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乌奴格吐山矿床成矿时代及矿床成因探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王天豪孙德有苟军
  • 会议时间:2012-10-19
  • 关键词:铜钼矿床 ; 成矿作用 ; 年代学 ; 地质构造
  •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61
  • 母体文献:第十一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十一届全国矿床会议
  • 会议地点:贵阳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乌奴格吐山矿床所在的满洲里-额尔古纳地区属外贝加尔海西期褶皱系,其西南和东北分别延入蒙古和俄罗斯境,东南以额尔古纳-呼伦深大断裂为界与大兴安岭褶皱系相接,是重要的有色、贵金属成矿区。本文结合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大地构造等诸多证据,推测乌奴格吐山斑岩铜钼矿床的形成可能与蒙古—鄂霍茨克洋向南东俯冲有关。三叠纪—早侏罗世,横亘在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蒙古—鄂霍茨克洋自西向东剪刀式闭合,洋盆闭合后,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继续碰撞,使得在二叠纪—早侏罗世期间总体表现为碰撞挤压造山环境。在这种碰撞挤压造山环境下,导致本区岩石圈变形、缩短、增厚、隆升,形成加厚下地壳。在约180 Ma碰撞挤压向松弛伸展转变,玄武质岩浆底侵,诱发增厚的下地壳减压熔融,岩浆侵入形成含异常高金属元素的二长花岗斑岩侵入体,在侵入到地壳浅部的斑岩岩浆内产生大量的热液流体并发生对流循环作用,将铜钼等金属元素富集起来,最终形成乌奴格吐山斑岩型铜钼矿床。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