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关于行政补偿标准的若干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行政补偿标准就是补偿义务机关根据社会特别立法的规定,考虑社会公平正义原则,依法裁量,给予被补偿权利人以补偿的计算方法、计算依据。行政补偿的标准是补偿请求人能否获得正当补偿的关键。我国目前整体的规范化行政补偿制度尚未建立,大量的行政补偿问题尚无法可依,致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因公共利益遭受到的损失得不到适当补偿,甚至完全得不到任何补偿。从立法上看,我们国家还没有一部统一的行政补偿法,有关行政补偿的规定散见在宪法、单行法律法规甚至相关政策之中。如《土地管理法》、《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水法》、《防洪法》、《警察法》、《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等等。这些法律、法规虽然对行政补偿做出了探索性的具体措施,但是仅规定了在什么情况下应予补偿,而究竟应该怎样去实施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可供操作的程序;有的法律、法规中即使有一个较为完整的可以实施的程序,但也存在着标准、范围、数据等诸多问题的不统一。所以,如果宪法中缺失补偿及补偿原则的明确条款,对需要补偿以及补偿的范围和种类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可资遵循,则极易导致公正性出现偏差。虽然我国现行宪法第四次修改增加了征收、征用的补偿条款,但对补偿的标准没有提及,而且配套制度设计的滞后性、不合理性,也使得具体补偿标准在实践中远远不能弥补公民所遭受的损失,依然难免会存在国家机关滥用自由裁量权侵害私有财产权的现象,不利于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因此笔者认为,对有关行政补偿标准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运用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从分析行政补偿的概念出发,对行政补偿标准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释;在借鉴有关国家和地区行政补偿标准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行政补偿标准的现状重新审视和梳理。本文旨在以改革和完善我国现有行政补偿标准为立足点,结合我国行政补偿标准在立法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行政补偿标准的完善从立法和实践两方面予以重新架构。
     全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为行政补偿标准的概说。本章从分析行政补偿的概念出发,通过与相关概念的比较研究,对行政补偿的概念重新作出界定。在此基础上,进而对有关行政补偿理论依据的几种观点加以解释和评说,提出以“特别牺牲理论”作为我国行政补偿理论基础的建议。
     第二章为影响行政补偿标准的因素。本章首先结合国内外的相关规定,分析了影响行政补偿标准的指导原则;其次,进一步明确了影响行政补偿标准的其他因素。
     第三章为行政补偿标准的计算。本章主要在借鉴国外部分国家有关行政补偿标准计算的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大陆以及台湾地区现有的计算标准,进而对行政补偿计算标准进行反思与重构。
     第四章为我国行政补偿标准的立法现状及完善。本章首先分析了我国立法上有关行政补偿标准的现状,针对我国行政补偿标准立法上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应以“正当补偿”的原则为指导,确立“相当补偿说”的行政补偿标准,适时制定一部统一的行政补偿法的立法建议。
     第五章为行政补偿标准的运作实践。本章以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为例,针对实践中出现的补偿强度偏弱、补偿标准过低等现象,笔者建议在实践执行中,应细化具体的行政补偿标准,逐步增强行政补偿的强度,针对不同的征地目的实行分类补偿,注意不同的区位条件实行级差补偿,同时要以公平合理原则为指导,确立损失评估机制,以“产值倍数法”为基础,进行创新和发展,进而对行政补偿标准的完善作出了初步的构想。
The administration compensates standard is the compensatory obligation organ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society specially legislative provision, considering the social fair justice principle,cutting quantity by law, giving the compensation of compute method and compute basis to the compensated right person. The administration compensates standard is the key to the compensatory applicant can acquire the proper compensation. Since China's current overall standardized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system has not yet been established, there is no legal basis for a large number of the compensation, so as to resulting in the citizens, legal persons and other organizations suffered from the loss caused by public interest and were deprived of appropriate compensation, or even without any compensation. From the legislative perspective, our country has not yet formulated a unified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Act, the regulations relating to the compensation scattered in the Constitution, single laws and regulations, even the relevant policies. Such as "Land Management Law", "Housing Relocation Management Ordinance", "Water Act", "Flood Prevention", "Police Law", "Compensation flood detention basin use these procedures" and so on. Although these laws and regulations have stipulated specific measures for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but only to provide regulations such as under what circumstances should be compensated, but without clear operating procedures to show how should the compensation be implemented. Even though some laws and regulations may include comparatively comprehensive procedures for implementation, they also have differences in standards, applicable fileds, data and so on. Therefore, it is very much possible to lead to deviation of impartiality if the Constitution is lack of clear terms of compensation and compensation principles or unified standards of the scope and variety of compensation. Although the fourth amendment of our current Constitution has added in the compensation provisions of levy and requisition, but still in defect of the regulations of compensation standards. Meanwhile, the supporting systems have not been updated and revised in time, which also make the implementation of specific compensation standards far less than the losses suffered by citizens.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still be illegal cases of state organizations possessing private property, which will not be conducive to the protection of private property rights.Therefore, in my opinion, On the executive compensation issues related to standards of conduct in-depth discussions,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use of law, political science, sociology and other academic knowledge, this paper begins with an analyse of the concept of executive compensation, then goes to more in-depth explanation about the basic theoretical issues of the compensation standards; by using the experience of national and regional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standards legislation for refernce, the paper shows a re-examine course of the present status of our national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standards. Finally, with the standpoint of revising and improving our current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standards, I raise the problems emerged during the course of legis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standards; On China's executive compensation standards improved from both legislation and practice to be re-structure;
     The full text is totally divided into 5 chapters:
     Chapter 1 is the generalization of administration compensates standard. This c-hapter is set out from analysising the concept of administration compensate, throu-gh the comparison between research and related concept, remaked the concept of the administration compensates. In this foundation, then to explain and comment s-everal viewpoints of the theory basis, to propose the suggestion that use "speciallysacrifices the theory" as the theory basis of administration compensates in our cou-ntry.
     Chapter 2 is the factor that influence administration compensates standard. Thi-s chapter first unified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orrelations stipulation, analyzed theguiding principle that influence administration compensate standard;Next. further ex-plicited other factors that influence administration compensate standard.
     Chapter 3 is the comput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on compensates standard. This chapter mainly in the theory foundation of drawing the computation lessons from part of foreign nation, unifying the existing basis of calcul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Taiwan area, then reconsider and construct the comput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on compensates standard.
     Chapter 4 i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onsummation of administration co-mpensates standard in our country. This chapter first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of legislation in our country, aim at the exist question of the legislation, the author proposes we should take the principle of "proper compensation" as to guide on the lawmaking, establish the compensates standard of "equal compensation", draw up an Administration Compensation Act in proper time.
     Chapter 5 is the operation of administration compensates standard. In this chapter,the compensates standard of taking over the land as an example, against the phenomenon of low compensates standard in practice, the writer thinks the performance should detail the specific compensates standard, strengthen the strength of administration compensatesgradually, the different purpose of land acquisition give the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 compensation,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condition give the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 compensation, guided by the principles offair and reasonable in the meantime, establish damage assessment mechanism, innovate and develop on the basis of "value multiples law".
引文
1 高景芳、赵宗更著:《行政补偿制度研究》,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页。
    2 姜明安主编:《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69页。
    3 胡锦光、杨建顺、李元起著:《行政法专题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第385页。
    4 翁岳生:《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1669页。
    5 林纪东:《行政法》 三民书局1983年版,第406页。
    6 李惠宗:《行政法要义》,台海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663页。
    7 季怀才:《行政补偿构成要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15页。
    8 [日]田中二郎著:《新版行政法》(上卷),弘文堂1976年版,第211页。转引自杨建顺著:《日本行政法通论》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第590页注4。
    9 叶必丰著:《行政法的人文精神》,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第170页。
    10 2004年4月间,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震惊全国。4月8日,安徽阜阳有关部门误将一种假冒“三鹿”奶粉的劣质产品当成三鹿奶粉列入该市工商局、卫生局、消协联合发布的45种不合格奶粉的“黑名单”中,致使外省许多不明真相的超市将三鹿产品撤柜,有的地方甚至封杀三鹿产品。从而给三鹿集团造成直接损失达几千万元,间接损失更大。(参见《燕赵晚报》,2004年4月28日B17版。)笔者认为,这种情况下生产厂家的损失理应得到一定程度补偿。
    11 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对具体行政行为的界定,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和个人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行政职权,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特定的具体事项作出的有关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因此,行政合同这种体现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双方意志的行为,通常不被认为是具体行政行为。当然,已有不少学者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定义提出了质疑。
    12 目前已有许多省市进行地方立法对见义勇为的行为进行补偿或奖励。笔者认为,从行政法学的角度看,见义勇为的行为实质上可以视为公民接受行政机关的行政指导后而对行政机关的协助行为。因而,其所获补偿应属行政补偿范围。
    13 中央电视台2003年1月24日《焦点访谈》播出,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哈道镇川宝地村头牌子村民组在政府“指导”下,种下2000余亩种玉米而颗粒无收。如果对类似这种具有实际拘束力的所谓行政指导造成的损失不给予补偿,显然于情于法都是将不通的。
    14 李震山著:《行政法导论》,台北,三民书局1997年版,第440页。
    15 曾祥瑞著:《行政救济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87页。
    16 韩小平:《行政补偿制度的几个问题》,载《东吴法学》2001年版,第271页。
    17 张家详:《行政法》,台北:三民书局1993年第6版,第842页。
    18 参见马怀德:《国家赔偿法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4年版,第42页。
    19 参见李惠宗著:《行政法要义》,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664页。
    20 参见张梓太、吴卫星:《行政补偿理论分析》,载《法学》2003年第8期。
    1 公平市场价值可以被定义为:双方在无任何强迫下,经验丰富、信息灵通的买方愿意付给自愿出售其不动产(包括土地和建筑物等被认为是不动产一部分的其他附属物)的卖方价格。考虑市场价值,一般以不动产在近划内最有可能的、最充分的和最优的用途为条件,其中被审查的因素包括:1、市场需求;2、该地的经济发展;3、商家或个人开发土地的某种用途的详细计划;4、被市区划分法令许可的用途;5、邻近已开发此用途的地区的情况;6、征用时不动产的实际用途。
    2 毛雷尔,《德国行政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3 杨建顺:《日本行政法通论》,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
    4 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379页。
    5 例如:关于房屋征收的补偿中,除包括房屋补偿费外,还应当包括动产搬运费、暂时居住费用补偿、承租人所受损失补偿等。因土地征用而产生的的补偿,其范围与项目应当包括:土地价格补偿、农作物补偿、土地改良投入费用的补偿、迁移费补偿、营业损失补偿等。
    6 (德)哈特地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698页。
    7 郭洁,《土地征用补偿法律问题探析》[J],当代法学.2002.8。
    8 王太高,《行政补偿制度研究》,苏州大学博士论文,95页。
    9 (德)汉斯.J.沃尔夫等,《行政法(第二卷)》[M],商务印书馆,2002,第408页。
    10 王名扬,《法国行政法》,法律出版社,1999,394-395页。
    1 盐宏野,《行政法》,法律出版社,1999,507-508页。
    2 陈泉生,《海峡两岸土地征用补偿之比较研究》,亚太经济,1998(3)。
    3 翁岳生,《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1755页。
    4 [德]哈特地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2,701-702页。
    1 [台]陈新民,《论公益征收的补偿原则——宪法基本权利之基本理论(上)》,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39。
    2 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我国现在对非国有财产征收遵循的是“法律保留原则”。
    3 马怀德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335页。
    4 参见《经济观察报》2004年“两会”赠刊第14页。
    5 参见魏建良:《我国行政补偿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载《浙江学刊》2001年第4期。
    6 如外资企业法第五条、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第二条第三款、归侨侨眷保护法第十条第二款,台胞投资保护法第四条、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暂行条例等。
    7 如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第一条、矿产资源法第三十六条。
    8 如水法第三十九条,草原法第七条第二款等。
    9 如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四条。
    10 如戒严法第十七条第二款、防洪法第七条第三款、国防法第五十五条。
    11 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1版,第393页。
    12 司坡森,《论国家补偿》,北京,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2004.149.
    13 参见杨寅著:《中国行政程序法制化——法理学与法文化的分析》,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第23页:魏建良:《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载《浙江学刊》2001年第4期。
    14 参见高景芳、杨琳:《行政补偿法立法刍议》,载《当代法学》2003年第4期。
    1 参见胡锦光、杨建顺、李元起著:《行政法专题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年9月第1版,第388-389页。
    2 所谓“收益价值”,又称为“得利价值”是指可兑现、持续性的纯粹收益而言。
    3 参见《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2000年5月27日,第286号国务院令发布)第十二条的规定。
    4 参见章敬平:《灾民补偿 触发治道变革》,载《南风窗》2003年第7期,第34页。
    5 生活再建补偿或称生计补偿不是对个别财产的财产性价值的补偿,而是着眼于作为整体的人的生活本身或者该人的生活设计的补偿。参见[日]盐野宏著,杨建顺译:《行政法》,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9年4月第1版,第510页。
    6 陈菊红、甄茜:《“流民“的诞生》,载《南方周末》 2002年4月18日D27版。
    7 为科学确定土地补偿的标准,有必要建立专业的土地评估机制,建立一套健全完备的土地评估方法,以在土地征收或征用时委托具有丰富土地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土地评估师,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勘察评估。对土地所有权的转让还可以考虑借鉴价格听证制度,以确定被征收、征用土地的客观正常交易价格,使被征收、征用人和征收、征用受益人(即土地需要人)双方均能信服接受。
    8 [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著,邓正来译:《自由秩序原理》(下册),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年12月第1版,第136页。
    9 2004年5月17日实施的《石家庄市房屋拆迁估价实施意见》中明确规定:请谁估价被拆迁人说了算。
    10 鹿心社主编:《研究征地问题探索改革之路》(二),中国大地出版社2003年版,第60页。
    11 行政补偿及其程度具有较强的物质制约性,终归要在斟酌国库支付能力的基础上决定之。
    12 参见刘嗣元著:《侵权·损害与法律救济》,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174页。
    13 参见章剑生:《论行政补偿》,载《法学与实践》 1994年第3期。
    14 刘建平、杨国云:《行政征用制度的经济分析》,载《中国行政管理》 2002年第7期。
    15 参见夏勇主编:《走向权利的时代》,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年1月第1版,第59页以下。
    16 周天勇:《要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几个问题》,原载《中国经济时报》,转引自《经济观察报》 2004年“两会”赠刊第14页。
    17 晓叶:《征不征,有什么来决定—关于征地范用的思考》,载《中国国土资源报》,2002年4月22日。
    18 2005年7月10日公布的物权法草案第49条就行政征收征用确立了合理补偿的标准,这里的合理补偿实际上就是公正补偿(正当补偿)。此原则性规定就是对宪法关于征收征用补偿的具体化,物权法作为基本法已经先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19 载《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8月12日。
    1.王名扬,《美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
    2.姜明安主编,《外国行政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3。
    3.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87年版。
    4.姜裕富,《中日行政补偿范围比较及启示》,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9月,第13卷第3期。
    5.盐野宏著,杨建顺译,姜明安审校,《行政法》,法律出版社,1999。
    6.吴庚,《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编,《修宪之后的中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8.应松年主编,《当代中国行政法(下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
    9.司坡森著,《论国家补偿》,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10.罗豪才主编,《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
    11.应松年主编,《行政法学新论》,中国方正出版社 1999年版。
    12.马怀德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年版。
    13.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14.王红主编,《比较宪法与行政法》,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3年版。
    15.宋冰主编,《美国与德国的司法制度及司法程序》,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16.台湾行政发学会主编,《行政法争议问题研究》,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0年版。
    17.杨建顺,《日本行政法通论》,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8年版。
    18.[日]室井力主编,《日本现代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
    19.林准、马原主编,《外国国家赔偿制度》,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2年版。
    20.刘莘、马怀德、杨惠基主编,《中国行政法学的新理念》,中国方正出版社 1997年版。
    21.[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著,高家伟译:《行政法学总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22.沈开举主编,《行政补偿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23.杨建顺著,《日本行政法通论》,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24.胡建森著,《行政法学》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5.翁岳生主编,《行政法》,翰卢出版有限公司 2000年版。
    26.应松年,《中国走向行政法治探讨》,中国方正出版社 1998年版。
    27.马怀德,《行政法制度构建与判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28.何建明,《国家行动—三峡大移民》,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司坡森,《论国家补偿》,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5月。
    2.崔文俊,《行政补偿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年6月。
    3.杜一超,《行政补偿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5月。
    4.祁小敏,《行政补偿制度研究》,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6月。
    5.王太高,《行政补偿制度研究》,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4月。
    6.陈金坡,《行政补偿制度若干问题研究》,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5月。
    7.宋涛,《行政补偿制度研究》,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4月。
    8.姜明安,《行政补偿制度研究》,《法学杂志》,2001年第5期。
    9.王太高,《行政补偿初论》,《学海》,2002年第4期。
    10.祁小敏,《行政补偿性质自议》,《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5期。
    11.李傲、夏军,《试论我国行政补偿制度》,《法学评论》,1997年第1期。
    12.彭诵,《论建立行政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13.陈艳,《论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完善》,《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12月。
    14.傅昌强、甘琴友,《见义勇为行为的行政法思考》,《行政法学研究》,2002年第2期。
    15.祁小敏,《试论我国行政补偿范围》,《理论探索》,2003年第3期。
    16.司坡森,《试论我国行政补偿的立法完善》,《行政法学研究》,2003年第1期。
    17.魏建良,《我国行政补偿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浙江学刊》,2001年第4期。
    18.高景芳、杨琳,《行政补偿法立法自议》,《当代法学》,2003年第4期。
    19.张梓太、吴卫星,《行政补偿理论分析》,《法学》,2003年第8期。
    20.高景芳、陈洪程,《中国行政补偿制度问题与改革》,《法学学刊》,2002年第6期。
    21.高景芳、章琴、张红曼,《论行政补偿的宪法基础》,《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3月第1期。
    22.刘东升,《行政征用制度初探》,《行政法学研究》,2002年第2期。
    23.程浩,《行政征用制度探析》,《当代法学》,2001年第4期。
    24.周少林、李立,《关于水库移民补偿方式的思考》,《人民长江》 1999年第11期。
    25.韩小平,《行政补偿制度的几个问题》,《东吴法学》,2001年号。
    1.Donald D.Barry,Howard R.Whitcomb,The Legal Foundation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West Publishing Co., 1981.
    2.John W.Chapman,Compensatory Justice,New York and London:New York Uiversity Press, 1991.
    3.Theodore J.Novak,Brain W.Blaesser,Thomas F. Geselbracht,Condemnation of Property:Practice and Strategies for Winning Just Compensation,Wiley Law Publications,John Wiley&Son, Inc. 1993.
    4.Nichversity of New Orieans,Taking Property and Just Compensation:Law and Economics Perspectives of the Taking issue,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2.
    5.Richard Allen Epstein .Takings:Private Property and the Power of Eminent Domai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6.Janet Melean,Property and the Constitution.Hart Publishing,Oxford-Porland Oregon, 1999.
    7.Keith Davies,Law of Compulsory Purchase and Compensation,4th ed.,London,Butterworths, 1984.
    8.liver Wendell Holmes,The Common Law,edited by Mark De-Wolfe Howe,Boston:Little,Brown, 1963.
    9.R.Rotunda&J.Nowak,Treatise on Constitutional Law:Substance and Procedure,West Pub Co.,2d ed., 1992.
    10.David Mathasen,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Journal,Volume 2,Number 1,199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