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露天转地下开采覆盖层形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胡杏保孙国全
  • 会议时间:2012-07-08
  • 关键词:铁矿 ; 地下开采 ; 崩落采矿法 ; 覆盖层
  • 作者单位:胡杏保(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孙国全(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 母体文献:2012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2中国矿业科技大会
  • 会议地点:济南
  • 主办单位:中国金属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TD8;TD3
摘要
由于地下开采本身对覆盖层厚度的要求及计算研究不足,加上露天开采后的大边坡危害存在,其露天转地下的覆盖层厚度及形成方法尚缺少成熟的技术及形成方法.依托国家"十一五"支撑课题《露天转地下开采关键技术研究》及《攀钢矿业公司兰尖铁矿尖山采场露天转地下覆盖岩层形成技术研究》研究,以兰尖铁矿露天转地下为例,说明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的覆盖层形成技术.由于矿山之前未进行原岩应力场的测试,本次边坡破坏模式及地下采场岩体稳定性研究均以自重应力场为主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进行,因此赋予模型的初始应力场与矿区实际应力场有一定的差别;另外因现场客观条件(没有井下巷道)受限,本次矿区地质调查均在露天采场进行,因而节理裂隙等均以露天采场揭露的情况为准。这些都会给数值模拟研究结果带来一定的影响。建议矿山在地下开采过程中专门进行矿区原岩应力场的测试,并在地下揭露的巷道进行详细地地质调研,为矿山有关岩石力学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矿山露天开采终了时,露天坑边坡较高,露天采场受水面积较大,而矿山深部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因此建议矿山专门开展防突、防冒的有关研究,避免地下采场围岩变形引发露天帮坡突然垮塌或暴雨雨水突然涌入井下,给矿山安全生产带来威胁。矿山岩石力学的研究都是建立在一定简化基础之上的,与矿山实际情况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建议矿山在挂帮矿体及深部矿体开采过程中,在露天帮坡(地表)和井下分别建议岩移监测网点。为矿山常安全管理、采场参数优化及合理调整开采顺序提供可靠的技术数据。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