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改革开放40年来政府改革的动力转换——基于1979—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的文本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Motivation Forc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Reform During the 40-Year Reform and Opening-Up:Based on Text Analysis of the State Council Government Work Reports from 1979 to 2018
  • 作者:颜德如 ; 李过
  • 英文作者:YAN Deru;LI Guo;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Law,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 关键词:政府改革 ; 政府改革动力 ; 政府工作报告 ; 综合动力系统
  • 英文关键词:government reform;;motivation force of government reform;;government work reports;;integrated power system
  • 中文刊名:XZNT
  • 英文刊名:Administrative Tribune
  • 机构: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30 14:13
  • 出版单位:行政论坛
  • 年:2019
  • 期:v.26;No.151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国家治理视域下西部边疆地区社会矛盾的化解机制研究”(16XZZ004)
  • 语种:中文;
  • 页:XZNT201901001
  • 页数:9
  • CN:01
  • ISSN:23-1360/D
  • 分类号:2+7-14
摘要
基于1979—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的文本进行分析,发现改革开放40年来政府改革的动力经历不同转换:由政策驱动到制度驱动,由经济秩序驱动到社会秩序驱动,由外动力驱动到内动力驱动,由权威驱动到利益驱动,人民诉求不断成为政府改革的核心驱动。在此过程中,政府改革形态与改革策略经历由局部性改革到总体性改革,由适应性改革到自主性改革,由计划性改革到回应性改革,由简政到放权,由精简机构到职能转变再到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由对"物"的改革到对"人"的改革等一系列变化。未来中国政府改革须构建以真实的人民诉求为核心的综合动力系统,才能获得持续而稳定的动力支持。
        Based on text analysis of the government work reports of the State Council from 1979 to 2018, it is found that during the 40-year reform and opening-up, the motivation force of government reforms has experienced different transformations from policy-driven to system-driven, from economic order-driven to social orderdriven, from external to internal motive force-driven, from authority to interest-driven, and people's demands has continuously become the core driving force of government reforms. In this process, the form and the strategy of government reforms has a series of changes from local reform to overall reform, from adaptive reform to autonomous reform, from planned reform to responsive reform, from simplification to decentralization, from simplifi-cation of institutions to function transformation then to reform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system, and from reform of"things"to reform of"people". In the future, the reform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power system with people's demands as the core which could obtain sustained and stable power support.
引文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96.
    [2]汪丁丁.知识经济的制度背景——“知识经济”批判[J].战略与管理,2000,(2):66-76.
    [3]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刘为,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4]刘金山.改革:从政策到制度[N].南方日报,2012-03-19(F02).
    [5]张方华.由政策调整到制度创新——重构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的路径选择[J].南京社会科学,2000,(5):27-33.
    [6]政府工作报告——1983年6月6日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1983-06-24(1).
    [7]李鹏.政府工作报告——1988年3月25日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1988-04-15(1).
    [8]郎佩娟.行政方法的变革与发展[J].河北学刊,2008,(4):142-144.
    [9]李鹏.政府工作报告——1993年3月15日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1993-04-02(1).
    [10]李鹏.政府工作报告——1998年3月5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1998-03-21(1).
    [11]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04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2004-03-17(1).
    [12]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08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2008-03-20(1).
    [13]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2011-03-16(1).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45.
    [15]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4.
    [16]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1978年12月22日通过)[N].人民日报,1978-12-24(1).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2.
    [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568.
    [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6.
    [20]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1986年3月25日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1986-04-14(1).
    [21]朱基.政府工作报告——2002年3月5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2002-03-17(1).
    [22]朱基.政府工作报告——2003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2003-03-20(1).
    [23]郭宝平.行政改革理论和实践的特点与误区[J].中国行政管理,1999,(1):29-32.
    [2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675.
    [25]颜德如.中国政府改革三十年:特点、问题及其化解[J].理论探讨,2012,(5):5-9.
    [26]汪永成.新一轮行政改革应选择新的战略方向[J].理论学习月刊,1998,(2):27-28.
    [27]胡伟,王世雄.构建面向现代化的政府权力——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理论研究[J].政治学研究,1999,(3):1-14.
    [28]吴志华.行政体制改革与内动力[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4-48.
    [29]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5.
    [30]梁波.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对政治发展的影响[J].北方论丛,2005,(5):138-141.
    [31]竺乾威.政府职能的三次转变:以权力为中心的改革回归[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7,(6):91-98.
    [32]李景鹏.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与政治发展[J].天津社会科学,1994,(3):31-37.
    [33]杨丽丽.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结构变化与公共政策制定[D].西安: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3.
    [34]朱水成.“精英决策”模式下的公民参与研究[J].理论探讨,2008,(5):156-158.
    [35]何慧丽,等.政府理性与村社理性:中国的两大“比较优势”[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6):39-44.
    [36]马雪彬,马春花.地方政府公司化行为解析[J].经济与管理,2011,(10):10-14.
    [37]政府工作报告——1987年3月25日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1987-04-13(1).
    [38]吴晓燕,郜清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益关系的变迁及其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J].社会主义研究,2015,(1):69-76.
    [39]景跃进.当代中国利益传输机制的转换——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逻辑的初步思考[J].复旦政治学评论,2006,(00):36-50.
    [40]李延辉.中国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及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J].科学社会主义,2007,(5):86-88.
    [41]李鹏.政府工作报告——1994年3月10日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1994-03-24(1).
    [42]朱基.政府工作报告——2000年3月5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2000-03-17(1).
    [43]朱基.政府工作报告——2002年3月5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2002-03-17(1).
    [44]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07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2007-03-18(1).
    [45]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2009-03-15(1).
    [46]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9.
    [47]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16.
    [48]何哲.网络社会时代的政府组织结构变革[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5,(3):21-22.
    [49]朱光磊.“两化叠加”:中国治理面临的最大难题[N].北京日报,2016-10-24(13).
    [50]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海市政协编译组,东方编译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313.
    [51]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M].王浦劬,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2]张宇.我国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社会背景分析[J].理论探讨,2007,(5):161-163.
    [53]李捷.从取信于民做起,改革要善用利益驱动杠杆[J].人民论坛,2014,(10):44-45.
    [54]弗兰克·古德诺.政治与行政——政府之研究[M].丰俊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02.
    [55]颜德如,王连伟.中国政府改革与建设面临的五大困局[J].中国行政管理,2007,(12):37-40.
    [56]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M].程逢如,在汉,舒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