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谈《共产党宣言》的当代价值
详细信息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日期:2018-02-13

1848 年 2 月 24 日,马克思、恩格斯撰写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问世。这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1920 年 8 月,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全译本在上海出版。《共产党宣言》为苦苦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进分子赋予全新的信仰,从此舍身求法和为民请命的人,不再是为封建帝王的家谱作注的孤独烈士,他们把个人命运与无产阶级进而与全人类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用先进的思想唤醒群众、引导群众、武装群众,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建党 97 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精神来源和理论武器。党的十九大擘画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美好未来和最高理想前进。在《共产党宣言》出版 170 周年之际,本刊策划多篇重点稿件,以示纪念。 —— 编者

■ 对话人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哲学学院特聘教授、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 陈学明

■ 记者 李玉长

《共产党宣言》不是冰而是炭

记者:《共产党宣言》无疑是近现代历史上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它的基本理论有哪些?

陈学明:我们可以把《共产党宣言》的基本理论归结为 6 个方面:

第一,《宣言》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深刻地揭示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第二,《宣言》开宗明义做出这样一个判断, “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 第三,《宣言》向全世界宣告, “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 第四,《宣言》旗帜鲜明地指出, “ 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 第五,《宣言》提出了一个富有结论性的命题, “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 第六,特别强调了这样一个原则, “ 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 。

贯彻这 6 个方面理论的红线就是 “ 革命 ” 两字。阅读《共产党宣言》,犹如聆听《国际歌》,充满革命情怀。 1998 年 5 月,法共政治局委员、前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弗 · 拉扎尔夫人有句话非常精辟: “ 《共产党宣言》不是一般的书。它不是冰,而是炭,放在锅里能使水沸腾起来。 ”

记者:《共产党宣言》在无产阶级革命史上产生过划时代的作用。但当下一些人认为,《共产党宣言》是阐述和弘扬革命理论的,我们现在从事的是建设事业,不能也不应用革命理论来指导建设。《共产党宣言》对当代中国还有没有价值?

陈学明:这是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有些人思想模糊了,对《共产党宣言》的信念动摇了,认为现在党不是 “ 革命党 ” 而是 “ 建设党 ” ,我们所从事的事业与 “ 革命 ” 不相干。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这种错误认识与对 “ 革命 ” 的误读有直接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要正确认识现在党和党所从事的事业与 “ 革命 ” 的关系,首先得厘清 “ 革命 ” 内涵,为 “ 革命 ” 正名。

回顾过去、瞻望未来,革命永远是人类历史前进的基本动力。《共产党宣言》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 “ 革命 ” 的发生有其必然性,不会以个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也揭示出 “ 革命 ” 是历史前进的原动力,任何力量都无法替代。

我们应当以历史唯物论的态度看待革命。革命形式多种多样,有激进的也有渐进的,有激烈的也有平稳有序的。无论何种形式,宗旨和目标都是同一的,都是要改变旧世界和建设新世界。因此,无论是处于什么时期,党的宗旨和目标不能变,相应地革命本色和革命精神不能变。

不能离开党的最高理想来谈党的角色转换

记者:中国共产党已经是执政党,我们所从事的事业与夺取政权有重大区别。在何种意义上还能把党称为 “ 革命党 ” 、把我们所从事的建设事业与革命联系在一起呢?

陈学明:不能离开党的最高理想来谈党的所谓角色转换。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最高理想,党取得执政地位是实现最高理想的重要一步,但绝不意味着要抛弃最高理想、告别革命。党坚持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就是坚守自己的性质。党的性质和最终目标是理解问题的关键所在。认为党在夺取政权后可以放弃革命,这是否定党的性质和最终目标。

党的角色转换实际是把工作重心转换到另一个阶段性任务上来。这是党的最高理想和阶段性任务相统一的问题。共产党人既是理想主义者又是现实主义者,他们必须为党的当下任务而努力奋斗,但也要明白,完成当下任务是在为将来向更高阶段准备条件,是在一步步接近并最终实现党的最高理想。

总之,我们必须以党的最高理想的标尺给党执政后的角色转换加以定位。党取得执政地位,只表明它在社会政治构架中的地位发生变化,并不代表它的政治属性有变化。

记者:不能离开党的最高理想来谈党的角色转换,不能离开党的最高理想来认识党的革命本色,从思想认识来说,有一个不能把革命与建设截然分开的问题。

陈学明:确实如此。有些人热衷于强调从 “ 革命党 ” 向 “ 建设党 ” 的转换,是为了说明从事经济建设不需要原先的革命精神,党也不需要保持革命党本色。他们把党的角色转换理解成:把革命意识转换为建设意识,又把建设意识转换为 “ 纯技术 ” 的操作意识。这里确实存在 “ 革命 ” 与 “ 建设 ” 的关系问题,存在党从事经济建设究竟还要不要革命精神的问题。

进行经济建设并不反映政党的政治属性。在一定意义上,它是所有执政党共同具有的执政行为。它当然重要,搞不好就可能失去执政地位。但如果一个党放弃了标志其政治属性的社会价值观和以这种价值观为动力的精神追求,那么这个党不仅会丢掉执政地位,甚至会瓦解!

一句话,党在夺取政权阶段需要革命精神,在从事经济建设阶段同样需要革命精神。

十九大报告是新时代的《共产党宣言》

记者:照这个思路,《共产党宣言》在当今中国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陈学明: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强调要实现角色转换,增强执政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则不丢掉革命精神,始终保持自身定力。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致力于 “ 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行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在当今中国,党是执政党,也是革命党,并不是所谓纯粹 “ 建设党 ” 。这就是党带领中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奥秘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保持革命精神的强调也达到一个新高度。

记者:从实践来说,您指的是不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党的革命性锻造中所做的大量工作?

陈学明:对。这项工作是全方位的,我们姑且列举几个:

其一,引导党员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执行者,维护其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的革命性。判断 “ 共产党 ” 是否还具有革命的政治属性,是否还是名副其实的无产阶级政党,主要看其有没有放弃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看其是否还把马克思主义视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强调要坚持共产主义的信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

其二,坚决清除党内腐败分子,不断纯洁革命队伍。革命队伍的纯洁是维护革命本色的基础和前提,这就要不断地清除党内腐败分子。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举反腐利剑,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力度之大、影响力之强前所未有,提升了队伍纯洁性,与此相应,也维护了党的革命本色。

其三,强调人民主体地位,通过强化人民性来强化革命性。判断共产党是否保持革命本色,说到底是看其与广大人民的关系,即它是否还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共产党的革命本色集中体现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上。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属性最本质的特点就是无私性,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私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有着深厚的人民情结、为民情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各种实践,充分展现了我们党的无私。

其四,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从制度上确保党的革命本色。维护党的革命本色仅在理念层面做文章是不够的,还得有制度、法规做保证。理想信念和制度建设是确保执政党本色的两大支柱,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要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也要使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基于这一认识,党中央把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作为从严治党的重要手段,新出台和修订了一系列的制度和党内法规,成为维护党的革命本色的制度保障。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向党的十九大所做的报告描绘了中国未来三十年的发展蓝图,是对《共产党宣言》核心内容的传承和发扬。

陈学明:是的。《共产党宣言》与十九大报告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有人把报告称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宣言》。报告主题明确强调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这一初心和使命是党的初心和使命,同样也是《宣言》的初心和使命;报告提出全党尊崇党章,增强政治意识,这也是尊崇《宣言》和增强《宣言》意识;报告特别强调 “ 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 ,把《宣言》所倡导的革命性锻造得更加坚强视为党五年来主要成就之一;报告再次重申了《宣言》所阐述的共产主义的目标正是党的远大理想;报告提出 “ 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 ,特别强调 “ 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 ” ,这是《宣言》的革命理论与革命精神的当代展现;报告强调要 “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 ,认为 “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和发展道路 ” ,这是对《宣言》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运用。

纵观报告,处处体现着对《宣言》的基本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报告全面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这一思想与以《宣言》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 21 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记者:十九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一些场合也反复强调党必须保持革命精神。党员干部应怎样准确理解贯彻?

陈学明: 1 月 5 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认为 “ 伟大社会革命 ” ,并旗帜鲜明提出 “ 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 ” 。这篇讲话中多次提到 “ 革命精神 ” 。在《共产党宣言》问世 170 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是意味深长的。每位党员干部都应当对照讲话要求,把自己摆进去,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陈学明,现任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哲学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副会长。不同著作入选全国 “ 五个一工程奖 ” 、中华优秀图书奖。)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