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基于红细胞膜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制备及其对巨噬细胞的靶向性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背景:器官移植是现代医学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对于挽救器官功能丧失或衰竭病人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但移植术后产生的免疫排斥反应则是决定移植的器官能否存活及其发挥生物学效应的关键因素,成为制约器官移植在临床应用的瓶颈。巨噬细胞在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不同阶段所起作用不同。减少器官受体体内巨噬细胞数量可以显著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减轻移植排斥反应,促进器官移植的成功。在天然来源的药物输送载体中,红细胞作为生物自体细胞,因其具有合成载体所不可比拟的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及有效延长药物半衰期的优势,而备受药物输送应用领域的关注。目的:制备基于红细胞膜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研究其对巨噬细胞的靶向性,并研究CD47分子在这一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方法:利用低渗溶血与超声破碎的方法获得红细胞膜碎片,使用脂质体挤出装置对包载氯膦酸二钠红细胞膜进行尺寸改造,利用动态光散射仪对纳米颗粒进行尺寸表征和稳定性测试。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巨噬细胞对载有荧光染料的红细胞膜纳米颗粒的内容能力。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仪观察携载荧光染料的红细胞膜纳米颗粒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通过红细胞转输实验研究包载氯膦酸二钠的红细胞膜纳米颗粒对巨噬细胞的靶向清除作用及CD47分子对这一过程的影响。结果:获得了直径为200±20 nm,电势为-15±5 m V的载药红细胞膜纳米颗粒,对颗粒的粒径和电势进行连续15天的检测,二者均在小范围内进行波动;负载罗丹明的红细胞膜纳米颗粒在体外可快速被巨噬细胞吞噬,且CD47分子缺失时,巨噬细胞对纳米颗粒的吞噬量减少;纳米颗粒通过尾静脉注射到小鼠体内后,迅速在全身分布,并随着时间延长逐步富集到各巨噬细胞相对丰富的组织中,24小时后仍可检测到红细胞膜纳米颗粒的荧光;红细胞转输实验证明制备的载药纳米颗粒可以靶向清除巨噬细胞且同等剂量下效果好于氯磷酸二钠脂质体组,CD47分子对这一过程有显著影响。结论:制备了基于红细胞膜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该系统可以靶向巨噬细胞递送氯磷酸二钠并对其进行清除,且同等剂量下清除效果高于氯磷酸二钠脂质体,CD47分子参与到这一过程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引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