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场外金融衍生交易双边履约保障法律机制分析——以CSA机制为中心视角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Study of the Legal Mechanism Ensuring Bilateral Performance of OTC Financial Derivative Contracts——The Perspective Centering CSA Mechanism
  • 作者:王娇莺
  • 英文作者:WANG Jiao-ying;
  • 关键词:场外金融衍生交易 ; 履约保障机制 ; 信用支持安排 ; CSA协议
  • 英文关键词:OTC financial derivative transaction;;mechanism ensuring performance;;credit support arrangement;;CSA agreement
  • 中文刊名:CSJR
  • 英文刊名:Finance Forum
  • 机构: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中国工商银行法律事务部;
  • 出版日期:2013-12-05
  • 出版单位:金融论坛
  • 年:2013
  • 期:v.18;No.216
  • 语种:中文;
  • 页:CSJR201312003
  • 页数:9
  • CN:12
  • ISSN:11-4613/F
  • 分类号:26-34
摘要
国际上,以ISDA主协议附件为表现形式的CSA协议构成场外金融衍生交易重要的信用支持文件。其通过构建合同关系,为当事人提供了管理交易风险敞口的可行途径。CSA履约保障法律机制实质上是一种基于"物"的交付、占有建立起来的动态保障机制,根基于民法基本原理,但又紧密结合金融实践的现实需求,实现了规则创新。中国虽已引入双边履约保障法律机制,但其与中国法的冲突与协调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应以更具包容性的态度,认识双边履约保障法律机制的创新价值,并采取适当方式进一步明确其在中国法下的效力。
        Internationally,CSA(Credit Support Arrangement) agreement,as an annex subject to the ISDA master agreement,is an important credit support document for OTC financial derivative transactions. It forms a contractual relationship to provide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manage transaction risk exposure. The legal mechanism ensuring performance in CSA is essentially set up on the basis of the delivering and possession of "collateral"and is variable. It roots in basic principles of civil law,and meanwhile is in close connection with the practical needs of financial practice,so it achieves a rule innovation. Although China has introduced legal mechanism ensuring bilateral performance,the conflict and coordination of the mechanism with China's laws are important issues worthy of further research. We should have an inclusive attitude toward the mechanism,recognize its value of innovation and clarify its validity under China's laws in an appropriate way.
引文
曹士兵,2008.中国担保制度与担保方法——根据物权法修订[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李波,2008.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终止净额制度在我国破产法上的适用问题[R]//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释义.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刘燕、楼建波,2012.金融衍生交易的法律解释——以合同为中心[J].法学研究,(1):58-76.
    楼建波,2011.场外衍生品交易担保之信用支持制度研究——以“海升—大摩案”为分析蓝本[J].法商研究,(1):28-35.
    斯蒂芬·G.切凯蒂,2007.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陶修明、蒋纪平,2010.金融创新业务中的相关担保法律问题[R]//北京市律师协会.金融危机之后律师商事业务的新探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娇莺,2009.商业银行保证金账户的法律性质与风险防范措施[J].金融论坛,(12):59-64.
    孙鹏、王勤劳,2008.流质条款效力论[J].法学,(1):84-92.
    ①2002年6月,以金融押品作为规范对象的欧盟法令——Directive 2002/47/EU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正式颁布,该法令被称为“Financial Collateral Directive”,这其中出现的“Collateral”即为CSA机制下的押品。
    ①如汇源果汁与摩根斯坦利之间因CSA协议引发的跨国诉讼。关于该诉讼的相关情况,可参阅楼建波(2011)。
    ②关于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义,国际掉期及衍生工具协会(ISDA,将金融衍生产品描述为“旨在为交易者转移风险的双边合约。合约到期时,交易者所欠对方的金额由基础商品、证券或指数的价格决定”。中国银监会2011年最新修订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衍生产品是一种金融合约,其价值取决于一种或多种基础资产或指数,合约的基本种类包括远期、期货、掉期(互换)和期权。衍生产品还包括具有远期、期货、掉期(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多种特征的混合金融工具”。
    ①根据ISDA组织2007年进行的“押品调查”(Margin Survey)统计,有78%信用支持安排者采用ISDA的标准文本,其中53.8%使用纽约法CSA,23.1%使用英国法CSA。根据2011年的统计数据(ISDA’s 2011 Margin Survey),70%的场外交易受到押品安排的约束(Subject to Collateral Agreements),这包括与大交易商进行的96%的CDS交易。
    ①资料来源:2013年8月10日查询NAFMII网站关于《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2009年版)》签署情况备案表,查询地址http://www.nafmii.org.cn/zlgl/scjy/xymd/201207/t2012070616246.html。
    ①两份履约保障文件中对风险敞口的定义均援引了主协议第十条(四)款,即“终止事件下提前终止应付额的计算与支付”,说明风险敞口的计算是基于主协议提前终止时需要支付的“提前终止应付额”计算的。
    ②《质押式履约保障文件》第十一条(一)的约定:“若出质方发生了一项违约事件或特定情况并且届时该违约事件或特定情况仍然处于持续的状态,或者因为出质方发生了一项违约事件或特定情况从而导致一个提前终止日产生或被指定(除非出质方已经付清其届时到期的所有义务),质权方有权行使下列一项或多项救济权利:1.将质权方占有的现金形式的已质押履约保障品,与出质方就任何义务应支付的任何款项进行相互冲抵;2.无须征得出质方另行同意,将已质押履约保障品进行拍卖、变卖或折价,用以清偿出质方就任何义务应支付的任何款项”。
    ①如纽约CSA下,协议第6条(c)专门约定了“已交付押品的使用”事宜。根据该款,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被担保方有权在其业务中将所持的押品出卖、质押、再担保、让与、投资、混同或进行其他方式的处置或进行其他方式的使用,并有权将持有的押品等价在被担保方、被担保方的保管人或被担保方或其保管人的受托人名下,而不受《美国统一商法典》第9—207条的限制。
    ②第195条第一款和第二款规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抵押权人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协议损害其他债权人利益的,其他债权人可以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协议。抵押权人与抵押人未就抵押权实现方式达成协议的,抵押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抵押财产”。
    ③如最高人民法院物权法研究小组编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理解与适用》一书认为,质权的实行与抵押权的实行存在区别,即质权人有单方面变卖、拍卖质押财产的权利。拍卖分为任意拍卖与强制拍卖两类。任意拍卖是出卖人与拍卖行订立委托合同,委托拍卖行进行拍卖;强制拍卖是指基于某些法定的原因而由司法机关如人民法院强制进行的拍卖。在《物权法》第219条中,仅指任意拍卖,因为质权人有单方面拍卖质押财产的权利。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