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关于“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方针确立过程的历史考察——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讨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ment of the Policy of “Combining Science & Technology with Economy”: Discussion on the Initial Period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
  • 作者:杜磊
  • 英文作者:DU Lei;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Shenzhen University;
  • 关键词:科技与经济 ; 体制改革 ; 改革开放
  • 英文关键词:Technology and economy;;System reform;;Reform and Opening-up
  • 中文刊名:ZRBT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 机构:深圳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6-18
  • 出版单位:自然辩证法通讯
  • 年:2019
  • 期:v.41;No.251
  • 基金: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共产党探索科技制度创新的历程及经验研究”(项目编号:18BDJ071);; 2018年度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深圳经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以高科技产业发展为例”(项目编号:SZ2018C011)
  • 语种:中文;
  • 页:ZRBT201907014
  • 页数:8
  • CN:07
  • ISSN:11-1518/N
  • 分类号:104-111
摘要
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如何利用科技资源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便成为中共关注并着力探索的问题。从1978年科学大会提出"科技是生产力"的重要命题,中共围绕如何认识"科技与经济"关系问题进行了持久的争论与探索。以1985年中共中央出台的《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标志,中共最终确定了"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战略方针。这一战略方针的制定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不仅基本上确立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科技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而且很大程度上确立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Reform is a process of trial and error, we have to "wade across the stream by feeling the way",as we say in Chinese. Since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1 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hina has entered a new era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with economic construction as the center. How to us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to serve the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n issue tha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ays close attention to and explores vigorously. Since the important proposition tha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primary productive force" was put forward in the 1978 Science Conference,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carried out a lasting dispute and exploration about how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technology and Economy". Based on "Decision on the Reform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issued by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1985,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inally determined the strategic policy of "integration of science-technology and economy". The formulation of this strategic policy is a milestone in the history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not only basically establishing the essential direction of reforming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but also, to a large extend, largely establishing the main driving force for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引文
[1]苏多杰.建国以来党的科技发展战略及其启示.[J].攀登,2001(7):89-93.
    [2]赵玉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经济结合的认识与实践[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4,(5):61-63.
    [3]张永峰.试论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精髓:科技与经济结合[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2001(1):6-8.
    [4]杨晓棠、陈学平.科技与经济相结合--邓小平同志的一个重要思想[J].理论学刊,1996(5):53-55.
    [5]王新、张藜、唐靖.中国科学基金制的先行先试--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的历史考察[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8,(9):54-63.
    [6]人民教育出版社编.教育改革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114.
    [7]周天勇.三十年前我们为什么要改革开放[N].学习时报,2008-9-1.
    [8]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00.
    [9]张劲夫.海外学者论[M].北京:中国华夏出版社,1996,46.
    [10]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40.
    [11]朱丽兰、管志安、徐昌敏.中国改革全书-科技体制改革卷(1978-1991)[M].北京:大连出版社,1992170.
    [12]王丽娜.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之争[J].科学文化评论,2010,(6):5-22
    [13]罗伯特·劳伦斯·库恩.中国30年:人类社会的第一次伟大变迁[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294.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99.
    [15]国家科委.十年改革:中国科技政策[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7.
    [16]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年报[M].北京:中国科学院办公厅,1983,1.
    [17]胡耀邦、胡耀邦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393.
    [18]国家统计局.奋斗的四十年(1949-198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9,46.
    [19]吴明瑜、杨培青.朱传榘与中国改革开放[M].(吴明瑜提供),8.
    [20]杨振宁.杨振宁教授谈中国科技发展[N].科学报,1986-10-4.
    [21]孟玮.改革开放从科技开始一郭曰方谈中美科技建交三十年[J].民主与科学,2008,(12):43-46.
    [22]谷牧.谷牧回忆录[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301.
    [23]胡菊芹、仇方迎.宋健:科技体制改革的探索之路[N].科技日报,2009-8-21.
    [24]杜磊.改革开放之处科技领域变革中的上下互动--以中关村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为例[J].中共党史研究,2017,(2):22-31.
    [25]华罗庚.下棋找高手[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227.
    [26]许良英.关于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思考[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9,(1):40-46.
    [2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990.
    [28]胡维佳.中国科技政策资料选辑1949-1995(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800.
    [29]田长霖.如何加强技术科学的发展--美国加州柏克莱加州大学副校长田长霖教授一九八三年十月在西安西北工业大学的报告[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84,(12):2.
    [30]杨振宁对当前我国科技政策的意见[M].1984,单印本.
    [31]李真真、王超.科技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与战略选择[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5,(2):24-32.
    [32]聂华桐.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实事求是[J].中国科技论坛,1986,(3):37.
    [33]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李政道文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78.
    [34]吴京生.关于中国的科技体制改革的问题[J].科技导报,1986,(3):62-64.
    [35]潘毓刚.也谈中国科技教育体制的改革[J].科技导报,1985,(6):58-59.
    [36]于光远.正确的科学技术政策支持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J].中国科技论坛,1985,(1):11-14.
    [37]古冰.美籍华人专家谈我国科技体制改革[J].中国科技论坛,1985,(1):40-42.
    [38]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31.
    [3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372.
    [40]李哲.“从大胆吸收”到“创新驱动”--中国科技政策的演化[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6.
    [41]李风.天高人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2]萧冬连.中国改革初期对国外经验的系统考察和借鉴[J].中共党史研究,2006,(4):22-32
    [43]杨水旸.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科技事业的振兴一一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年[J].中国科技论坛,1991,(8):3-9.
    [44]徐特立.怎样进行自然科学的研究[J].中国文化,1940,4(2).
    [45]王桧林.中国现代史参考资料(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546.
    [46]缪其浩.托夫勒助上海推第三次浪潮[J].海归学人,2016,(5):42-43.
    [47]理查德·P.萨特米尔.科研与革命[M].袁南生译,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89,38-39.
    [48]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0.
    (1)国家科委党组向中共中央呈报的《关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方针的汇报提纲》中提出了发展科学技术五个方面的指导方针,具体包括:第一,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应该协调发展,并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第二,要着重加强生产技术的研究,正确选择技术,形成合理的技术结构。第三,必须加强厂矿企业的技术开发和推广工作。第四,保证基础研究在稳定的基础上逐步有所发展。第五,学习、消化、吸收国外科学技术成就作为发展我国科学技术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03-106.
    (2)1977年9月26日,邓小平会见了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总主任约翰·伯特拉姆·阿达姆斯和该研究中心加速器部主任克雷·米林,同日还会见了美籍华人陈省身教授;1977年10月8日,会见了美籍物理学家吴健雄和袁家骆博士;1977年10月10日,会见美籍高能加速器专家邓昌黎教授;1977年10月15日,会见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林光达教授等等;1979年4月17日会见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全美华人协会副会长何炳棣;1979年9月22日会见美籍华人林家翘教授;1980年9月9日,会见美籍华人陈树柏教授和夫人;1981年12月25日会见美籍华人李政道教授;1982年1月11日会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滋;1982年8月10日会见美籍华人科学家邓昌黎、陈树柏、牛满江等。
    (1)朱传榘,美籍华人科学家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与其他5人共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因此被称为“计算机先驱”。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王震、方毅、万里、江泽民、李瑞环、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会见过朱传榘夫妇。此后,频繁来往于中美两地,为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建言献策,身体力行。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