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遵义断裂带变形特点及其演化历史探讨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邓新;杨坤光;刘彦良
  • 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 出生年:1986
  • 学历:在读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遵义断裂带;显微构造;流体包裹体测温;沉积分析;演化历史
  • 起始页:161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0334037);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南方分公司项目“黔中隆起性质、演化及其对后期构造控制作用研究”(101076185)
  • 刊名:贵州地质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84
  • 主管单位: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 主办单位:贵州省地质学会;贵州省地质调查局
  • 主编:周琦
  •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北京路203号
  • 邮编:550004
  • 电子信箱:gzdzbjb@163.com
  • 网址:http://gzdz.chinajournal.net.cn
  • 卷:27
  • 期:3
  • 期刊索取号:P251.63 699-2
  • 数据库收录:《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摘要
遵义断裂带是贵州省境内南北向最大的断层之一,对断裂带的宏观构造、微观构造及两侧沉积相研究表明,该断裂是形成于燕山期的盖层断裂,并非同沉积断裂。其活动演化与周缘构造单元之间存在明显的耦合性,控制着断裂两侧燕山期褶皱、断裂的展布形迹。结合流体包裹体测温和ESR定年的研究表明,断裂的变形以浅部的脆性为主,主要经历了三期活动:主燕山期(J3-K1)的主期变形,表现为强烈的高角度自东向西逆冲兼左行剪切,断裂基本定型;燕山晚期(K2-E),表现为正断层兼右行平移,控制K2-E红盆沉积,石英脉ESR定年约束该期活动在59~65Ma;喜山期(古近纪至今),表现为自西向东逆冲。断裂现今构造形迹为多期构造叠加的结果,它在整个活动历史中均表现为脆性,对黔中隆起后期构造格局起到明显的制约作用。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