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东北振兴战略”下的东三省区域空间结构演进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我国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已逾10年。在这一期间,东北的区域空间格局发生了诸多改变,本文以东北三省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至2010年的县市经济社会数据,通过空间分析、主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比10年间东三省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描述东北振兴战略以来东三省的区域空间发展轨迹和差异化特征。
引文
[1]李培祥.东北地区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机理及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
    [2]朱媛媛,王士君,冯章献.中国东北边境地区中心地系统格局与形成机理研究[J].经济地理,2011(5):724-729.
    [3]孙平军,修春亮,丁四保.东北地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性与空间极化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1(6):715-723.
    [4]李秀伟,修春亮.东北三省区域经济极化的新格局[J].地理科学,2008(6):722-728.(LI Xiuwei,XIU Chunliang.New pattern of regional economic polarization in the three provinces of Northeast China[J].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2008(6):722-728.)
    [5]王颖,张婧,李诚固.东北地区城市规模分布演变及其空间特征[J].经济地理,2011(1):55-59.
    [6]刘继生,陈彦光.东北地区城市体系分形结构的地理空间图式——对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分形的再探讨[J].人文地理,2000(6):9-16.
    [7]赵映慧,修春亮,姜博.1990年以来东北地区三大城镇群的极化发展[J].经济地理,2010(5):738-743.
    [8]王士君,宋飏,冯章献.东北地区城镇群组的格局、过程及城市流强度[J].地理科学,2011(3):287-294.
    [9]刘长国,徐苏宁.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空间发展现状、特征及布局优化[J].规划师,2012(5):64-67.
    [10]韩增林,郭建科,杨大海.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城市流空间联系及互动策略[J].经济地理,2011(5):741-747.
    [11]慕晓飞,雷磊.东北经济重心演变及区域发展均衡性研究[J].经济地理,2011(3):366-370.
    [12]任家强,董琳瑛,汪景宽,等.基于空间统计分析的辽宁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0(9):1435-1439.
    [13]何宏峰.吉林省县域经济空间分异与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14]张燕文.基于空间聚类的区域经济差异分析方法[J].经济地理,2006(4):557-560.
    i.根据《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中(年末总人口-乡村人口)/年末总人口计算得出。
    ii.由于大庆为石油城市,其经济社会指标极其特殊,聚类分析结果将其单独分为一类。因此,在本次研究中不将其纳入讨论范围。
    iii.根据实际聚类结果,沈阳、大连市辖区为一组,而长春、哈尔滨市辖区各独立成组。如若四市分为一组,则标准差在1.2-1.7。
    iv.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是,一方面哈长沈大的市辖区面积较大,包含了相当一部分农业地区和相当数量的农业人口。此外,行政区划调整也拉低了区域中心城市组的城镇化主因子得分。如原来的呼兰县、阿城市就分别于2004、2006年撤县/市并区,划入哈尔滨市辖区。考虑到GIS数据平台的可操作性,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按2010年的行政区划进行分析。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