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2015年六盘水市两次暴雨天气过程成因对比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贵州夏季暴雨天气过程,是不同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成因复杂,对于暴雨的内在形成机制和发生的外部条件,已经有许多专家对此做出了研究和分析:杜晓玲~([1])对2012年贵州暴雨的中尺度环境场进行了分析,并对短期预报着眼点做出了探析,总结出了贵州地区2012年出现的暴雨主要有三种类型:辐合线锋生型暴雨、辐合线锋生冷锋型暴雨、梅雨锋西段暴雨;周明飞~([2])、杜晓玲等对2008年贵州初夏两次暖区暴雨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两次暴雨触发机制讨论得出:贵州暖区暴雨预报着眼于影响贵州的低空急流的建立和加强以及地面低压中辐合线的加强锋生;池再香~([3])、杜正静等对2011年两场典型暴雨个例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西南低涡沿切变线东南移和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对暴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区域气象自动站降水资料显示,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演变对强降水落区有很好的指示意义…等等,这些暴雨天气过程都是贵州地区春未至盛夏的典型暴雨天气过程,他们做出了详尽独到的分析,为贵州地区的暴雨天气研究和预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但对夏末至秋季暴雨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数值预报产品试对2015年夏末初秋发生在贵州六盘水市地区两次暴雨天气过程做出对比分析,旨在总结这类暴雨产生环流、能量分布等特征,为今后的预报提供参考。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区域气象自动站降水资料和物理量资料,NCEP资料,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2015年8月27~28日(827暴雨)和2015年9月5~6日(905暴雨)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天气概况及灾情、环流形势及影响系统、发生机制及物理量、卫星云图进行了分析,得出:(1)两次暴雨天气过程均属于辐合线锋生暴雨;(2)905暴雨天气过程较827暴雨天气过程更加迅猛,主要是由于827暴雨天气过程前期的能量条件比905暴雨天气过程前期的能量条件弱很多;(3)827暴雨天气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很强的对流云团,而905暴雨天气过程形成了典型的MCC强对流云团,能量配置条件不同是重要因素;(4)两次暴雨天气过程累计雨量相仿,影响系统相似,副高的位置和强度和地面辐合线的作用是导致两次暴雨落区和瞬时雨强差异的主要原因。
引文
[1]杜小玲.2012年贵州暴雨的中尺度环境场分析及短期预报着眼点[J].气象,2013,39(7):861-873.
    [2]周明飞,杜小玲,熊伟.贵州初夏两次暖区暴雨的对比分析[J].气象,2014,40(2):186-195.
    [3]池再香,杜正静,熊应祥,等.贵州西部两场典型暴雨个例对比分析[J].贵州气象,2012,36(5):1-8.
    [4]邹贤芳,吴华洪,李建成,等.六盘水市东部一次秋季局地大暴雨诊断分析[J].贵州气象,2014,38(2):27-30.
    [5]万雪丽,杨静.低空急流对贵州夏季暴雨的作用分析[J].贵州气象,2007,31(3):16-18.
    [6]宋丹,谢清霞,裴兴云.贵州2012年7月中旬两次强降水过程对比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2):256-262.
    [7]施望芝,张萍萍,吴涛,等.湖北省两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J].暴雨灾害,2008,27(3):219-224.
    [8]杨忠明,吴哲红,王兴菊.贵州中南部2次MCC致洪暴雨的综合分析[J].干旱气象,2013,31(2):362-372.
    [9]陈习伦,何依遥,谭猛,等.贵州省2011年5月11日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贵州气象,2012,36(3):19-2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