡宏明:《两岸叩关情节》,载于台湾《贸易周刊》,1994年8月31日,第38页。
    46 余克礼:《海峡两岸加入WTO后的经济互动关系展望》,载于《台海研究? 两岸关系》,2001年第3期, 第13页。
    47邓利娟:《WTO框架下两岸经贸关系走势分析》,载于《台湾研究??? 两岸关系》,2001年第1期,第47页。
    48 李宏硕:《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研究》,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1994年11月版,第67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