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第24太阳活动周中纬度电离层低电离水平的观测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于世美郝永强张东和肖佐
  • 会议时间:2014-06-01
  • 关键词:第24太阳活动周 ; 中纬度电离层 ; 低电离水平 ; 观测仪器 ; 非直接电离机制
  • 作者单位:于世美(北京大学空间物理与应用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871;《中国科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717)郝永强,张东和(北京大学空间物理与应用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871)肖佐(北京大学空间物理与应用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871;中国科学院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0)
  • 母体文献:2014年子午工程数据处理与科学分析专题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4年子午工程数据处理与科学分析专题研讨会
  • 会议地点:黑龙江漠河
  • 主办单位:中国空间科学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延续2008-2009年的太阳极低活动期,第24太阳活动周开始后太阳活动性上升缓慢,即使在趋近峰年时太阳极紫外(EUV)辐射通量的水平仍显著低于前几个活动周.比较第23、24周的太阳辐射水平,及日本国分寺和子午工程武汉站的电离层测高仪观测,发现第24周的太阳EUV辐射、电离层F区临界频率(foF2)和峰值高度(hmF2)都显著低于第23周的同期水平;在较低高度上,偏低的EUV辐射带来的电子密度变化不明显,而峰值电子密度(NmF2)和0.1~50 nm太阳EUV辐射通量在多数时候都同步的偏低25%~50%;但是在夏季NmF2与EUV辐射的关联性较差,即NmF2的偏低在夏季较少.分析认为这与热层中性风的季节特点有关:在夏季午后,吹向极区的子午向风总是较弱,在第24周偏低的EUV辐射背景下,减弱的离子曳力使其他季节的极区向风得到增强,进一步促进了NmF2和hmF2的降低,使这一机制的效果非常显著.基于上述结论,在对第24周电离层进行预测预报时,需更多地考虑非直接电离机制的影响.总体而言,第24周的热层和电离层变化特征可能将有别于之前几个活动周的观测,并偏离人们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认识.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