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2015~2016年金融法研究综述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正>2014~2015年度,在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金融法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使这些成果能够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和了解,我们试图对这一年来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性地整理和综述,希望能够让大家了解本年度金融法研究的总体概况。根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2015~2016年度共出版教材、著作30余部,在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的重要论文100余篇,囿于我们收集手段和认识水平,某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可能未能被找到,对于已收集的成
引文
[1]刘少军:“‘行政'经济法与‘市场'经济法”,载《经济法研究》2016年第1期。
    [2]刘少军:“论整体经济利益与经济法主体”,载《晋阳学刊》2016年第2期。
    [3]刘少军:“论整体经济利益与经济法主体”,载《晋阳学刊》2016年第2期。
    [1]胡光志、张美玲:“法律与社会的互动:经济法的民生价值及其展开”,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2]朱大旗、李蕊:“经济法治视阈下政府与市场的协同联动”,载《江西社会科学》2015年第7期。
    [3]席月民:“依法调控经济的程序与责任保障”,载《中国法律评论》2015年第3期。
    [4]盛学军、唐军:“经济法视域下:权力与权利的博弈均衡——以Uber等互联网打车平台为展开”,载《社会科学研究》2016年第2期。
    [5]黄震、陈磊:“改革完善金融监管框架亟需修改多部法律”,载《法制日报》2015年11月6日。
    [1]黄震等:“金融监管改革须厘清监管权责”,载《法制日报》2016年4月22日。
    [2]黄震、尹振涛、赵丽、王玉凤:“金融监管改革须厘清监管权责”,载《法制日报》2016年4月22日。
    [3]黄震、尹振涛、赵丽、王玉凤:“金融监管改革须厘清监管权责”,载《法制日报》2016年4月22日。
    [4]张国祥:“金融应该如何创新”,载《商界(评论)》2015年第10期。
    [5]周海林、李国安:“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关系:对立、补充、竞争、合作?”,载《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
    [1]黄震:“当下的机遇与挑战”,载《华夏时报》2015年11月2日。
    [1]刘泽华:“银行卡被盗刷相关责任辨析”,载《法律适用》2015年第8期。
    [2]王一鹤:“论信用卡预授权的法律性质及持卡人保护”,载《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
    [3]卜祥瑞:“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对银行业信贷业务影响几何?”,载《银行家》2016年第5期。
    [1]唐翔宇、陈云良、曾薇“中国银行业的变迁:打破垄断与加强规制”,载《湖南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
    [2]陈云良、唐翔宇、曾薇:“国家垄断行业的界定及分析——以我国银行业为例”,载《求索》2015年第7期。
    [1]王煜宇、刘乃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制度障碍与法律完善”,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
    [1]王煜宇、刘骏:“对湖北恩施新型农村小额信贷制度的绩效评估”,载《经济法论坛》2015年第2期。
    [2]刘丹冰、许燕:“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问题与法律对策——以西北地区的调查为依据”,载《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
    [3]陈蓉:“投资者权益保护视域下村镇银行法律制度之缺陷与修复”,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
    [1]中国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课题组:“连片贫困地区普惠金融发展”,载《调查研究》2015年第13期。
    [2]参见[英]珍妮·斯蒂尔著、韩永强译:《风险与法律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序言与第67页。
    [1]参见[英]珍妮·斯蒂尔著,韩永强译:《风险与法律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71页。
    [2]参见樊启荣、张晓萌:“民法典编纂背景下我国保险法之发展——以保险法与民法诸部门法之关系为视角”,载《云南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第111页。
    [3]参见樊启荣、张晓萌:“民法典编纂背景下我国保险法之发展——以保险法与民法诸部门法之关系为视角”,载《云南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第112页。
    [1]胡光志、张美玲:“我国期货市场操纵立法之完善——基于英美的经验”,载《法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1]刘春彦、赵雯佳、王乙童:“程序化交易监管的国际经验及中国的制度构建”,载《证券法律评论》2016年卷。
    [2]万国华、李铭:“我国期货保证金的法律性质和权属”,载《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
    [1]彭冰:“公募众筹的理论基础”,载《证券法律评论》2016年卷。
    [2]盛学军、刘志伟:“证券式众筹:监管趋势与法律进路”,载《北方法学》2015年第4期。
    [3]万国华、王才伟:“论我国股权众筹的证券法属性”,载《理论月刊》2016年第1期。
    [1]张寿林:“法律视野下的股权众筹设计——访中国政法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少军”,载《中国金融家》2015年版。
    [1]冯果:“《证券法》修订与债券市场规则体系的重构——兼论证券市场的法治逻辑与制度体系的现代化”,载《证券法律评论》2016年版。
    [2]洪艳蓉:“《证券法》债券规则的反思与重塑”,载《证券法苑》第17卷。
    [3]冯果:“债券的证券本质与债券市场法制化——《证券法》修订背景下的债券法律体系重构与完善”,载《证券法苑》2016年第1期。
    [1]万国华、孙婷:“我国《证券法》中证券‘转让'与‘交易'之辨析”,载《产权导刊》2015年第7期。
    [2]郭雳:“证券违法活动检举人的激励与保护机制”,载《江汉论坛》2016年第4期。
    [3]赵菁、朱世亮:“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之法律分析及进路”,载《证券法苑》2016年版。
    [1]吕玉丰:“《信托法》品格与家族信托”,载《当代金融家》2015年第7期。
    [2]强力、徐瑞阳:“论受托人注意义务与亲自管理义务之完善——以家族信托为视角”,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1]常月民:“互联网信托呼唤功能性监管呵护”,载《经济参考报》2015年11月4日。
    [2]肖韵、鲁篱:“金融信托的适用例外:对受益人课税作为信托所得一般课税原则的考察”,载《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
    [1]李爱君:“互联网金融实质上就是金融的创新模式”,载《银行家》2015年第8期。
    [2]李爱君:“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与监管”,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
    [3]黄震:“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的金融业态”,载《银行家》2015年第8期。
    [1]黄震、李英祥:“互联网金融监管法治化建议”,载《社会科学报》2015年8月6日。
    [2]黄震:“互联网金融有了‘健康指南'”,载《时事报告》2015年第9期。
    [3]李爱君:“互联网金融的法治路径”,载《法学杂志》2016年第2期。
    [4]许多奇、肖凯:“互联网金融与好的社会”,载《检察风云》2016年第9期。
    [5]黄震、李英祥:“互联网金融监管法治化建议”,载《社会科学报》2015年8月6日。
    [1]黄震、邓建鹏:“互联网金融的软法治理:问题和路径”,载《金融监管研究》2016年第1期。
    [2]张旭娟、陈恬静:“分类监管——我国P2P网络贷款平台监管的新路径”,载《第八届中部崛起法治论坛论文集》2015年10月19日。
    [3]杨东:“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异化及其规制”,载《社会科学》2015年第8期。
    [4]王斐民、周之琦:“P2P网络借贷的规矩失灵与法治回应”,载《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1]李爱君:“监管要对金融消费者投资安全进行保护”,载《中华工商时报》2015年5月27日。
    [2]尹闯:“P2P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访中国政法大学金融创新与互联网法制研究中心主任李爱君”,载《经济》2015年第5期。
    [3]杨东:“互联网金融风险规制路径”,载《中国法学》2015年第3期。
    [4]徐孟洲、段华:“论我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载《财经法学》2015年第5期。
    [1]黄震:“为第三方支付用户撑起权益保护伞”,载《金融时报》2015年12月30日。
    [2]黄震:“黄震:互联网金融仍处于蓬勃发展态势之中”,载《金融时报》2016年2月1日。
    [3]杨东:“互联网技术对金融具有革命性的影响”,载《银行家》2015年第8期。
    [4]黄震:“股权众筹监管政策趋向严格”,载《上海证券报》2015年9月25日。
    [1]洪艳蓉:“股权众筹热潮下的立法冷思考”,载《经济观察报》2015年11月。
    [2]赵尧、鲁篱:“股权众筹领投人的功能解析与金融脱媒”,载《财经科学》2015年第12期。
    [1]张继红、吴涛:“欧洲股权众筹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之比较研究”,载《证券法苑》2015年第2期。
    [2]黄震:“用大数据监管减弱股灾”,载《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5年第16期。
    [1]刘少军:“对非法集资问题的法律解读”,载《农家参谋》2015年第8期。
    [2]彭冰:“如何监管集资行为”,载《法律与生活》2016年第5期。
    [1]袁林、姚万勤:“共同金融已罪成立要件刍议”,载《人民司法(应用)》2016年第7期。
    [2]胡启忠:“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认定标准的局限与完善”,载《法治研究》2015年第9期。
    [3]杨东:“开启财富管理新模式”,载《金融时报》2015年第8期。
    [1]李蕊:“论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二维治理进路”,载《法商研究》2016年第2期。
    [2]冯果:“政府投融资体制治道”,载《新理财(政府理财)》2016年第6期。
    [3]陈蓉:“法与金融学视域下民间借贷法律规制的反思与完善”,载《求索》2015年第6期。
    [4]彭冰:“非存款类放贷组织的‘安全港'规则——关于《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征求意见稿)》的意见”,载《当代金融家》2015年第9期。
    [5]刘少军:“如何划分金融理财产品的监管界限”,载《当代金融家》2016年第5期。
    [1]高圣平:“担保物权司法解释起草中的重大争议问题”,载《中国法学》2016年第1期。
    [2]黎四奇:“对我国金融领域消费者争端解决机制的检讨与反思”,载《政法论丛》2015年第1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