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的外国教育研究二十年——基于《外国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China's research on foreign education for 20 years——A Bibliometric Analysis Based on Studies in Foreign Education
  • 作者:柯文涛
  • 英文作者:KE Wentao;Teacher Education College,Ningbo University;
  • 关键词:《外国教育研究》 ; 外国教育 ; 文献计量学 ; CiteSpace
  • 英文关键词:Studies in Foreign Education;;foreign education;;bibliometrics;;CiteSpace
  • 中文刊名:WGJY
  • 英文刊名:Studies in Foreign Education
  • 机构: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2-20
  • 出版单位:外国教育研究
  • 年:2019
  • 期:v.46;No.344
  • 语种:中文;
  • 页:WGJY201902004
  • 页数:16
  • CN:02
  • ISSN:22-1022/G4
  • 分类号:41-56
摘要
《外国教育研究》是我国外国教育研究领域内的重要学术期刊,从载文量、作者合作与机构合作网络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文献共被引分析、作者共被引分析、核心作者分析、期刊共被引分析等七个维度,对其近二十年(1998-2017年)来刊载的2 885篇高质量学术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外国教育研究的进展情况。研究表明:我国外国教育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仍需加以改进。
        Studies in Foreign Educationis an important academic journal in the field of foreign education research in China,from documentary volume,author cooperation and 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 network analysis,keyword co-occurrence analysis,literature citation analysis,author citation analysis,core author Seven dimensions,such as analysis and journal citation analysis,the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2,857 high-quality academic papers published in the past two decades(1998-2017)can reflect t the progress of China' s foreign education research to a certain ext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hina' s foreign education research has made some progress,bu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till many shortcomings that still need to be improved.
引文
[1]李运景.基于引文分析可视化的知识图谱构建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1.
    [2]王梓懿,沈正平,杜明伟.基于CiteSpaceⅢ的国内新型城镇化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J].经济地理,2017,37(1):32-39.
    [3]邱均平,杨思洛,王明芝.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情报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二)--情报学研究,2009,(2):8-13.
    [4]甘永涛.1928-2013年中国民族教育研究之演化--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实证分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2(2):82-87.
    [5][6][38]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7:202,107,139.
    [7]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3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4.
    [8]施克灿.终身学习理念与日本当代社会教育的新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2,(7):5-10.
    [9]吴雪萍,赵传贤.终身学习在芬兰:政策与问题[J].外国教育研究,2003,(7):59-62.
    [10]苑大勇.欧盟教育合作中终身学习理念演进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7,(11):19-22.
    [11]蓝建.发展中国家实现人人享有受教育权的基石--终身学习的立法与服务体系的建立[J].外国教育研究,2008,(7):42-46.
    [12]李伟.西方对终身学习与个体幸福感关系的研究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0,37(6):22-26.
    [13]张贵新.对教师专业化的理念、现实与未来的探讨[J].外国教育研究,2002,(2):50-55.
    [14]王春光,谢江巍.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责任--美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路径[J].外国教育研究,2002,(12):57-60.
    [15]郭臻琦,孙英,李克军.美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质[J].外国教育研究,2007,(9):77-80.
    [16]刘礼明.美国电子教学档案袋对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8,(7):69-73.
    [17]段晓明.简述英国“以课堂为本的教师发展”五要素[J].外国教育研究,2004,(7):58-60.
    [18]沃斌峰.澳大利亚TAFE学院教师专业化的举措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9,36(5):92-96.
    [19]张惠,廖其发.女性主义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化[J].外国教育研究,2007,(9):74-76.
    [20]刘静.论西方女性主义的教师专业化批判与重建[J].外国教育研究,2004,(1):54-58.
    [21]刘淑华,王旭燕.提升教育公平:奥巴马政府K-12教育改革简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4,41(10):60-69.
    [22]赵鑫.论高等教育公平的法律保障--以美国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2012,39(10):88-95.
    [23]单中惠,勾月.走向实质的教育公平--20世纪美国基础教育公平理念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1,38(2):29-33.
    [24]杨光富.卡梅伦政府教育新政:创建“自由学校”,确保教育公平[J].外国教育研究,2011,38(2):40-43.
    [25]卢德生.近十年(2006-2015)来国外教育公平研究的整体态势--基于科学引文数据库(WoS)的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7,44(5):77-88.
    [26]陆小兵,钱小龙.美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3,40(12):66-75.
    [27]孔锴.浅谈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外国教育研究,2006,(2):46-51.
    [28]苟顺明.新世纪美国学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透视[J].外国教育研究,2013,40(7):66-76.
    [29]钱小龙,汪霞.英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4,41(2):45-53.
    [30]唐丽芳,马云鹏.英国“人文课程方案”改革及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广策略的反思[J].外国教育研究,2007,(4):76-80.
    [31]白彦茹.论英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与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4,(3):18-21.
    [32]徐学莹,黄忠敬.当代英国中等教育的课程改革与存在的问题[J].外国教育研究,1998,(4):13-16.
    [33]李天鹰.日本教师培养的课程改革[J].外国教育研究,1999,(6):45-47.
    [34]鲁莉.日本战后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经验与教训[J].外国教育研究,2001,(3):7-11.
    [35]王建梁,陈瑶.英、澳、美、加四国公民教育课程改革影响因素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2,39(3):90-98.
    [36]钱小龙,汪霞.美、英、澳三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动向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2,39(1):81-89.
    [37]陈晓端,龙宝新.中、英、美、加四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比较[J].外国教育研究,2006,(7):24-30.
    [39]张璇,苏楠,杨红岗,等.2000-2011年国际电子政务的知识图谱研究--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计量分析[J].情报杂志,2012,(12):51-57.
    [40]项贤明,葛岳静,李艳玲.大众化过程中高等教育结构的变迁--美国的经验与我国的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1,(2):1-6.
    [41]高文.教学设计研究--荷兰土温蒂大学Sanne Dijkstra教授访谈录[J].全球教育展望,2001,(1):7-13.
    (1)正如前文所言,CSSCI数据库导出的数据中包含参考文献这一重要的信息,故能进行文献共被引分析。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