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三“座”昆仑山与中国“大风水”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ree Kunlun Mountains and Fengshui of China
  • 作者:周星
  • 英文作者:ZHOU Xing;
  • 关键词:昆仑山 ; 中国 ; 风水 ; 龙脉
  • 英文关键词:Kunlun Mountains;;China;;fengshui;;Dragon vein
  • 中文刊名:MSYA
  • 英文刊名:Folklore Studies
  • 机构:日本爱知大学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19-05-15
  • 出版单位:民俗研究
  • 年:2019
  • 期:No.145
  • 语种:中文;
  • 页:MSYA201903008
  • 页数:19
  • CN:03
  • ISSN:37-1178/K
  • 分类号:66-83+160
摘要
中国古代神话中最为著名的神山——"昆仑山",后来发展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具有复杂寓意的象征。在将"地理昆仑"和"文化昆仑"予以区分的基础之上,还应进一步将"文化昆仑"区分为"神话昆仑"和"风水昆仑",指出在"地理昆仑""神话昆仑"和"风水昆仑"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联性。这三"座"昆仑山均非孤山所可理喻,虽然它们在不同"学科"(自然地理学、神话学、风水学亦即古代地理学)中各有不同的文脉和逻辑,但彼此之间却又相互证明、相互渗透。以对三者关系的辨析为基础,进一步探讨覆盖全中国的"大风水"格局,可知"风水昆仑"作为看不见的龙脉之源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Kunlun Mountains",the most famous and sacred mountains according to the ancient Chinese mythology,was later developed into a complex symbol with multiple meaning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ulture.Studies on the meanings of Kunlun Mountain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erspectives,that is,the geographical aspect(called"Geographical Kunlun")and cultural aspect(called "Cultural Kunlun").Based on the distinction between‘Geographical Kunlun'and"Cultural Kunlun",this paper further develops the"Cultural Kunlun"into"Myth Kunlun"(focusing on the aspect of Myth about Kunlun Mountains)and"Fengshui Kunlun"(focusing on the aspect of Fengshui or Chinese Geomancy related to Kunlun Mountains)first,and tries to point out that there are complex correlations among "Geographical Kunlun","Myth Kunlun"and "Fengshui Kunlun".These three aspects of Kunlun Mountains are impossible to be understood separately,because while they have different contexts and logics as three different disciplines(that is Physical geography,Mythology,Studies of Fengshui or Ancient geography),they recognize,prove and penetrate into each other.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 among these three Kunlun Mountains,this paper also tries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t position of"Fengshui Kunlun"as the source of the invisible dragon vein in the pattern of Fengshui of the whole China.
引文
(1)顾颉刚:《庄子、楚辞中昆仑和蓬莱两个神话系统的融合》,《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2辑。
    (2)王孝廉:《绝地天通》,《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5期。
    (3)吕微:《“昆仑”语义释源》,《民间文学论坛》1987年第4期。
    (4)[罗马尼亚]米尔恰·伊利亚德:《神圣与世俗》,王建光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第12-13页。
    (5)汤惠生:《神话中之昆仑山考述——昆仑山神话与萨满教宇宙观》,《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5期。
    (6)有些学者认为,昆仑神话来自印度的须弥山神话或域外中亚、西亚等地的古神话。例如,苏雪林就曾把昆仑的起源溯至西亚的巴比伦,认为昆仑或即两河流域之帝都。也有观点认为,昆仑神话乃是更大规模或更有普遍性的世界性宇宙山神话的一部分,昆仑不过是其在中国的“影子”而已,换言之,昆仑乃世界各文明共享的“世界大山”“天地之脐”。参见苏雪林:《昆仑之迷》,《苏雪林文集》第四卷,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99-192页。
    (7)沈婉婷:《昆仑山与须弥山:中印宇宙观神话的比较研究》,中国民俗学会2017年年会论文。
    (8)周星:《中国古代神话里的“宇宙药”》,《青海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9)有学者认为,秦始皇陵的封土其实就是对昆仑山的模拟,其用意是希望人死后,能够通过人造昆仑升天而获得永生。参见刘九生《秦始皇帝陵与中国古代文明》,科学出版社,2014年,第21-22页;叶舒宪《“河出昆仑”神话地理发微》,《民族艺术》2016年第6期。
    (10)邓少琴:《〈山海经〉昆仑之丘应即青藏高原之巴颜喀拉山》,《邓少琴西南民族史地论集》,巴蜀书社,2001年,第494-505页。
    (11)赵宗福:《论昆仑神话与昆仑文化》,《青海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12)周星:《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宇宙药”》,《青海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13)叶舒宪:《“河出昆仑”神话地理发微》,《民族艺术》2016年第6期。
    (14)苏雪林:《昆仑之迷》,《苏雪林文集》第四卷,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99-192页。
    (15)刘宗迪:《昆仑山:在神话的光芒之下》,《中华遗产》2014年第12期。
    (16)赵宗福:《大文化视野中的昆仑文化研究与文化建设》,《青海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
    (17)赵宗福:《昆仑神话》,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94页。
    (18)叶舒宪、萧兵等:《山海经的文化寻踪》,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51页。
    (19)杨利慧:《“神话主义”的再阐释:前因与后果》,《长江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
    (20)顾颉刚:《〈山海经〉中的昆仑区》,《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1期。
    (21)刘沛林:《风水·中国人的环境观》,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第33页。
    (22)[日]渡边欣雄:《风水·气的景观地理学》,索秋劲译,台湾地景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第3-6页。
    (23)梁景之:《简论风水中气的特性》,《民俗研究》1993年第4期。
    (24)刘沛林:《风水·中国人的环境观》,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第48-49页。
    (25)张杰:《中国古代空间文化溯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94-99页。
    (26)张杰:《中国古代空间文化溯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81-83页。
    (27)陈进国:《信仰、仪式与乡土社会(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83-89页。
    (28)张杰:《中国古代空间文化溯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92-94页。
    (29)刘沛林:《风水·中国人的环境观》,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第68页。
    (30)刘沛林:《风水·中国人的环境观》,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第66-68页。
    (31)叶春荣:《风水与空间—— 一个台湾农村的考察》,黄应贵主编:《空间、力与社会》,“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1995年,第317-350页。
    (32)刘沛林:《风水·中国人的环境观》,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第57页。
    (33)[日]堀込宪二:《风水思想和中国的城市——以清代城市为论述中心》,王其亨主编:《风水理论研究》,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280-287页。
    (34)张杰:《中国古代空间文化溯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90页。
    (35)何晓昕:《风水探源》,东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46页。
    (36)陈进国:《顺服与反抗:关于“天子地”故事的文化分析》,《民俗研究》2018年第5期。
    (37)王振复:《中国建筑的文化历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58、186页。
    (38)程建军、孔尚朴:《风水与建筑》,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第19页。
    (39)张杰:《中国古代空间文化溯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99-100页、第217-221页。
    (40)张杰:《中国古代空间文化溯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86页。
    (41)戚珩、范为:《古城阆中风水格局:浅释风水理论与古城环境意象》,王其亨主编:《风水理论研究》,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41-69页。
    (42)刘沛林:《风水·中国人的环境观》,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第63-65页。
    (43)王玉德编著:《古代风水术注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260页。
    (44)程建军、孔尚朴:《风水与建筑》,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第19-20页。
    (45)此处所谓“须弥山”乃是中古以降,伴随着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印度神话中的“宇宙山”和中国本土的“昆仑山”神话发生混淆之后所产生的新概念,故用它替换“昆仑山”亦未尝不可。
    (46)张杰:《中国古代空间文化溯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327页。
    (47)张杰:《中国古代空间文化溯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327页。
    (48)《古今图书集成·堪舆部·乐郊私语》。
    (49)[日]三浦国雄、毛纲毅旷:《风水与城市形象》,王其亨主编:《风水理论研究》,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299-310页。
    (50)翁文灏:《中国山脉考》,转自刘沛林:《风水·中国人的环境观》,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第65-66页。
    (51)王士性:《王士性地理书三种》,周振鹤编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4月。
    (52)周振鹤:《前言》,王士性:《王士性地理书三种》,周振鹤编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53)魏源:《葱岭三干考》,王锡祺辑:《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四帙,兰州古籍书店,1990年。
    (54)王成祖:《中国地理学史》,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172页。王玉德编著:《古代风水术注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4页。
    (55)翁文灏:《中国山脉考》,《锥指集》,地质图书馆,1930年。
    (56)苏雪林:《昆仑之迷》,《苏雪林文集》第四卷,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99-192页。
    (57)Josheph Needham,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Vol Ⅳ:3.Cambridge Unicersity Press,1971.范为编译:《李约瑟论中国风水》,王其亨主编:《风水理论研究》,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273-274页。
    (58)Hong-Key Yoon,“Thalmaga of Nature in Geomancy”,Geojournal,Vol.4,No.4,1980.
    (59)张杰:《中国古代空间文化溯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91页。
    (60)高友谦:《中国风水》,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2年,第181-183年。
    (61)刘沛林:《风水·中国人的环境观》,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第283-284页。高友谦:《中国风水》,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2年,第185-187页。
    (62)蒋铁生、吕继祥:《康熙〈泰山山脉自长白山来〉一文的历史学解读》,《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6期。
    (63)[韩]李庆龙:《昆仑在韩国历来文化上的认识与向往》,《昆仑文化与新时代精神国际学术论坛交流材料》,中国民俗学会、格尔木市人民政府,2018年,第63-65页。
    (64)[日]渋谷鎮明:《気と脈による国土の把握-韓国の『風水』地理》,《アジア遊学(特集)風水の歴史と現代》第47号,勉诚出版,2003年,第76-83页。
    (65)[韩]崔吉城:《韓国·風水ナショナリズム》,《アジア遊学(特集)風水の歴史と現代》第47号,勉诚出版,2003年,第84-89页。
    (66)[韩]崔吉城:《韓国·風水ナショナリズム》,《アジア遊学(特集)風水の歴史と現代》第47号,勉诚出版,2003年,第84-89页。
    (67)陈进国:《信仰、仪式与乡土社会(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551-573页。[日]渡邊欣雄:《風水の社会人類学——中国とその周辺比較》,風響社,2001年,第348-360页。
    (68)何晓昕:《风水探源》,东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50-151页。
    (69)周耀明:《传统风水文化的民俗学分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70)颜广文:《一个四百多年前的预言:广东必定后来居上——王士性纵论广东社会发展大势》,《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