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定山先生庄昶:堂堂正气凛然未变
详细信息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日期:2020-05-18

南京浦口定山寺后山,青松翠竹之间,有土堆墓冢一座,墓前诗碑一块,完好竖立。碑上明嘉靖年间吏部尚书杨巍撰写的诗依然历历: “ 此老平生铁作肠,诗篇每带梅花香。若知出处惟渔父,自信粗豪过楚狂。江海高风云滚滚,乾坤正气尚堂堂。至今人到坟头上,松柏常时有雪霜。 ” 何谓 “ 铁作肠 ” ?青衣紫绶、境遇浮沉, “ 学道则爱人 ” 的儒者初心始终不改;何言 “ 梅花香 ” ?出仕为官、讲学论道,爱国修己的堂堂正气凛然未变。

“ 此老 ” 为谁?明代定山先生庄昶是也。

庄昶,生于明正统二年( 1437 年),江浦孝义(在今南京市浦口区)人,年少聪颖过人,读书过目成诵,《明史》称其 “ 自幼豪迈不群,博嗜古学,文采过人 ” 。成化二年( 1466 年),庄昶进士及第,并入选翰林院庶吉士。不久即由翰林院庶吉士改授翰林检讨。

明代翰林院是政府培养储备政治人才的地方,是地位崇高的文化学术团体。而立之年的他,可谓前途光明,但是这位被主考官惊叹为 “ 江浦何如山川而生斯人耶 ” 的青年才俊,没有因壮年得志而受盛名之累,没有飘然得意,而是以儒家学者的胸怀和敏锐的政治嗅觉,将目光更多地投注到了民生疾苦上。

“ 蓬莱宫中悬艾虎,舟满龙池竞箫鼓 …… 大官角黍菰蒲香,彩绳万缕云霞光。天恩敕赐下丹陛,琼筵侑以黄金觞。东南米价高如玉,江淮饿莩千家哭 ……” 宫中端午照例赐粽,而东南米贵如玉,百姓忍饥挨饿,庄昶在这一时期所写的《端午食赐粽有感》一诗中,展现触目惊心的社会现状,既有对民众的同情又不乏对官场的指责。

在他看来,翰林院官员的职责所在就是为帝王提供 “ 政治上有价值的献议和忠告 ” 。庄昶以初生牛犊不畏虎的胆量和勇气践行着自己的职责,哪怕他的耿直让他在登第仅仅一年多以后就遭遇人生的大挫折,并最终断送了在别人看来可以飞黄腾达的大好前程。

成化三年( 1467 年)上元节前夕,内阁让翰林院官员为上元节赋诗以备赏玩之用,庄昶认为这有悖于翰林职责, “ 烟火之举恐非尧舜之道,烟火之诗恐非仁义之言 ” ,他与当时一同任职翰林的章懋、黄忠昭共同上了一道措辞严厉的奏折,指出 “ 玩好之物,鄙亵之词,甚非所以养圣心崇圣德 ” ,上奏的结果不言而喻,三人被施以廷杖后贬黜,加上此前因言事被黜的罗伦,就是当时有名的 “ 翰林四谏 ” 。庄昶被贬为桂阳判官,成化四年( 1468 年)由于群臣求情改调南京行人司左司副。

这无疑是对庄昶身心上的巨大打击,但从读书致仕并经世治国的理想出发看,庄昶是毫不后悔的,他后来所做诗句 “ 自甘薄命同衰叶,不扫蛾眉嫁别人 ” 就是很好的佐证。

任职南京行人司三年后,父母接连去世,庄昶以丁忧之礼回到家乡江浦,隐居定山近三十年,讲学授徒,诗书自娱。看上去似乎是开启了 “ 闲人只是闲无事 ” 的闲散生活,然而,庄昶的隐居并非逃避,他依旧洁身自好,清廉自律,心系一方百姓;同时他绛帐授课,更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了众多年轻人。

江苏巡抚王恕打算赠白银十五镒让他修缮破漏的房屋,他断然拒绝说: “ 私室可官办乎? ” 生活清贫的庄昶有时甚至需要以野菜充饥,却经常省下钱粮接济贫民。成化十八年( 1482 年),浦口闹饥荒,庄昶不但自己省吃俭用赈济家乡百姓,还劝有粮者在寺庙中施粥以救饥民。

至于庄昶开课授徒的情况,从他的学生 —— 举世闻名的吴中四才子之一文徵明所做 “ 千载名山无谢傅 ”“ 明月苍松旧草庵 ” 等诗句中,就足以怀想当年定山翠竹间,清泉叮咚,草庵半掩,坐谈论道的琅琅金玉之声。

庄昶对家乡定山人文景观的建设也颇有贡献,当年庄昶在定山修有定山草堂,草堂四围种竹千余株,修亭数座,开水架桥,使得定山自然风貌与人文景观初步合二为一,引不少名士流连。

如今的浦口定山依旧江风浩荡,老竹劲瘦。一代官员与学者慎独修己、仁民爱物、初心不负的堂堂正气依旧滋养着狮子山下正直淳朴的风土人情。(马瑞秀湛军)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