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从大陆漂移探讨朝鲜半岛与郯庐断裂的成因机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梁光河
  • 会议时间:2014-10-19
  • 关键词:大陆漂移 ; 断裂现象 ; 成因机制 ; 朝鲜半岛 ; 郯庐
  •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 母体文献: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P58;P54
摘要
本研究从朝鲜半岛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地形地貌特征不同出发,将朝鲜半岛和我国东北部分地区(郯庐断裂以东)分为两个块体,然后将这两个块体与我国华北进行了外形复原,结果表明其吻合良好,同时对比二者的地形地貌、地质图、火成岩分带及延伸、重力异常分带、航磁场延展发现它们都能得到拼合。基于新的大陆漂移模型,大陆漂移后应该能留下尾迹,发现朝鲜半岛裂解漂移后的留下的尾迹(火山、遗撒物)也很明显,那就是著名的庙岛-长岛岛链和济州岛等岛屿。深入研究还发现,郯庐断裂复原后成矿带具有显著的一致性,如辽宁复县金刚石矿和山东蒙阴金刚石矿就可对比,另外发现郯庐断裂复原后这个两个矿区橄榄岩年代和橄榄石成份的一致性,现代同震位移GPS测量说明朝鲜半岛还在裂解中。最后给出了一个欧亚板块受力模型,说明中国东部正处于剪切拉涨中,众多的反射地震勘探资料表明郑庐断裂呈花状构造式样是剪切拉伸环境所形成。分析郯庐断裂带内的地震资料发现该断裂在白垩纪开始形成,主拉伸断裂期在第三纪以后。南黄海北部凹陷的地震资料也显示类似的特征。最后给出了朝鲜半岛漂移的双体船模式并结合下地壳流给出了其动力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朝鲜半岛是伴随着郯庐断裂的演化从中国大陆分离漂移出去的,分离漂移发生在第三纪以后。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