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2016年7月25日辽宁省强降水中尺度特征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应用MICAPS常规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自动站及卫星、雷达资料,对2016年7月25日到26日辽宁地区发生的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及中尺度分析。综合分析了这次暴雨过程大尺度背景场的环流形势及中尺度环境场的形势特征,利用卫星资料和雷达资料分析了此次暴雨过程中尺度天气系统的演变情况,并分析了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对暴雨的影响及垂直螺旋度与暴雨落区的关系。结果表明:东北冷涡南下和副热带高压北上是这次辽宁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天气背景。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垂直配置,促进了垂直上升运动的发展和持续,为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来自太平洋和孟加拉湾的水汽在暴雨落区辐合,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三个中β尺度的对流云团是强降水的直接制造者,中尺度辐合线为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触发机制。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使得低空西南急流加强,促进低层水汽、不稳定能量的积聚及上升运动的增强。低层正垂直螺旋度区与暴雨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引文
[1]陈传雷孙欣蒋大凯等.辽宁省夏季降水特点分析[C]//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07.
    [2]张健恺刘欣隆霄等.2008年7月31日辽宁暴雨的中尺度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1):11-16.
    [3]王东海钟水新刘英李俊胡开喜杨帅张春喜孙力高枞亭.东北暴雨的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7,22(6):3-10.
    [4]邵玉平白玉兰.东北一次较大降水天气过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818-18820.
    [5]孙军代刊樊利强.2010年7-8月东北地区强降雨过程分析和预报技术探讨[C].全国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研讨会.2010.
    [6]钟水新.一次东北冷涡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8.
    [7]王宪彬张旭辛艳辉.东北地区一次暴雨过程落区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0,26(5):36-40.
    [8]钟水新王东海张人禾刘英.一次冷涡发展阶段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J].
    [9]曾科顾建峰刘海文.2013年7月2日东北强降水研究[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5,30(5).
    [10]叶树春周武蔡晶.一次区域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广东气象,2011,33(6):8-12.
    [11]王军张广周胡燕辉等.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8,31(S1):112-114.
    [12]毛冬艳乔林陈涛等.2004年7月10日北京暴雨的中尺度分析[J].气象,2005,31(5):42-46.
    [13]叶笃正.探空资料的应用(一)[J].气象,1977,3(11):5-7.
    [14]叶笃正.探空资料的应用(二)[J].气象,1977,3(12):21-23.
    [15]黄小燕.中国西北地区近50年夏季地面气温与大气0℃层高度的时空变化特征[D].西北师范大学,2012.
    [16]Fawbush E.J.,Miller R.C.,The tornado situation of 17 March 1951,Bull.Amer.Meteor.Soc;1953,34:139-145.
    [17]Fawbush E.J.,Miller R.C.The types of air masses in which North American tornadoes form,Bull.Amer.Meteor.Soc;1954,35:154-165.
    [18]Newton C.W.Severe convective storms,Advances in Geophysics,Academic Press;1967,(12):257-303.
    [19]张文龙周军.惯性稳定性在伴有高低空急流的暴雨中的作用[J].大气科学学报,2003,26(4):473-48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