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杨匏安诗中的清风峻节
详细信息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日期:2023-10-13

杨匏安是中共早期的重要党员,华南地区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也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之一,与李大钊并称为“北李南杨”。他 1921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广东区委监委委员, 1927 年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杨匏安的诗词行文雅洁,既表现出他安贫乐道、淡泊自甘的清风峻节,也表达着他不畏强暴、投身革命斗争的信念和决心。

1896 年,杨匏安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属珠海市)一个茶商家庭,父亲英年早逝,留下孤儿寡妇独自生活。杨匏安的母亲秉性刚强,爱好诗词书法。在母亲的影响下,杨匏安三四岁时已会背诵许多诗词古文。 1910 年,杨匏安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广东高等学堂附中(后改名为“广东省立第一中学”)。辛亥革命爆发时,他看到政治风云的激变以及南北军阀的连年混战,常感前途茫然,不禁在《泛舟》一诗中感叹:“荔子湾头日欲低,棹歌轻发水禽啼。扁舟逐向深烟去,小树长教万绿迷。霸气已沉文物改,云流垂尽管弦凄。天心厌乱人思乐,底事春城尚鼓鼙?”身处危世,他虽辗转彷徨,但宁可清贫度日,也决不寻官问爵、趋炎附势。杨匏安以东汉末年鄙弃荣华富贵、不愿做官的管宁(幼安)自喻,在诗《钓》中写道:“收拾诗篇理钓竿,潺湲秋水辨微寒。居夷有此宁为陋,合辙于今倍觉难。霜叶争霞明水际,风帆向晚走云端。单襦皂帽萧条甚,老却天涯管幼安。”面对旧社会封建势力、殖民势力压迫下的百姓受苦受难,他无法让自己袖手旁观。 1918 年,杨匏安写下《秋夜同无庵闲步》一诗,诗曰:“拂面西风病乍苏,柳堤行尽屐声孤;大江潮涌初圆月,浅渚秋惊熟睡凫。借次清霜坚傲骨,拼将浊酒斗孱躯。多时不作还乡梦,旧种黄花尚有无?”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自己不管前路如何艰难,坚决投身革命斗争的信念和决心。

五四运动后,杨匏安大步朝着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方向前进。自 1919 年 7 月 12 日起,杨匏安在广州当时一家规模较大、影响较著的政学系报纸——《广东中华新报》的《世界学说》专栏发表 40 多篇译述文章,其中最重要的一篇即是《马克斯主义》。该文连载 19 日次,与李大钊的著名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下半篇差不多同时问世。这是华南地区系统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之一。

1921 年,杨匏安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广东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他所居住的杨家祠,成为党在广州活动的重要据点。杨匏安积极开展党在粤汉铁路工人中的革命工作,先后参与建立了广三、广九和粤汉三铁路的党支部。 1923 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杨匏安受中共中央派遣担任国民党组织部秘书和代部长,从事国共两党复杂的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是在国民党内担任较高职务的共产党人。当时他的薪金足以买田置地,但他把绝大部分钱都交给中共党内作活动经费,只留下极少一部分作为家用。因此,杨匏安家中很是清贫,他的母亲每天带着孙子,拿着自家磨做的米糍沿街叫卖。 1925 年,杨匏安参与组织并发动了省港大罢工,其间,他掌管着大量财务,从未发生过挪用贪占的行为。有一次,省港罢工委员会在杨家祠发放一笔捐款,麻袋里遗落下一个两毛钱的银币,被孩子们捡来玩耍,杨匏安发觉后,立刻教育自家的孩子说:这是公家的钱,一分一文都不能要。他让孩子们马上把这枚银币送回了罢工委员会。周恩来对杨匏安“为官廉洁,家境清贫”的操守十分赞赏,直到多年后还一再提及,以教育党内同志。

大革命失败后, 1927 年年底杨匏安受党委派,远赴新加坡、吉隆坡等地开展革命工作。他曾从海外寄回两首诗,被亲友保存了下来。其一题为《寄小梅》:“去国六千里,心随云水长。逃生来绝域,问禁入危邦。归意能无动?公忠不可忘。相思凭梦寄,月色满桄榔。”另一首诗题为《十一月既望泊舟星架坡港》,诗云:“故乡回首战云深,漏刃投荒万里临。余日可消行坐卧,感怀休问去来今。江南有梦迷蛮瘴,海外何人辨雅音?自笑身闲心独苦,当头皓月伴微吟。”在异国他乡的时候,杨匏安仍念念于“公忠不可忘”,充分表现了他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

1931 年,杨匏安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在狱中,他面对国民党高官厚禄的引诱宁死不屈,而且为勉励狱中难友坚持斗争、保全气节,在就义之前作《死前一夕作·示难友》一诗:“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生无可恋,大敌正当前。知止穷张俭,迟行笑褚渊。从兹分手别,对视莫潸然。”这首绝命诗充分表现了杨匏安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的革命崇高气节。他通过这首诗勉励狱中的同志们,万不可像出卖灵魂的叛徒褚渊那样,永为世人耻笑。周恩来抗战时在重庆,曾经用这首诗教育党内同志们面对复杂困难的环境,要像杨匏安那样,对党忠贞不渝,为革命勇于献身。同年,杨匏安遇害于上海龙华,年仅 35 岁。牺牲前,他留下一封与家人的诀别信,大意为:近日有南京旧识来劝我,我不为所动,家人千万不能接受那些人的钱和物,如果不能生活,立即南返,玄儿不可顽皮,缝纫机不可卖去。他希望家人靠劳动自力更生,不要给党组织添麻烦。在杨匏安的言传身教下,杨匏安的子女都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四儿子杨文伟在抗日战争时期,随家人到香港参与党的秘密活动。 1945 年,组织上送杨文伟参加东江纵队。清白持家、两袖清风的家风让杨文伟在日后的工作中也保持着如父亲一样的清廉作风。

杨匏安的一生如他所言的诗文标准一般:“义取敦本务实,辞唯绝俗清高。”斯人虽去,但他的诗文、他的精神在新的时代依然闪耀着钻石般晶莹的光芒,激励后人为人民幸福和共产主义伟大事业不忘公忠之心。(郑琼)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