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李文化遗址的地貌学观察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Geomorphology Observation of Hou Li Cultural Sites
  • 作者:王辉 ; 兰玉富 ; 刘延常 ; 佟佩华 ; 王守功
  • 英文作者:Wang Hui;Lan Yufu;Liu Yanchang;Tong Peihua;Wang Shougong;
  • 关键词:李文 ; 地貌学 ; 遗址 ; 冲积扇 ; 河漫滩 ; 聚落
  • 英文关键词:Houli Culture;;geomorphology;;site;;alluvial fan;;floodplain;;settlement
  • 中文刊名:LFWW
  • 英文刊名:Cultural Relics in Southern China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省文物局;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8-12-28
  • 出版单位:南方文物
  • 年:2018
  • 语种:中文;
  • 页:LFWW201804010
  • 页数:8
  • CN:04
  • ISSN:36-1170/K
  • 分类号:83-90
摘要
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和分析考古资料的相关线索,对后李文化诸遗址的地层和地貌现象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重建了后李文化时期的地貌特征。后李文化的遗址主要分布在鲁北地区的泰沂山前地带,后李、月庄、西河等遗址旁边均为深切的河谷。后李文化时期的地貌与今天相比有较大的区别。在后李文化之前,河流处于泛滥加积的过程中。这种过程一直延续到后李文化前期。随着地层由黄色粉砂转变为红褐色调的古土壤层,河流已经发生了明显的下切,河道开始固定下来。但此时河流下切的幅度是有限的。总之,当时后李文化遗址的地貌特征是山前地带的河漫滩或者低阶地的位置。在后李文化之后,出现了两种情形:一是继续发育气下环境的古土壤;二是再次被冲积层所埋没。本文最后根据地貌重建的结果,对后李文化时期聚落的地貌位置和特点、后期地貌过程对后李文化遗址的影响以及地貌与聚落和生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Based on the onsite investigation and references analysis, we systematically review the stratigraphic and geomor-phological phenomena of the sites of the Houli Culture on the basis of which we finally re-build the geomorphic sce-nario of Houli Culture. Most of the sites of Houli Culture locate in the Tai-Yi Mountain areas in northern Shandong.There are deep valleys beside the sites of Houli, Yuezhuang and Xihe. The geomorphic landscape of Houli Culture defers from its present appearance. Before Houli Culture, the river was in the process of flooding and accumulation, which con-tinued until the early stage of Houli Culture. As the stratum changed from yellow powder sand to reddish brown soil,the river had clearly cut down and the river channel began to settle down. But at this time, the extent of river cutting was limited. In a word, the geo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Houli Cultural sites at that time were the location of flood-plains or low terraces in the Piedmont area. After the Houli Culture, there are two situations: one was to continue to develop the paleosol under the atmosphere; the other was to be buried by the alluvium again.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geomorphological reconstruction, this paper preliminarily discusses the geomorphological lo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ttlements in the period of Houli Culture, the influence of the later geomorphological process on the site of Houli Cultur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omorphology and settlements and subsistence.
引文
(1)孙启锐:《后李文化研究》,第35~42页,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论文,2014年。
    (2)(29)济青公路文物工作队:《山东临淄后李遗址第一、二次发掘简报》,《考古》1992年第11期。
    (3)王永波、王守功、李振光:《海岱地区史前考古的新课题——试论后李文化》,《考古》1994年第3期。
    (4)(24)孙波:《后李文化聚落的初步分析》,《东方考古》(第2集),第104~118页,科学出版社,2006年。
    (5)a.栾丰实:《试论后李文化》,《海岱地区考古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b.张学海:《西河文化初论》,《刘敦愿先生纪念文集》,第1~15页,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年;c.王守功:《试论后李文化》,《山东20世纪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第44~84页,科学出版社,2005年;d.靳桂云:《后李文化生业经济初步研究》,《东方考古》(第9集),第579~594页,科学出版社,2012年;e.宋艳波:《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动物考古学研究》,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学位论文,第9~11页,2012年。
    (6)a.Garry W.Grawfood、陈雪香、王建华:《山东济南长清月庄遗址发现后李文化时期的炭化稻》,《东方考古》(第3集),第247~252页,科学出版社,2006年;b.Garry W.Grawfood.陈雪香、王建华:《山东济南长清月庄遗址植物遗存的初步分析》,《江汉考古》2013年第2期;c.吴文婉、张克思、王泽冰、靳桂云:《章丘西河遗址(2008)植物遗存分析》,《东方考古》(第10集),第373~390页,科学出版社,2013年。
    (7)a.何德亮、毛晓平:《山东新石器时代的自然环境》,《南方文物》2003年第4期;b.王守功、李芳:《后李文化时期环境与社会生活初探》,《环境考古研究》(第三辑),第36~4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8)a.丁敏、彭淑贞、庞奖励、张伟、陈栋栋、杨洪江:《山东中部全新世环境演变与人类文化发展》,《土壤通报》2011年第42卷第6期;b.王青:《鲁北地区的先秦遗址分布与中全新世海岸变迁》,《环境考古研究》(第三辑),第64~7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c.燕生东:《全新世大暖期华北平原环境、文化与海岱文化区》,《环境考古研究》(第三辑),第73~84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d.卞学昌:《山东省全新世古气候变化序列及其与史前文化发展阶段的相关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e.郭媛媛、莫多闻、毛龙江、王守功、李水城:《山东北部地区聚落遗址时空分布与环境演变的关系》,《地理学报》2013年第68卷第4期,559~570。
    (9)a.孙波:《后李文化聚落的初步分析》,《东方考古》(第2集),第104~118页,科学出版社,2006年;b.王守功、李芳:《后李文化时期环境与社会生活初探》,《环境考古研究》(第三辑),第36~4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0)a.靳桂云:《后李文化生业经济初步研究》,《东方考古》(第9集),第579~594页,科学出版社,2012年;b.Zhuang Y J,Bao W B,French C.River Floodplain aggradation history and cultural activities:Geoarchaeological investigation at the Yuezhuang site,lower Yellow River,China.Quaternary International,2013,315:101-115;c.王辉、兰玉富、刘延常、佟佩华:《山东省章丘西河遗址的古地貌及相关问题》,《南方文物》2016年第3期。
    (11)王辉:《试论遗址地貌的后生变化》,《南方文物》2017年第3期。
    (12)(33)王守功:《试论后李文化》,《山东20世纪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第44~84页,科学出版社,2005年。
    (13)(41)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2003年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南大沙河流域系统区域调查主要收获》,《东方考古》(第2集),第353~364页,科学出版社,2006年。
    (14)(15)Zhuang Y J,Bao W B,French C.River Floodplain aggradation history and cultural activities:Geoarchaeological investigation at the Yuezhuang site,lower Yellow River,China.Quaternary International,2013,315:101-115.
    (16)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山东济南长清区月庄遗址2003年发掘报告》,《东方考古》(第2集),第365~456页,科学出版社,2006年。
    (17)(20)王芬、李铭、靳桂云:《济南市张马屯遗址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考古》2018年第2期。
    (18)(21)(42)(43)靳桂云:《后李文化生业经济初步研究》,《东方考古》(第9集),第579~594页,科学出版社,2012年。
    (19)方辉、钱益汇、陈雪香、蓝秋霞:《济南市小清河流域区域系统调查》,《东方考古》(第2集),第330~352页,科学出版社,2006年。
    (22)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章丘市城子崖博物馆:《章丘市西河遗址2008年考古发掘报告》,《海岱考古》(第五辑),第67~138页,科学出版社,2012年。
    (23)王辉、兰玉富、刘延常、佟佩华:《山东省章丘西河遗址的古地貌及相关问题》,《南方文物》2016年第3期。
    (25)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章丘龙山三村窑厂遗址调查简报》,《华夏考古》1993年第1期。
    (26)(28)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章丘市博物馆:《山东章丘市小荆山后李文化环壕聚落勘探报告》,《华夏考古》2003年第3期。
    (27)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章丘市博物馆:《山东章丘市小荆山遗址调查、发掘报告》,《华夏考古》1996年第2期。
    (30)济青公路文物工作队:《山东临淄后李遗址第三、四次发掘简报》,《考古》1994年第2期。
    (31)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寒亭区文物管理所:《山东潍坊前埠下遗址发掘报告》,见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山东省高速公路考古报告集(1997)》,第1~108页,科学出版社,2000年。
    (32)佟佩华:《山东新石器时代早期考古新收获》,《华夏考古》2000年第3期。
    (34)魏成敏:《淄博市彭家庄后李文化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2001》,第180~181页,文物出版社,2002年。
    (35)赵金:《山东广饶西大张遗址发现后李文化遗存》,《中国文物报》2017年6月30日第8版。
    (36)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处、章丘县博物馆:《山东章丘县西部原始文化遗址调查》,《海岱考古》,第237~249页,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
    (37)(38)刘伯勤、孙亮、宁荫棠:《山东济南市发现一批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考古》1994年第11期。
    (39)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邹平县文化局:《邹平县古文化遗址调查》,《考古》1989年第6期。
    (40)王守功、李芳:《后李文化时期环境与社会生活初探》,《环境考古研究》(第三辑),第36~4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