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词汇化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the Lexicalization of “Zhōnɡɡuó tèsè shèhuìzhǔy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作者:吴汉江
  • 英文作者:Wu Hanjiang;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词汇化 ; 概念化 ; 动因 ; 机制
  • 英文关键词:zhōnɡɡuó tèsè shèhuìzhǔy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lexicalization;;conceptualization;;motivation;;mechanism
  • 中文刊名:HYXA
  • 英文刊名:Chinese Linguistics
  • 机构:苏州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8-10
  • 出版单位:汉语学报
  • 年:2018
  • 期:No.63
  • 语种:中文;
  • 页:HYXA201803008
  • 页数:11
  • CN:03
  • ISSN:42-1729/H
  • 分类号:73-82+98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词汇化历经了一个过程,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化是词汇化的直接动因,而语言经济原则是根本动因。其词汇化机制本质上是一种紧缩机制,即将原式"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的形式标记"有……的……"逐步隐去,并最终变为一个无标记项。
        The lexicalization process of"zhōnɡɡuó tèsè shèhuìzhǔy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can be illustrated as follows: "yǒu zhōnɡɡuó tèsè de shèhuìzhǔy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yǒu zhōnɡɡuó tèsè shèhuìzhǔy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zhōnɡɡuó tèsè shèhuìzhǔyì(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The conceptualization of"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is the direct cause of the lexicalization,and the economical principle of language is the basic motivation.In essence,its mechanism of lexicalization is an abbreviation.
引文
陈琼瓒1955《修饰语和名词之间的“的”字的研究》,《中国语文》第10期。
    邓小平199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杜翔2016《〈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时代性---以时政类条目为例》,《中国语文》第5期。
    方清明、彭小川2011《论“问题”的组配能力与临时概念化功能》,《语言科学》第4期。
    李忠杰2003《正式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理论动态》第1591期。
    刘丹青2008《重新分析的无标化解释》,《世界汉语教学》第1期。
    刘红妮2010《词汇化与语法化》,《当代语言学》第1期。
    陆丙甫、金立鑫2015《语言类型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沈家煊1999《不对称和标记论》,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孙来斌、刘近2014《中国民生概念发展史论要》,《湖北社会科学》第6期。
    谭景春2010《名名偏正结构的语义关系及其在词典释义中的作用》,《中国语文》第4期。
    姚尧2015《“一般”的词汇化与语法化---兼谈“x如y一般”类比拟式的来源》,《语文研究》第1期。
    朱德熙1982《语法讲义》,北京:商务印书馆。
    (1)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695页。辞海编辑委员会编纂《辞海》(缩印本,1999)中,收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词目,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459页。另,辞海编辑委员会编纂《辞海》(第六版)也收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第1版,第2974页。
    (2)引文中“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加下划线,是为了突出强调关键词。下同。
    (3)也有人认为,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概念,是十二大召开的前一年,即1981年7月,邓小平会见著名武侠小说家、香港《明报》社长查良镛(金庸)先生时提出来的。参见韩振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概念究竟是何时提出的》,2008年07月21日《北京日报》。不妨这样说,这次会见是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概念,但第一次正式提出是十二大开幕辞中。
    (4)20世纪80年代初,政界和学界普遍使用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表述,与此同时,还可零星地见到“中国式社会主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其他表述。参见周叔莲《中国式社会主义经济探索》,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页。
    (5)这里检索结果经过了人工干预,因为检索时会含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检索结果,故需要排除。我们用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检索结果,减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检索结果,这样就得到了最终结果。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杂志创刊于1995年,曾用刊名是“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词语当时在学界的接受度与使用率呈一种上升势头,只是政界(官方)暂未启用。
    (7)参见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8)这种组合仅有1处,参见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9)参见党的十三大报告《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报告全文中,“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出现了14处,而构成动宾定语后再作定语的用法达9处,占总数的64.3%。
    (10)组合中“的”的使用,可能导致结构的重新分析,甚至产生歧义。例如,十四大报告中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个表述,第一层无疑是定中关系,但不少人会认为是“有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直接组合;其实,这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民主政治”的直接组合,产生误解的原因是“有中国特色”后有个定语标记“的”,导致人们对该结构做重新分析;当然,若不用“的”字,人们会倾向于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作一个整体,即相当于单个的复合名词,来限制中心语“民主政治”了。
    (11)下列例子均选自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等报告。参见“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数据库”,载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index.html。
    (12)《辞海》(第六版,2009年)中还收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词目,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一定能产性。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