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宋代中国南部边疆的海防建置——以潮州为视角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 论文作者:李坚
  • 年:2013
  • 作者机构:韩山师范学院潮学研究院;
  • 论文关键词:潮州 ; 海防 ; 南部边疆
  • 会议召开时间:2013-12-01
  • 会议录名称:宋史研究论丛 第14辑
  • 语种:中文
  • 分类号:K244
  • 学会代码:SSYO
  • 学会名称:中国宋史研究会
  • 页数:23
  • 文件大小:848k
  • 原文格式:O
摘要
北宋时期,广南东路地区应对海盗多为被动的防御策略。南宋高宗时期,泉州及广州之间的漳州、潮州等地相继创建水军,形成了初步的南部边疆的海防力量;同时,借助保甲法及澳长制的推行,对濒海地区的民间力量进行整合及控制,将其纳入官方的海防体系当中,成为水军之外的重要辅助力量。而官府相继对濒海区域船户施行保甲法,利用以"澳长"为首的地方首领试图进一步对船只及船户的行为进行监控、切断其与海盗之间的联系,潮州则不断对此进行修正及补充,通过迁移水军寨、整顿军纪等方式完善了潮州的海防举措。
引文
(1)参见王曾瑜《宋朝军制初探(增订本)》,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211~226页;曾我部静雄《南宋的水军》,刘俊文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五卷)》,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370~391页;王青松:《南宋海防初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年第3期,第98~107页;熊燕军:《南宋沿海制置司考》,《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第47~55页。
    (2)参见王曾瑜《宋朝军制初探(增订本)》,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211~226页;[元]脱脱:《宋史》卷188《兵2·禁军》,中华书局,第4633~4634页;[元]陈大震、吕桂孙;《南海志卷》10《兵防》,宋元方志丛刊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8445页。
    (3)有关广南东路海防的研究,汪廷奎《宋代广南东路的军队》一文(《广东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第52~59页),曾一民《南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大奚山(今香港大屿山)岛民作乱始末考》一文(《宋史研究集》第14辑,台北:国立编译馆1982年,第527~554页),部分内容涉及广东地区的海防举措。广东周边及相关研究,重要者有:李明:《南宋时期福建一带的海贼和地域社会》,《宋史研究论丛》第6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7~258页;梁庚尧:《南宋温艚考——海盗活动、私盐运贩与沿海航运的发展》,《台大历史学报》(47期),2011年,第1~59页;丁辉:《南宋福建路的海盗与海防》,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广南东路历来作为国家的偏远区域,在军事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如广州、韶州等经济、军事地位较为重要的州则屯驻有重兵,其他州郡则少之又少。这些州郡在面对社会动乱的过程当中必然寻求其他的解决办法。这些举措包括了利用民间武装力量、创建地方军等。相关研究有:李坚:《土豪、动乱与王朝变迁——宋代闽粤赣边区基层社会的演变》,《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第23~29页;黄宽重:《广东摧锋军——南宋地方军演变的个案研究》,《中研院史语所集刊》65本第4分,第957~988页;梁庚尧:《南宋政府的私盐防治》,《台大历史学报》37卷,2006年6月,第33~35页,这种情况也因此影响到本路的海上布防。
    (1)参见全汉昇:《中国经济史研究(二)》,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51~59页。
    (1)[宋]曾公亮:《武经总要》前集卷21《边防》,《中国兵书集成》第3册,辽沈书社1988年版,第1055页。
    (2)水军人数没有固定,大德《南海志》卷第八《兵防》,载广东“经略安抚司水军一千一百人”,据《宋史》载,广东水军于南宋乾道五年(1169)人数“增至二千人”(《宋史》卷188《兵2·禁军》,第4633页)。
    (3)据研究,唐朝于开元二十四年(736)设屯门镇(今香港屯门),并在此驻兵,交通地位较为重要,见曾一民:《南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大奚山(今香港大屿山)岛民作乱始末考》(《宋史研究集》第14辑,第527~554页)。宋代在屯门附近设置巡海水军,进一步巩固了广东的海防力量。
    (4)[宋]蔡襄:《端明集》卷21《乞相度开修城池》、《乞相度沿海防备盗贼》,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版,第174~177页。
    (5)[清]吴颖:《潮州府志》卷4《官师部》,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内部刊印2003年版,第99页。海盗袭潮的时间,大抵在皇祐及元丰年间,姑以吴府志皇祐年间为准。另见饶宗颐《潮州志补编》第5册,《宦迹志》卷1,潮州海外联谊会编印本2011年版,第1746~1750页。
    (1)“会海贼刘花三剽掠海上,往来苦之。公叹曰‘留贼以遗后人,非我志也。'乃奏侯败贼。”(程祁:《徽猷阁待制程邻墓志铭》,陈柏泉:《江西出土墓志选编》,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02页)。刘花三之乱始于程邻知广州期间(1117~1118),他的活动范围主要在粤东地区,镇压的军队主要来自于地方,因刘花三之乱,宣和六年(1124)割潮州海阳县地置揭阳县(《宋会要辑稿》方域7之16)。
    (2)[宋]李纲;《李纲全集》卷82《论福建海寇札子》,长沙:岳麓书社2004年版,第829页。
    (1)王曾瑜:《宋朝军制初探(增订本)》,第211~226页;《宋史》卷188《兵2·禁军》,第4632~4634页。
    (2)王曾瑜:《宋朝军制初探(增订本)》,第211~226页;《宋史》卷188《兵2·禁军》,第4632~4634页。
    (3)相关研究参见黄挺、杜经国:《潮汕地区古代商贸港口研究》,《潮学研究》第1辑,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53~78页;杜经国、黄挺:《潮汕地区古代海上对外贸易》,《潮学研究》第2辑,汕头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3~33页。
    (1)[宋]杨万里,辛更儒笺校:《杨万里集笺校》卷17《过金沙洋望小海》,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890页。
    (2)曾广亿:《潮州笔架山宋代瓷窑分析研究》,载李炳炎编著《宋代笔架山潮州窑》,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7页。
    (3)全汉界:《宋代广州的国内外贸易》,《中国经济史研究(二)》,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51~59页。
    (4)[明]解缙:《永乐大典》卷5343,中华书局影印本1960年版,第26页。
    (5)[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43之18,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4)[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58《兵考10》,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82页。
    (1)[明]解缙:《永乐大典》卷5343,第16页。
    (2)[明]解缙:《永乐大典》卷5343,第16页。
    (3)[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48《林沅州》,四部丛刊本。
    (4)[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50之18。
    (1)《宋会要辑稿》食货50之24,“枢密院言:‘明州正系要冲之地,制置司虽有水军,皆诸处差至,不谙水势。欲下广东于增招水军内抽差五百人,福州新招水军尽行发遣,及两处官船、器甲等,并乞量抽。船只:福州延祥寨三只、获芦寨两只、刘崎一只、南匿寨一只、泉州宝林寨三只、潮州水军两只,广东水军天、帝、元、黄、宇字号五只,并来明州驻札。'从之。”
    (2)[明]解缙:《永乐大典》卷5343,第16页。
    (1)[宋]郑兴裔:《郑忠肃奏议遗集》卷上《请置澳长御海寇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宋史》卷465《郑兴裔》,第13593~13595页。
    (2)《宋史》卷191《兵5·乡兵2》,第4763页。
    (1)“福建保伍者,乡村自相团结,而立豪户为首领,所以备盗也。闽中人素勇悍,在熙宁间有枪杖手五千余人,建炎初尝用之,绍兴后废。建炎元年八月,又用张诚伯言,置诸路忠义巡社,其制甚备。绍兴初,言者以为扰民,遂罢,惟福建独存。”(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8《福建保伍》,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419页)。
    (2)《宋史》卷191《兵5·乡兵2》,第4746~4747页。
    (3)参见李坚《土豪、动乱与王朝变迁——宋代闽粤赣边区基层社会的演变》,《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第23~29页。
    (4)南宋乾道元年(1165),德庆府知州莫廷秀指出,“二广诸州多与江西按境,江西之民以兴贩私茶、盐为业,劫杀平民,而二广诸州军兵孱弱,惟赖土豪,号曰‘统率'者,聚兵保伍以遏绝之”。(《宋会要辑稿》兵1之22);绍熙元年(1190),臣僚指出:“岭南地广人稀,每岁冬月盗贼尤剧,商旅不敢行于道。臣尝熟询其故,盖由江西、湖南之游手,每至冬间相率入岭,名曰‘经纪',皆设为旅装,出没村落,啸聚险隘,伺便(?)掠。……广南兵卒寡弱,所恃以御盗者,常藉首领,盖广南之俗随方隅为团,团有首领,凡遇警则合诸团以把截界分。所谓首领者,能因其俗而激用之,诚除盗之一助也。”(《宋会要辑稿》兵13之37)
    (1)[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88,绍兴五年四月戊午,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1471页。
    (2)[宋]包恢:《敝帚稿略》卷1《防海寇申省状(福建提刑)》,《宋集珍本丛刊》第78册,线装书局2004年版,第490~494页。
    (3)淳熙年间(1174~1189)广东为处理大奚山盐寇问题,推行了澳长制。利用了地方的澳长参与剿捕,同时监视地方民户的行动。[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21、食货28之19。
    (1)[宋]真德秀:《西山真文忠公文集》卷15《申尚书省乞措置收捕海盗》,载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第312册卷7160《真德秀26》,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441~443页。
    (2)[明]郭子章:《潮中杂纪》卷10《国朝平寇考(上)》,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内部编印2003年版,第71~72页。
    (1)[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61,元祐六年七月戊辰,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1025页;另见《宋会要辑稿》食货50之4~5。
    (1)[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兵13之11,第6973页。
    (2)[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兵13之23,第6979页。
    (1)广南东路的造船场主要分布于广、钦、廉、惠、南恩、端、潮等七州,不过,民间造船业在规模及质量上较官方造船业为优。张家驹:《宋代造船工业之地理分布》,《张家驹史学文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342页;[日]斯波义信:《宋代商业史研究》,台北:稻禾出版社2008年版,第74页;葛金芳:《南宋手工业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65~167页;漆侠:《宋代经济史》,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681~689页。
    (2)[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6之21~22,第5244页。
    (3)“窃见二广及泉、福州多有海贼啸聚,其始皆由居民停藏资给,日月既久,党众渐炽,遂为海道之害。如福州山门、潮州沙尾、惠州潨落、广州大奚山、高州、硐州皆是停贼之所。官兵未至,村民为贼耳目者往往前期告报,遂至出没不常,无从擒捕。”(《宋会要辑稿》兵13之22~23)。
    (1)参见[韩]李明:《南宋时期福建一带的海贼和地域社会》,《宋史研究论丛》第6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7~258页。
    (2)[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55,绍兴十八年八月;[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37;[宋]林光朝:《艾轩集》卷8《惠安县丞陈君行状》,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但对于海盗有时也采用招安政策,给海盗头目授予低级武将的官职,海盗势力转而为官军所用,这种以盗制盗的理念在南宋初年达到极致.(蔡襄:《端明集》卷25《乞遣使广南福建状》;王十朋:《梅溪集》奏议卷2《论广、海二寇札子》)
    (4)[明]解缙:《永乐大典》卷5343,第16页。
    (1)详见张嵲《紫微集》卷13、卷19中林景、詹德相关篇目(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明]解缙:《永乐大典》卷5343,第16页。
    (3)[宋]李纲:《李纲全集》卷82《论福建海寇札子》,第829页。
    (4)[韩]李明:《南宋时期福建一带的海贼和地域社会》,《宋史研究论丛》第6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宋]真德秀:《西山真文忠公文集》卷15《申尚书省乞措置收捕海盗》,第441~443页。
    (2)[宋]真德秀:《西山真文忠公文集》卷15《申尚书省乞措置收捕海盗》,第441~443页。
    (3)南澳岛的海盗还包括了来自浙东地区的“温艚”。据研究,真德秀及包恢大力整治福建地区的海盗,这些长年往返于浙江及广东之间的“温艚”被驱赶至闽粤边界的南澳岛上,与本地的海盗结成合作关系。见梁庚尧《南宋温艚考——海盗活动、私盐运贩与沿海航运的发展》。
    (1)[清]齐狲:《南澳志》卷之2《澳屿》,第6~7页、第14页。
    (2)[清]齐翀:《南澳志》序,《中国地方志集成》,凤凰出版社2003年版,第1~2页。
    (3)[明]解缙:《永乐大典》卷5343,第16页。
    (4)《宋会要辑稿》兵13之22~23,第6978~6979页。
    (5)[明]陈天资:《东里志》卷1《疆域志》,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印,2004年,第21页。
    (1)[宋]真德秀:《西山真文忠公文集》卷15《申枢密院乞修沿海军政》、《申尚书省乞措置收捕海盗》,第441~443页。
    (2)[明]解缙:《永乐大典》卷5343,第17页。
    (3)广东水军军兵私自进行贸易的数额不在少数,且是在地方官员的默许之下。见包恢《敝帚稿略》卷1《禁铜钱申省状(广东运使)》,第494~498页。
    (1)[明]解缙:《永乐大典》卷5343,第17页。
    (2)[明]解缙:《永乐大典》卷5343,第17页。
    (3)[明]解缙:《永乐大典》卷5343,第17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