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没有犯罪就没有被害,没有被害就没有救济。长期以来,随着我国法制的进步和人权思想的发展,法学界及司法实务中对犯罪人的权利倾注了极大的精力与热情,使对犯罪人的权利保护方面有了很大进展,但犯罪中的被害人始终是一个被忽略的群体,其权利保护和救济途径也十分有限。本文将着重从犯罪被害人的权利保护途径之一——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角度,来分析国家补偿制度存在的合理性,结合国外的立法、司法实践,论证在我国实行国家补偿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建构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家补偿机制,力求使该制度顺利有效地本土化,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体系结构上,本文分为引言、正文、结语等部分,共四万字左右。
     引言简要论述了目前被害人理论研究的现状。作者认为,随着被害人学运动的兴起,犯罪被害人的权利日益受到重视,对其经济权利的救济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建立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无论从理论基础还是从我国的现状来看,建立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都已经成为我国刑事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正文分为五章。
     第一章是论述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历史沿革与立法状况。该章分为两个小节。第一节从历史的沿革论述国家补偿制度的发展,认为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正处于复活时期,由国家对被害人进行补偿救助,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第二节对国家补偿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立法状况进行简要概括,指出该制度已经在许多国家得以确立。作者对各国的犯罪被害人补偿立法进行了简要的比较,认为各国大都在补偿对象、补偿条件、补偿的审议机关、补偿的内容和方式、经费来源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可资我国借鉴。作者同时指出,我国还没有建立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并分析了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
     第二章论述了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被害人的国家补偿制度沉寂了几千年,现在又重新“复活”,因为该制度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作者论述了世界上关于该制度理论基础的几种学说,主要有国家责任说、社会保险说、社会福利说、法秩序依赖说等,之后作者对其进行简要评析,认为以上学说均有一定道理,但也存在着不足,我国应当从整合理论的角度研究和阐述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本质,博采众长,确立适合我国的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即以国家责任说为主要理论依据,以社会福利说、社会保险说为补充理论依据来建构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家补偿制度。
     第三章论述了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功能。作者认为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在保障人权、控制犯罪和弥补被害人受偿制度的不足上都能发挥积极的功能。首先,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有利于保障人权。该制度使被害人及其亲属在无法得到犯罪人合理赔偿的情况下,生存、生活的权利得到了保障,弥补了现有司法制度的不足,这正是对被害人权利的一个最为直接有效的保护,是现代法治国家保障人权的应为之举,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其次,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有助于控制犯罪。一方面,被害人由于某种原因能够得到国家补偿而更愿意同司法机关合作,从而达到有效地惩治犯罪,减少犯罪的目的;另一方面,被害人能够得到国家补偿,才能避免他们由于无助或者报复之心的驱使等原因而向犯罪人转化。第三,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能够弥补被害人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作者认为,国家补偿具有较强的救济力和现实可能性,是被害人补偿方式中较为合理和较易实现的方式。设立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被害人,弥补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
     第四章论述我国实行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本章分为两个大的层次。首先,作者认为,我国目前没有建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被害人得以受偿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但由于该诉讼制度存在诉讼理论构造上的不合理和法律规定上的矛盾,并不能实现其简化诉讼程序、提高诉讼效率、维持司法的统一性和神圣性的立法目的;在该制度的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相互代替、相互吸收、被害人获赔比率低等问题。这说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并不能很好地解决被害人受偿问题。第二个层次是在此基础上论述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在我国已具备了构建的法律基础和现实基础。作者从国内法、国际法依据以及经济基础、政治基础、社会基础分析,认为在我国确立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时机已基本成熟。
     第五章是对建构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进行了制度设想。该章一方面借鉴了各国的补偿立法,一方面考虑到我国的国情,从立法模式、基本原则、主要内容三个方面进行较为详尽的制度设计,可操作性强,力求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实现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本土化。
     结语是作者写作本文的心得体会。
No crime, no victim; no victim, no remedy. With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legal institutions and the thought of human rights in our country, the law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had spent a lot of time and great passion protecting the right of the victims. But the victims of crime are still the group of people who are easily neglected, and there are only a few ways to protect their rights and give relief to them. In this article, I willfocus on one of the ways that can protect the victims' rights------the National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Victims of Crime, analyzing the rationales of the National Compensation System by comparing to the legislation and juridic practices of other countries, demonstrating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to establish the National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Victims of Crime in China, and taking a further step to build up the measures that fits the actual condition of our country, in order to localize this system and make it ,more practical. This article proceeds as follows: the Introduction, the main body, the conclusion. There are about forty thousands words in this text.
     In the introduction part, an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on the victims will be provided. In my opin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ictim theory, the rights of the victims are getting much more attention, and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 to relieve their economic right is to build up the National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Victims of Crime. From the perception of theory or th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building up such a system is an important and urgent task in the procedure of building the criminal legal system.
     The main body will be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Chapter 1 demonstrat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legislation situation of the National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Victims of Crime. This chapter will be divided into two sections. I will stress that the National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Victims of Crime is in the period of reviving in section 1. It is internationally accepted that nation should relieve the victims. Section 2 is composed of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legislation situation of the compensation system in the other countries. Such a system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many countries. I will concisely compare the legislation situations of the compensation system in these countries, concluding that they have detailed regulations on the compensation object, the condition, the investigating organization, the source of the budget, and such regulations can be our references. Meanwhile I will point out that the National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Victims of Crime hasn't be established in our country, and analyzes the main reasons of such situation.
     Chapter 2 will demonstrate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National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Victims of Crime. The system has been stayed unknown for thousands years, and "revives" in modern world due to its internal rationality. I will discuss a few doctrines on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such a system, for instance, the doctrine of nation obligation, the doctrine of social insurance, the doctrine of social welfare and the doctrine of depending on the order of law.
     Chapter 3 concentrates on the functions of the National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Victims of Crime. Such a system means a lot in protecting the human rights, controlling crimes and making up for the deficiencies of the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the victims. Above all, the National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Victims of Crime will facilitate human right protection. When victims and their family are unable to get reasonable compensation from the criminal, such a system ensures their survival and living rights. So it is the most direct and effective way to protect the victim. It makes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modern judicial system, and is a system that a modern jurisdictional country must have, and is one of the indications of social civilization. Secondly, the National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Victims of Crime can be a tool used for controlling crimes. On one hand, the victim will cooperate with juridical official if he can get some compensation from nation and then the intention of punishing and thus reducing the crime can be achieved. On the other side, the National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Victims of Crime can prevent the victims from turning into a criminal when they are helpless or their minds and are in a state of revenge. Thirdly, the National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Victims of Crime can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the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the Victims. I hold that compensation from nation is a better way of relieving and it is more feasible and a most reasonable and easiest way to protect the victims. Establishing such a system will provide some help for the victim to some extent and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the Victims of Crime.
     I will discus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to establish the National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Victims of Crime in China in chapter 4. This chapter is separated into two sections. Firstly, I will prove that there is no National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Victims of Crime in China, and the victims can be relieved only through the criminal lawsuit incidental civil actions. Such a system has some flaws in its theory base and some conflicts in its regulations and the aim of simplifying the suit procedure、improving the judicial efficiency, maintaining the consolidation and holiness of jurisdiction can be achieved. In the practice of such a system, some problems appear. For example, the criminal obligation and civil obligation will substitute and absorb each other, the victim can only get a little compensation, etc. It means the criminal lawsuit incidental civil actions can not provide enough compensation for the victims. The second section explores legal and practical foundations for the National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Victims of Crime in China. By analyzing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law, the economic,political and social foundations, a conclusion is drawed that it is time for us to establishing the National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Victims of Crime in China.
     Chapter 5 establishes some concrete system of the National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Victims of Crime. Legislations in other countries and the actual condition of our country are considered. I will propose a detailed regulation in the legislation pattern, general principle, main content and such system will be easily operated. A lot of work is done to combine the actual condition of our country with the system and localize the National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the Victims of Crime.
     Conclusion part contains the experience in the writing of this article.
引文
1杨正万:《刑事被害人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第332页。
    2这种划分方法系美国学者Schafer.Stephen在其所著《Victims of crimes》中提出,New York:Random House,1968年版。参见许启义著《犯罪被害人保护法之实用权益》,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版,第15-20页;赵义德著《检举人被害人及证人保护之研究》,台湾司法研究年报第十九期,1999年6月出版,第67-71页。
    3“如果强盗不能捕到,被劫者应于神前发誓,指明其所有失物,则盗窃发生地点或其公社及长老,应赔偿其所失之物。”“倘生命被害时,公社及长老应赔偿其亲族银一名那。”引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法典》第23、24条。这种把犯人亲族对于犯罪被害人应负的连带赔偿责任扩张至地区团体负责的规定,如果被视为现代犯罪被害者补偿制度的前身,并不十分适当,但这一制度可以称之为被害人补偿制度法制化的滥觞。
    4[意]加罗法洛:《犯罪学》,耿伟、王新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374-375页。
    5在该文中,佛莱女士以一年轻力壮的男子被抢致双目失明为例,说明了被害人的悲惨遭遇。虽然法院判决加害人赔偿11500英镑,但是,每周分期只付5先令,这样,被害人需要活442年才能得到这笔赔偿金。
    6[德]汉斯施奈德:《国际范围内的被害人》,许章润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3页。
    7参见:许启义:《犯罪被害人保护法之实用权益》,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版,第24-28页;杨正万:《刑事被害人问题研究--从诉讼角度的观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第334-337页;周东平:《犯罪学新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版,第388-390页。周欣、袁荣林:《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初探》,载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张甘妹:《犯罪被害者之研究》,载于(台湾)《社会科学论丛》,1970年7月,第225-226页。
    8谢瑞智:《刑事政策原论》,台湾文笙书局,1978年10月出版,第57页。
    9[日]大谷实:《犯罪被害人及其补偿》,黎宏译,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第2期。
    10赵义德:《检举人被害人及证人保护之研究》,台湾司法院司法研究年报第十九辑,1999年6月出版。
    11杨正万:《刑事被害人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第336页。
    12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将被害人补偿视为一种社会控制的方法,认为国家补偿制度的实施会加强社会对犯罪行为的非难,还可使犯罪者得知其犯罪所造成的被害程度及其应负的损害赔偿责任,并使法官更能评价被害者所受之损害程度。
    13同注10
    14杨正万:《刑事被害人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第336页。
    15郭建安:《犯罪被害人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02页。
    16[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等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77页。
    17[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修订版,第56页。
    18周东平:《犯罪学新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版,第388页。
    19李玉华:《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载《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20[法]乔冶·比尔:《犯罪学的思考与展望》,王立宪、徐德英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4页。
    21[德]汉斯施奈德:《国际范围内的被害人》,许章润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序言。
    22郭建安主编:《犯罪被害人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版,第196页。
    24熊洪文:《为了被害者的正义》,载于《法律与社会》2001年第3期。
    25随着被害人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一些地区也进行了被害人补偿制度方面的探索.如2004年3月,山东省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推出了刑事被害人经济困难求助制度,给经济困难的被害人或其家属以必要的救助和补偿,在全国开了被害人补偿制度的先河。之后,青岛等中级法院也相继建立刑事案件受害人救助制度。应当指出,这些实践仅仅是处于摸索阶段,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作为支撑,资金来源多是政府拔教,因此补偿的范围较窄,在全国法院影响并不太大。
    26此部分内容主要参见张剑秋著:《刑事被害人权利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4月,137页。
    27龙宗智:《相对合理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第56页。
    30[意]加罗法洛:《犯罪学》,耿伟、王新、储怀植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1月版,第303页。
    31麻国安:《青少年被害人援助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版,第8页。
    32王平主编《恢复性司法论坛(2005年卷)》,群众出版社2005年12月版,第522-527页。
    33[德]汉斯施奈德:《国际范围内的被害人》,许章润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7页。
    34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2007年3月22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载于《人民法院报》2007年3月22日头版。
    35张召国:《完善司法救助制度彰显司法人文关怀》,载于《人民法院报》2007年1月26日第六版。
    36许永强:《刑事法治视野中的被害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第50页。
    37周欣、袁荣林:《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初探》,载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38杨树明:《要依法保障刑事被害人权益--代表呼吁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载于《人民法院报》2007年3月7日第四版。
    39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和实行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调研报告》,载于《山东审判》2006年第4期。
    40孙政:《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第34页,中国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5月。
    41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2007年3月22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载于《人民法院报》2007年3月22日头版。
    42冉多文:《青岛刑事受害人救助制度侧记》,载法制网:http://view.news.qq.com/a/20070119/000043_2.htm
    43实际上,能够进入诉讼程序的被害人尽管获得赔偿的比率较低,但看到犯罪人被绳之以法,至少心理上获得了安慰,而没有破案的被害人无论心理上还是经济上都无法得到弥补,所受的创伤相对更大,从这个意义上讲,未破案案件的被害人应得到更多的关注。
    44李玉华:《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载《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45笔者曾经办理过一起交通肇事的案件,肇事者因经济困难,借钱买了一辆无牌照车作出租车载客,在一次运载客人过程中出现事故,负全部责任,被害方是一家六口,在该起事故中两死三伤。在诉讼过程中,被害人方只有一人健全,还要照顾病人,根本没有精力应付诉讼,肇事方本身经济条件差,车辆也未入保险,即使有心赔偿也无力负担。这虽是个案,但却具有典型性:车辆没有投保,被害人无法从保险中受益,只有寄希望于犯罪人赔偿,救济的途径过于单一。
    46据统计,2006年全国法院一审刑事案件共结案701379件,其中侵犯财产类案件就有310219件占所有案件的44%。引自《人民法院报》2007年3月14日第4版。
    47许永强:《刑事法治视野中的被害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第194页。
    48引自《2006年全国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统计》,载于《人民法院报》2007年3月14日第4版。
    49[德]汉斯施奈德:《国际范围内的被害人》,许章润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7页。
    42见义勇为者是一种特殊的犯罪被害人,对于其补偿已有许多社会实践,据有关统计,目前我国已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了见义勇为和维护社会治安的基金会,从事见义勇为工作的人员近万人。引自许永强《刑事法治视野中的被害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191页。
    51[法]卡斯东.斯特法尼、乔治.勒瓦索、贝尔纳.布洛克:《法国刑事诉讼法精义》,罗结珍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95页。
    52闵令文、靳洪奎:《一天一毛钱 天天保平安》,载于《山东法制报》2007年3月7日第2版。
    53周东平:《犯罪学新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版,第398页。转引自[日]菊池幸一等:《新犯罪学》,日本国北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2页。
    1、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学》(新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陈兴良著:《刑法的启蒙》,法律出版社,1998年1月版。
    3、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龙宗智:《相对合理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
    5、郭建安主编,《犯罪被害人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版。
    6、杨正万:《刑事被害人问题研究--从诉讼角度的观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
    7、周东平:《犯罪学新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版。
    8、许永强:《刑事法治视野中的被害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
    9、麻国安:《青少年被害人援助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10、王平主编:《恢复性司法论坛(2005年卷)》,群众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11、许启义:《犯罪被害人保护法之实用权益》(台湾),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版。
    12、赵义德:《检举人被害人及证人保护之研究》,台湾司法研究年报第十九辑,1999年6月出版。
    13、林宜民:《犯罪被害人损害回复之研究》,台湾司法研究年报第二十辑,2000年11月出版。
    14、谢瑞智:《刑事政策原论》,台湾文笙书局,1978年10月出版。
    15、[法]卡斯东.斯特法尼、乔治.勒瓦索、贝尔纳.布洛克:《法国刑事诉讼法精义》,罗结珍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6、[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等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17、[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修订版。
    18、[德]汉斯施奈德:《国际范围内的被害人》,许章润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9、[意]加罗法洛:《犯罪学》,耿伟、王新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20、[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1993年版。
    21、[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周欣、袁荣林:《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初探》,载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2、张甘妹:《犯罪被害者之研究》,(台湾)社会科学论丛,五十九年七月。
    3、[日]大谷实:《犯罪被害人及其补偿》,黎宏译,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第2期。
    4、李玉华:《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载《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5、熊洪文:《为了被害者的正义》,载于《法律与社会》2001年第3期
    6、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和实行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调研报告》,载于《山东审判》2006年第4期。
    7、张剑秋:《刑事被害人权利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4月。
    8、孙政:《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中国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5月。
    9、廖中洪:《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立法完善--从被害人民事权益保障视角的思考》,载于《现代法学》2005年1月。
    10、梁玉霞:《刑事被害补偿刍议》,载于《法商研究》1998年第4期。
    11、宋英辉、许身健:《恢复性司法程序之思考》,载于《现代法学》2004年第6期。
    12、刘洁辉:《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分析》,载于《政治与法律》2003年第4期。
    13、杨瑞:《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检讨》,载于《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7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