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克里普克的语言哲学观与专有名词翻译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克里普克是美国哲学界著名的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他提出的一系列关于语言的哲学思想,不仅在哲学界有一定的影响,而且给专有名词的翻译也带来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先对普克的语言哲学做一番介绍,然后结合其学说对专有名词的翻译进行相应的探究。
An eminent philosopher and logician in the American Philosophy circle,Kripke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philosophical thoughts about language,not only having a certain influence upon philosophical circle,but bringing a new angle for the translation of proper names.After making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Kripke's thoughts about language,the author,using Kripke's thoughts,attempts to make a tentative investigation into the translation of proper names.
引文
[1]Fitch,G.W.Saul Kripke[Z].Acumen Publishing Limited,2004.
    [2]Lewis D.Counterfactuals[M].Oxford:Basil Blackwell,1973.
    [3]陈嘉映.语言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郭立冬.语言与世界:对克里普克的后天必然真理的一个解释[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83—87.
    [5]赫曼斯.系统中的翻译—描写和系统理论解说[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6]胡维佳.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专有名词翻译[M].上海翻译,2006(4):34—36.
    [7]康德.纯粹理性批评[M].李秋零,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8]克里普克.命名与必然[M].梅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9]孙善齐.重庆称谓的由来[EB/OL].http://www.ctgpc.com.cn/news/view_info.php?m News Id=18348.2006-06-30/2015-9-20.
    [10]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李步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1)描述语就是“description”,很多译者把它译为“摩状词”,笔者以为“描述语”更加贴近源语之特征,故在这篇文章中都采用“描述语”一词。
    (2)把英文原文写出来的目的在于消解一些读者或学者对克里普克的“可能世界”阐述的误解,笔者在阅读有关克里普克语言哲学观文章的时候发现存在一些误解现象,如2009年8月刊载在《中国俄语教学》的《试论克里普克的专名指称理论》这篇文章就是如此,还有2006年10月刊载在《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个体的跨界统一性分析》一文存在多处误读、误解现象,等等。由于篇幅所限,就不一一指出。
    (3)这是别人的叫法,克里普克自己明确说他并不是要提出一个严密的指称理论,他只是要提出一个比以前的解释更好的解释。
    (4)“五不翻”指的是:秘密故、多义故、此无故、顺古故和生善故。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