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楚汉之际至汉初代国辖域及相关问题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Study of History of Dai State during the Emperor Gaozu of Han Period
  • 作者:郭丛
  • 英文作者:Guo Cong;Department of History, College of Humanities, Xiamen University;
  • 关键词:楚汉战争 ; 汉高帝时期 ; 太原郡 ; 代国
  • 英文关键词:Chu-Hanwar;;Emperor Gaozu of Han Period;;Taiyuan commandery(太原郡);;Dai state(代国)
  • 中文刊名:ZGLD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 机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 出版日期:2019-07-10
  • 出版单位: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 年:2019
  • 期:v.34;No.132
  • 语种:中文;
  • 页:ZGLD201903006
  • 页数:8
  • CN:03
  • ISSN:61-1027/K
  • 分类号:54-61
摘要
楚汉战争时期太原郡归属代国,而非西魏国。相关文献中所谓"五十二县(城)"是指曹参"下魏破代"所得城邑,包括西魏国以及代国太原郡所辖的城邑。刘邦高帝六年、七年先后封韩王信、刘仲为代王,二人的代国均包括太原郡。由于对边地控制范围不同,二人的代国分别辖有31县、53县。汉朝灭陈余后未封代王,但保留了代国的建置。这些都体现出楚汉之际代国重要的战略地位。
        During the Chu-Han war, Taiyuan commandery(太原郡)belongs to Dai state(代国). The 52 cities recorded in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they were conquered by Cao Shen(曹参). These cities include Xiwei state(西魏国) and Dai state's Taiyuan commandery under the control of Chen Yu(陈余). Due to the need to resist the Huns, the Han Dynasty retain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tate of Dai without the separation of the king the elimination of Chen Yu. After the Han Dynasty was established, Han Xin(韩王信)and Liu Zhong(刘仲)became Kings of Dai state in 201 B.C. and 200 B.C.respectively. They ruled Taiyuan commandery. However,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degrees of control over the frontiers, they had 31 counties and 53 counties respectively. These all reflect the important strategic position of Dai state in the Emperor Gaozu of Han period.
引文
(1)关于楚汉战争时期的太原郡是否归属代国问题的研究参见[清]全祖望:《汉书地理志稽疑》卷2,《四库未收书辑刊》三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95页;[清]刘文淇:《楚汉诸侯疆域志》卷2《十八王分地上·西魏》,槐庐丛书本,第7b—8a页;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48—252页;叶永新:《项羽所立西魏国封域考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年第3期;赵志强:《楚汉之际西魏国疆域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4年第2期;叶永新:《项羽所立西魏国封域再考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6年第1期。
    (2)关于刘邦称帝后代国的建置问题的研究参见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第70—72页;张庆捷:《汉初代王刘仲分封时间考》,《文献》1992年第2期;杜呈辉:《代王韩信考》,《沧桑》1995年第5期;周振鹤、李晓杰、张莉:《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秦汉卷,(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466、469页。
    (3)《史记》卷8《高祖本纪》、卷16《秦楚之际月表》,(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第470、950—951页。
    (4)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第249页;赵志强:《楚汉之际西魏国疆域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4年第2期。
    (5)《汉书》卷28上《地理志上》,中华书局,1961年,第1550、1553页。
    (6)《史记》卷54《曹相国世家》,第2461页;《汉书》卷39《萧何曹参传》,第2016页。
    (7)根据日本学者江村治树的研究,战国时期三晋地区的诸国是把城市编制为县进行统治的。秦代很有可能延续了战国时代赵、魏、韩三国城市设县的体制。因此前引《史》《汉》中关于魏地的“城”与“县”可以互通。参见[日]江村治樹:《戦国時代の都市とその支配》,《东洋史研究》第48卷第2号(1989年),第219—222页。汉译见刘俊文主编:《日本中青年学者论中国史》(上古秦汉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94—198页。
    (8)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第236页。
    (9)赵志强:《楚汉之际西魏国疆域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4年第2期。
    (10)叶永新:《项羽所立西魏国封域再考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6年第1期。
    (11)《史记》卷54《曹相国世家》,第2461-2463页。
    (12)辛德勇考察《史记》樊哙、夏侯婴等人功绩文字,认为“似皆转录当年纪功的文牍”。参见辛德勇:《史记新本校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479页。按,曹参本传的相关体例与樊哙、夏侯婴等人的传记相似,先分述每场战役中所获之功,其后则有对所有战功的统计。故《曹丞相世家》关于曹参军功的记录亦应本自当年的纪功的文牍。
    (13)《史记·淮阴侯列传》称韩信此役为“下魏破代”,可见两事接踵而来,实为一举两得之事。参见《史记》卷92《淮阴侯列传》,第3170页。
    (14)《史记》卷18《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1127页。
    (15)叶永新:《项羽所立西魏国封域再考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4年第1期。
    (16)参见钱穆:《史记地名考》,(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年,第683—684页;靳生禾、谢鸿喜:《阏与古战场考察报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年第1期;李爱军:《汉初韩信略定山西河北古战场遗址及进军路线考》,《军事历史研究》2012年第3期。
    (17)《史记》卷54《曹相国世家》、卷92《淮阴侯列传》,第2462、3170页。
    (18)李爱军:《汉初韩信略定山西河北古战场遗址及进军路线考》,《军事历史研究》2012年第3期,第29页。
    (19)《汉书》卷1下《高帝纪下》、卷33《魏豹田儋韩(王)信传》,第61、1853页。
    (20)《史记》卷17《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卷110《匈奴列传》、卷93《韩信传》,第971、3499、3193页;《汉书》卷13《异姓诸侯王表》,第378页。
    (21)杜呈辉:《代王韩信考》,《沧桑》1995年第5期。
    (22)《史记》卷8《高祖本纪》、卷93《韩信卢绾列传》、卷16《秦楚之际月表》、卷17《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483、3193、958—959、971页。
    (23)《史记》卷7《项羽本纪》、卷8《高祖本纪》、卷16《秦楚之际月表》、卷93《韩信卢绾列传》,第403、467、941、3192页。
    (24)《史记》卷93《韩信卢绾列传》,第3192页。
    (25)《史记》卷8《高祖本纪》,第480页。
    (26)《汉书》卷1下《高帝纪下》,第61页。
    (27)《史记》卷8《高祖本纪》、卷17《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并校勘记、卷18《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卷22《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卷106《吴王濞列传》,第483—484、974、1043、1118—1119、1330、3515页;《汉书》卷14《诸侯王表》、卷36《楚元王传》,第398、1922页。
    (28)《汉书》卷36《楚元王传》,第1922页。
    (29)史念海:《西汉燕代二国考》,《禹贡》第7卷第8、9合期(1937年),第67页。
    (30)《史记》卷50《楚元王世家》,第2413页。
    (31)张庆捷:《汉初代王刘仲分封时间考》,《文献》1992年第2期。
    (32)《史记》卷18《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1105页;《汉书》卷15上《王子侯表上》,第427页。
    (33)《史记》卷8《高祖本纪》,第484页。
    (34)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第70—72页。
    (35)《汉书》卷1下《高帝纪下》,第78页。
    (36)《史记》卷17《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971—974页。
    (37)史念海:《西汉燕代二国考》,《禹贡》第7卷第8、9合期(1937年),第67页。
    (38)周振鹤认为定襄郡为高帝末年从云中郡析置,而马孟龙则考证定襄郡的设置应在汉武帝时。参见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第73页;马孟龙:《西汉侯国地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201—202页。关于定襄郡设置时间的讨论承匿名审稿专家指出,在此谨表谢忱。
    (39)《史记》卷57《绛侯周勃世家》,第2514—2515页。
    (40)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第235页。
    (41)参见周振鹤等:《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秦汉卷,第474—475页。
    (42)《秦代政区地理》认为秦有九原郡。其地汉初属云中,故将是书考得秦九原郡辖县数计入。考得:云中郡9县,九原郡8县,代郡11县,雁门郡10县。《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秦汉卷认为秦时无九原郡,其地属云中郡。考得:云中郡16县,雁门郡7县,代郡9县。后晓荣:《秦代政区地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77—182、334—341页;周振鹤等:《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秦汉卷,第72—73、76页。
    (43)参见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第72、235页;
    (44)《汉书》卷28上《地理志上》,第1551页。
    (45)周振鹤等:《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秦汉卷,第466—467页。
    (46)《史记》卷95《樊郦滕灌列传》,第3237页。
    (47)后晓荣:《秦代政区地理》,第329页。
    (48)《史记》卷27《绛侯周勃世家》、卷95《樊郦滕灌列传》,第2513—2514、3221、3222、3227页。
    (49)《史记》卷8《高祖本纪》,第488页。
    (50)《汉书》卷1下《高帝纪下》,第70页。
    (51)参见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第72—73页;周振鹤等:《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秦汉卷,第466页。
    (52)《汉书》卷1下《高帝纪下》颜师古注,第70页。
    (53)以往认为刘如意赵国不辖有太原郡之观点可知为不确。参见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第70—72、76页;周振鹤等:《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秦汉卷,第466、469页;马孟龙:《西汉侯国地理》,第114页。
    (54)参见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第70、262页;周振鹤等:《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秦汉卷,第466—469页。
    (55)《史记》卷96《张丞相列传》,第3243页。
    (56)《汉书》卷16《高惠高后文功臣侯表》,第576页。
    (57)据前文《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将韩王信徙封太原的时间系在高帝五年正月。若徙封后韩王信应称代王,那么《张丞相列传》所载张苍“复徙相相代王”的代王应为韩王信。不过前文已说明高帝五年正月韩王信并无徙封代地的可能。故而此时当无代王,“复徙相相代王”之说不确,张苍应在无代王的情况下复任代相。
    (58)《史记》卷110《匈奴列传》,第3494—3495页。
    (59)关于这一时期太原郡的战略地位,参见王子今:《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晋阳城市史料考议》,《晋阳学刊》2010年第1期,收入氏著:《战国秦汉交通格局与区域行政》,(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231—241页。
    (60)陈豨为代相为辅佐刘如意,刘如意徙赵王后,陈豨仍留代地守边。参见游逸飞:《严耕望〈两汉太守刺史表〉订正——高祖时期的王国丞相》,《早期中国史研究》第一卷(2009年)。
    (1)因史籍中多处提到韩王信徙封太原郡,这或说明在韩王信徙封之前,已经没有代国的建置。此承匿名审稿专家所示,谨表谢忱。不过,另据《史记·匈奴传》所载“徙韩王信于代”,则似乎又说明韩王信徙太原时仍有代国的建置。参见《史记》卷93《韩信传》、卷110《匈奴列传》,第3193、3499页;《汉书》卷1下《高帝纪下》、卷33《魏豹田儋韩(王)信传》,第61、1853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