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工业化水平的重新测度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Re-measurement of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Level
  • 作者:尹虹潘
  • 英文作者:Yin Hong-pan;
  • 关键词:工业化 ; 测度 ; 产业结构
  • 英文关键词:Industrialization;;Measurement;;Industrial Structure
  • 中文刊名:JJXJ
  • 英文刊名:Economist
  • 机构: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3-05
  • 出版单位:经济学家
  • 年:2019
  • 期:No.243
  • 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重点项目“重庆落实‘两点’定位助力构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研究”(2018ZD1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的内陆‘亚中心’构建研究”(SWU1809681)
  • 语种:中文;
  • 页:JJXJ201903005
  • 页数:8
  • CN:03
  • ISSN:51-1312/F
  • 分类号:37-44
摘要
科学测度工业化水平是开展中国工业化发展相关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但现有的各种常见工业化测度方法(指标)都存在一些局限和问题。本文从广义角度全面理解工业化的内涵,采用模拟工业化进程中三次产业结构次第演进规律特征的思路,设计了新的工业化率单一指标。通过与现有部分工业化水平测度指标的比较分析表明,本文设计的工业化率指标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反映出中国的真实工业化进程。
        Industrialization has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a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cientific measure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level is the premise and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but there are some limitations and problems in the existing common industrialization measurement methods(indicators).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s the connota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from a broad perspective, and adopts the idea of simula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three industrial structures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designs a new indicator of industrialization rate. By comparing with the existing partial industrialization level measurement indicators, it is shown that the industrialization rate index designed in this paper can more fully and accurately reflect the real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in China.
引文
[1]陈佳贵,黄群慧,钟宏武.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J].经济研究,2006,(6):4-15.
    [2]倪鹏飞,颜银根,张安全.城市化滞后之谜:基于国际贸易的解释[J].中国社会科学,2014,(7):107-124.
    [3]王书斌.城乡产业配置、劳动人口年龄结构与城市化滞后——基于区、县维度的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18,(4):158-175.
    [4]沈可,章元.中国的城市化为什么长期滞后于工业化?——资本密集型投资倾向视角的解释[J].金融研究,2013,(1):53-64.
    [5]黄祖辉,邵峰,朋文欢.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J].中国农村经济,2013,(1):8-14,39.
    [6]汪川.工业化、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孰为因孰为果[J].财贸经济,2017,(9):111-128.
    [7]钱纳里,鲁宾逊,赛尔奎因.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8]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9]李文.城市化滞后的经济后果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1,(4):64-75.
    [10]李晓华.中国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关系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5,(1):40-50.
    [11]席强敏,陈曦,李国平.中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模式选择研究——以工业效率提升为导向[J].中国工业经济,2015,(2):18-30.
    [12]杨锦英,郑欢,方行明.中国东西部发展差异的理论分析与经验验证[J].经济学动态,2012,(8):63-69.
    [13]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5):4-16,35.
    [14]尹虹潘,刘渝琳.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式”城市化演进路径[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6,(5):65-83.
    (1)下文中为叙述更简洁,将直接使用某产业占比的说法,如无特别说明,所指的均是该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家(或地区)GDP的比重。
    (1)本文中所说的递增、递减等均是指长期演进趋势上的递增或递减变化,现实中可能出现的个别年份短期上下波动(增减)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当中。
    (1)本文认为,在一个大国经济中,如果国内地区差距越大,整个国家第二产业占比倒“U”形变化趋势拐点(即历史最高占比)的值可能越低。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各地区分别达到各自第二产业历史最高占比的时期跨度会比较大,而在某一时点上同时达到第二产业历史最高占比的地区就不会太多,那么必然会拉低整个国家的第二产业历史最高占比并可能使其倒“U”形变化趋势变得更不明显。
    (2)但凡依据产业结构测度某方面的发展水平,对人口和经济规模过小的地区都难以做到完全精准,因为这类地区的产业结构很容易受个别大体量产业项目影响,变化趋势稳定性不好。此外,为了对全国及各省份采用相同标准进行测度,文中统一了0.48、0.7两个经验参数的取值,事实上在针对特定地区进行测度时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定,但本文的工业化率指标设计思路应该不失一般性。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