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合作教学与学生差异资源的开发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学生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无法消除的。在课堂的人际交往中,学生之间的差异蕴藏着可供开发、利用的教学资源。现实中对学生间差异的认识偏差导致了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合作教学是开发、利用差异资源的策略之一。
     合作的观念自古有之,但真正在教育系统中研究合作教学则始于20世纪40年代。70年代合作学习在美国兴起;80年代中后期在前苏联掀起了“合作教育学”的热潮;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在学习、借鉴国外的成果的基础上,于90年初提出了“合作教学论”的新理论。
     合作教学的定义目前尚未有定论。我们认为,所谓合作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异质学习小组中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而进行合作、互助和相互促进的活动,并依据小组总体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一种教学策略。
     合作教学的教学互动在内容、形式上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包括师→生、师生、生生、师组、师师等互动形式,是一种先进、科学的互动观,它着眼于教学中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学生间差异资源的开发起到关键的作用。
     在合作教学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平等、民主和合作的关系。保证学生具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使有差异的学生得到相互启迪和帮助。
     学生之间的关系存在有合作、竞争和个体性三种情境。斯来文(Slavin,1991)等人的研究表明:合作性情境对学生的发展最为有利。
     合作教学运用标准参照评价,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决定奖励与认可的观点与做法,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有利于学生差异资源的开发。
     在开展合作教学的前期,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合作交往技能的训练与培养。首先要宣传学习与运用交往技能的意义;然后,要让学生理解有哪些技能及其运用的情境;还要让学生反复练习技能的运用,并常回顾、评议自己交往技能的运用技巧,直到运用自如为止。
     合作教学的分组原则是组建“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学习小组,即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性别、心理气质、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合理差异而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学习小组,并保证各小组的总体水平相对一致。
     教师在组织学生参加合作教学时,首先要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同时要具有高超的合作交往与调控能力,才能实现学生充分的参与、充分的合作与互动。
     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必须是小组作业(team assignment),即除非整个小组合作,就不能完成的任务。另外,根据任务的难度、性质,可采用两种活动方式: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在合作教学中,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状况,需要引入“反馈矫正”这个重要活动环节,即必须收集到学生的学习信息并进行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补救。这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有力保证。
The differences in students exist objectively and can't be removed In the class contacts , the differences have a vast reservoir of teaching resources , which can be developed and utilized. Actually, the deviation in knowing about the differences lead to a vast waste in teaching resources . Recently , the research makes clear that Cooperative Instruction is one of the methods to exploit the differences resources
    From ancient times, the idea of cooperation has been existed. But it has been studied in education system since 1940S'. In 1970S', Cooperative Learning was popular in America . At the end of 1980S', Cooperative Pedagogy came to its apex in Anti-Soviet. At the begining of 1990S', the Chinese educational workers advanced a new theory about Cooperative Instruction based on studying and using the achievements of other countries.
    Up to now , the definition of Cooprative Instruction isnot very clear . In our opinion, it is an action that the students
    who are in different quality learning groups , study together , help each other forward to get a conunon gool , and is a teaching method to get award or approvement according to the group's success.
    In contents and forms , the mutual action in Cooperative Instruction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method . It is a Kind of adtanced and scientific idea , which include many action forms , such as teachers-* students , teachers and students
    teachers and the learning groups , students and students and teachers and teachers . It focuses on developing and exploiting the human resources in education . It is also the key to tap the resources of students differenc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build an equal , democratic and cooperative relations in Cooperative Instruction . It is assured that students have plenty of time to discuss . Students at different levels can get inspiration and help from each other.
    There are 3 conditions in students' relations , they are cooperation , competition and individuality . The study of Slavin(1991) said the cooperation is the most helpful for students' development.
    Cooperative Instruct ion use standard reference to appraise
    
    1
    
    
    
    students It requires students make progress but not success
    This way to award and approve students according to group's success forms a new pattern, that students cooperate in a group, but compete in different group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ources of students differences can be benefit from this pattern.
    In the early days , we must strengthen to train students technical ability to cooperate and associate . Firstly , we should propagat the meaning of studying and using association ability
    And then , we must get students know the kinds of technical abilities and how to use them . Up to they can handle the ability skilfully, students must practise using it repeatedly, and usually review and examine their using technique.
    The principle to divide groups is to put a learning team together , in which students have the same quality . The relatively stable learning teams are based on students rational differences, such as their results of study , their sex ,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their family background . But the master levels among each teams are identical.
    As organizing students to the Cooperative Instruction , the teacher must creacte an equal , democratic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atmosphere . At the same time , he must have the excellent association and regulation ability . Then it comes to reality that students take part in and cooperate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 amply
    The learning task must be team assignment , which can't be finished unless the whole group cooperate . In addition, two kinds of action methods can be used in line with the task's difficulty and quality , that are from top to bottom and from bottom to top.
    In order to understand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in this method , we must introduce an important sector , that is feedback correction . We must collect their learning information and give them the necessary help immediatly It is an assurement to student
引文
[1]丁安廉等主编:《主体性教育的教学策略探索》第61页至第63页,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
    [2]胡兴宏主编:《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在课堂中这用》第2页,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汤泽民:《“差异教学”的操作变量及模式》,《江苏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4]《马恩全集》第3卷第514页,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1版
    [5][6][8][22]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类型与理念析要》,《山东教育科研》,1999年第12期。
    [7]王维:《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在山东开题》,《中国教育报》,1993年12月9日,教育科学版。
    [9][25]周俊:《论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教育科学》,1998年第3期.
    [10]王坦等:《论合作教学的互动观及其启示》,《教育评论》,1996年第3期。
    [11]陈心五著:《中小学课堂教学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149-152页.
    [12][13][15]詹姆斯·H·麦克米伦主编,何立婴译:《学生学习的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4]王坦著:《现代教学改革引论——中外教育教学改革纵横》,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16]李原、郭德俊等:《合作学习对小学生同伴关系,成就动机和成就影响的研究》,《心理科学》,1995年第4期。
    [17]、[18]裴娣娜等着:《发展性教学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19]杨素萍:《论课堂交往》,广西师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1997级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20]马兰:《掌握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若干比较》,《比较教育研究》,1993年第2期
    [21]郭德俊等:《目标结构与学习动机》,《心理科学》,1994年第6期.
    [23]兰玉萍等:《论交往的教育意义》,《上海教育科研》,2001年第2期第13页.
    [24]盛群力:《小组互助合作学习革新评述(下)》,《外国教育资料》,1992年第3期.
    [26]伍宁:《课堂教学时间构成的社会学分析》,《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年第2期。
    [27]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一版,第83页。
    [28][29]高向斌:《合作学习教学中的几个基本问题》,《教学管理》,2000年第11期.
    [30]许立新:《消除标签效应,开发差异资源》,《江苏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31]R·E·斯莱文(1993)著,王坦译:《合作学习的研究:国际展望》,《山东教育科研》,1994年第5期.
    
    
    (一) 专著:
    1.王坦:《合作学习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2.陈时见:《比较教学论》,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裴娣娜:《发展性教学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王坦:《现代教育改革引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胡兴宏:《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在课堂中运用》,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6.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7.陈心五著:《中小学课堂教学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
    8.柳州市教科所编:《合作学习介绍》,黄汉松执笔,打印稿.
    (二)论文
    1.胡平洲:《掌握学习与合作学习比较研究》,《外国教育研究》,1993年第4期.
    2.盛群力:《小组互助合作学习革新评述》,《外国教育资料》,1998年第2期,第3期.
    3.葛锦文:《“分层导学、分组互学、分步达标”教学实验报告》,《浙江教育科学》,1992年第3期。
    4.费洁如:《自主合作型课堂教学的尝试》,《中国教育学刊》,1998年第1期。
    5.郭华:《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假设与实践操作模式》,《中国教育学刊》,1998年第5期.
    6.丁锦宏:《“分层—协作”教学模式是对个别化教学模式的超越》,《上海教育科研》,1999年第4期。
    7.倪中华:《合作教学是数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
    8.[美]罗伯特·E·斯莱文著,王红宇译:《合作学习与学生成绩.六种理论观点》,《外国教育资料》,1993年第1期。
    9.史耀芳:《从个别化教学到后个别化教学——国外群体在教学中的社会交往技能教学简介》,《外国中小学教育》,1994年第5期.
    10.柳夕浪:《分层推进与合作学习》,《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年第3期。
    11.王红宇:《合作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
    12.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观念》,《中国教育报》,1995年12月29日,教育科学版。
    13.伍宁:《课堂教学时空构成的社会学分析》,《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年第3期.
    14.周俊:《论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教育科学》,1998年第3期。
    15.李原、郭德俊、王巧莉:《合作学习对小学生同伴关系、成就动机和成就影响的研究》,《心理科学》,1995年第4期。
    16.郭德俊、李原:《目标结构与学习动机》,《心理科学》,1994年第6期.
    17.郭德俊、李原:《合作学习的理论与方法》,《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年第3期。
    18.葛盈辉译:《合作学习与直接指导在阅读理解策略中的作用》,《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年第1期。
    19.丁邦平《合作学习——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的理论和方法》,《外国教育资料》,1988年第5期。
    
    
    20.傅维利、李英华:《合作教育及其在当代美国的发展》,《比较教育研究》,1996年第1期。
    21.杨宝忠:《合作教学浅析》,《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年第4期。
    22.王红宇:《美国合作学习简介》,《外国教育资料》,1991年第5期。
    23.王坦:《论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教育评论》,1994年第4期。
    24.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类型与理念析要》,《山东教育科研》,1999年第12期。
    25.李其龙:《交往教学论学派》,《外国教育资料》,1989年第6期。
    26.[苏]C·H·雷先科娃等著,朱佩荣译:《合作的教育学》,《外国教育资料》,1987年第2期。
    27.[苏]C·H·雷先科娃等著,朱佩荣译:《个性的民主化》,《外国教育资料》,1988年第1期。
    28.[苏]E·H·茨维持科娃等著,贺汶泽:《班级里的合作》,《外国教育资料》,1987年第4期.
    29.冯大鸣:《合作学习述评》,《上海教育学院学报》,1991年第1期。
    30.孙维胜:《论合作学习在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中的作用》,《山东教育科研》,1995年第6期。
    31.马兰:《掌握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若干比较》,《比较教育研究》,1993年第2期。
    32.王坦、高艳:《论合作教学的互助观及其启示》,《教育评论》,1996年第3期.
    33.刘江田:《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探讨与实验研究》,《化学教学》,1998年第3期。
    34.有宝华:《合作教育学派教学评价思想述评》,《外国中小学教育》1994年第4期。
    35.张崇善:《中美两国教育观之比较》,《教育理论与实践》,1995年第6期.
    36.吴盘生编译:《交往——当代美国学校教育中的关键性课题》,《外国中小学教育》,1991年第6期.
    37.程志宏:《教学模式的探索》,《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
    38.丁建勇:《合作·激励·竞争·进步——构建“合作教育”的集体运作模式探索》,《天津教育》,1996年第11期。
    39.綦春霞:《美国中学数学合作学习刍议》,《外国中小学教育》,1998年第4期。
    40.许慎生:《关于实施层次教学法的思考》,《教育科学》,1994年第2期。
    41.杨良家、周娟:《浅析分层串班教学与素质教育》,《中国教育学刊》,1998年第6期。
    42.孙祖复:《分组教学模式种种》,《外国教育资料》,1992年第1期。
    45.黄志成:《美国的个别化教学》,《外国教育资料》,1992年第1期。
    44.贺国庆:《美国中小学的个别化教学》,《外国教育资料》,1988年第1期。
    45.汤泽民:《“差异教学”的操作变量及模式》,《江苏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46.许立新:《消除标签效应开发差异资源》,《江苏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47.高向斌:《合作学习教学中的几个基本问题》、《教学与管理》。2000年第1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