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身体表演与拍照的意义生产——社交媒体时代个人影像实践的田野考察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Body Performance and Meaning Production of Photography: A Field Study of Personal Image Practice in Social Media Era
  • 作者:孙信茹 ; 王东林
  • 英文作者:SUN Xin-ru;WANG Dong-lin;
  • 关键词:拍照 ; 身体表演 ; 社交媒体 ; 碧色寨
  • 英文关键词:Photography;;body performance;;social media;;Bisezhai
  • 中文刊名:XWDX
  • 英文刊名:Journalism Research
  • 机构:云南大学新闻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3-15
  • 出版单位:新闻大学
  • 年:2019
  • 期:No.155
  • 基金:2017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7BXW058)
  • 语种:中文;
  • 页:XWDX201903003
  • 页数:19
  • CN:03
  • ISSN:31-1157/G2
  • 分类号:6-23+121
摘要
本文通过对碧色寨旅游景区游客拍照行为和实践活动的观察和书写,探讨那些携带着自己的观看框架和生活方式的个人和群体,如何在特定空间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意义。本文作者认为,空间性的存在必然会影响人们在其间展开拍照实践的行为。碧色寨的个人影像实践是一种历史和当下的交织,在且具有高象征性的特定空间中,通过对身体的"怀旧"表演,重新召唤和型构对自我、群体理解和想象的方式。这种拍照,是拍摄者与空间的互动和意义生产,是身体背后展示出的"社会特殊习性"。对碧色寨影像实践的考察正是对中国特定社会情境中技术与身体复杂关系进行探讨的某种尝试。尤其是在数码化的时代,人们将各种饱含身体意象的影像频频上传到社交媒体,网络技术与个人身体互动将迎来新的意义。
        By observing and writing the photo-taking behaviors and activities of visitors in tourist attraction of Bisezhai,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individuals and groups with their own viewing frames and lifestyles can create their own unique meanings in specific space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existence of space will inevitably affect people's behavior of taking photos in the meantime. The personal image practice in Bisezhai is a way to resummon and reconstruct the understanding and imagination of the self and the group through the "nostalgic" performance of the body in a specific space with high symbolic value, which is interwoven between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This kind of photography is the interaction and meaning production between the photographer and the space, as well as them "special social habit" displayed behind the body.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image practice in Bisezhai is an attempt to explore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y and body in a specific social context in China. Especially in the digital era, people frequently upload various photos full of body image to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etwork technology and individual body will usher in new significance and value in the image practice of ordinary people.
引文
[1][美]胡迪塔·诺拉·穆斯塔伐著,关莉莉译.现代性的肖像:达喀尔大众摄影中的时尚自我[A].吴琼,杜予主编.上帝的眼睛:摄影的哲学[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比]亨利·范·利耶著,应爱萍,薛墨译.摄影哲学[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6.
    [3][美]苏珊·桑塔格著,黄灿然译.论摄影[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4] Pierre Bourdieu. Photography:A Middle-brow Art. Oxford:Polity Press, 1990.
    [5][英]吉莉恩·罗斯著,肖伟胜译.观看的方法:如何解读视觉材料[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
    [6][英]克里斯·希林著,李康译,身体与社会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7]郑震.论身体[J].社会学研究,2003(1),第52-59页.
    [8][美]弗里德·里奇著,潘望译.摄影之后[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9][英]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著,徐达艳译.如何观看世界[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7.
    [10][法]昆汀·巴耶克,赵欣译.胶片到数字影像的革命[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5.
    [11][美]段义孚著,志丞,刘苏译.恋地情结[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12]肖鹏编著.汽笛在山谷中独鸣:滇越铁路小火车之旅[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9.
    [13]段锡著.1910年的列车[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18.
    [14][美]斯维特拉娜·阿尔珀斯著,周韵译.博物馆:一种看的方式[A].周宪主编,视觉文化读本[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5][英]克里斯·希林著,李康译.文化、技术与社会中的身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6]张之沧.对身体的整体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8(5),第48-52页。
    [17][法]克里斯蒂安·麦茨著,徐晶译.摄影与物恋[A].吴琼,杜予主编.上帝的眼睛:摄影的哲学[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8][法]皮埃尔·布迪厄著,周舒译.论摄影[A].吴琼,杜予主编.上帝的眼睛:摄影的哲学[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9][德]弗雷德里克·杰姆逊著,唐小兵译.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20][英]约翰·伯格著,看之方式[A].周宪主编.视觉文化读本[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1][德]瓦尔特,本雅明著,许绮玲译.摄影小史[A].吴琼,杜予主编.上帝的眼睛:摄影的哲学[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2][英]马丁·李斯特著,阳黔花译.电子影像时代的摄影[A].吴琼,杜予主编.上帝的眼睛:摄影的哲学[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3]陶伟,王绍续,朱竑.身体、身体观以及人文地理学对身体的研究[J].地理研究,2015(6),第1173-1187页.
    [24]刘少文著.1872-2008:中国的媒介嬗变与日常生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5]陈申,谢建国著,中国影像史(第二卷):1839—1990[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5.
    [26]郑丽君著.中国影像史(第三卷):1900-1911[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5.
    [27]范文霈,周振华,郑丽君著.中国影像史(第五卷):1919-1927[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5.
    [28]吴强,刘亚著.中国影像史(第七卷):1937-1945[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5.
    [29]杨莉莉.从“摄影中心化”到“社交网络中心化”——中西个人摄影史比较研究[A].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美术研究,2013.
    [30]任晓敏.从个人摄影的转变看社交网络时代的人际交往[J].新闻大学,2014(5),第143-149页.
    [31]王德胜.世俗生活的审美图景——对90年代中国审美风尚变革的基本认识[J].思想战线,1998(10),第25-31页.
    [32]潘忠党.“玩转我的iPhone,搞掂我的世界!”——探讨新传媒技术应用中的“中介化”和“驯化”[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第153-162页.
    [1]碧色寨位于我的家乡,当地人、游客以及研究者的多重身份让我逐渐意识到碧色寨调研的独特意义,就在于将自身置于碧色寨拍照的现实情境中,通过多次参与观察、访谈,我对自己再熟悉不过的“田野”进行历时性地分析和比较。具体而言,我们对碧色寨的调研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8年7-8月,我和学生在对城市的观察和研究中与碧色寨再次相遇,那也是电影《芳华》上映后的一段日子,我们详细记录了部分游客拍照的整个过程;第二阶段为2018年国庆长假期间,我们全程“跟踪”、参与了游客的拍摄行为,并对当地村民进行访谈;第三阶段从2018年10月7日至今,这个阶段除了搜集滇越铁路、碧色寨车站发展的史料、整理碧色寨拍照实践的田野资料外,我们还聚焦于抖音、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对涉及“碧色寨”字样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和分析,整理与“碧色寨”相关的微博条目共736个;分析抖音中与“碧色寨”相关的话题7个,其中网友自己制作并上传的视频共61个(累计播放量达9万余次)。
    [2]滇越铁路建于1903-1910年,是云南省的第一条铁路,中国第二条国际铁路,同时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轨距仅为1米的铁路。全长854公里,其中云南境内路段464公里。
    [3]位置在景区入口处有6家,景区出口之后有6家,这些私营停车场在国庆假期间对1号、2号公共停车场是一个必要的补充。
    [4]其中统一规划区域内(碧色寨分关旧址向西100米左右)有11家,站台西侧30米处有1家(这家是当时剧组留下的“正宗”军装)。
    [5]在1号停车场附近的简易大排档里有8家,其余分布在公路沿线上,以及法式建筑群中。
    [6]电影《芳华》里最后男女主人公相依而坐的镜头,是在距离碧色寨20公里左右的芷村火车站拍摄的,大部分游客对此并不了解。
    [7]《草原女民兵》是20世纪70年代解放军舞蹈的主要代表作之一,也是那个时期中国民族舞蹈的一个典范之作。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