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聚合物驱宏观剩余油受效机制及分布规律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侯健;杜庆军;束青林;张本华;高达
  • 单位1: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 单位2:中国石油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生年:1972
  • 学历:博士
  • 职称:教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油藏模拟;聚合物驱;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原油黏度;聚合物注入量
  • 起始页:96
  • 总页数:4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10302021和No.10772200)、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11)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80440058)联合资助。
  • 刊名:石油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0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学会
  • 主编:杨茁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街6号
  • 邮编:100724
  • 电子信箱:syxb3@cnpc.com.cn(地质勘探);syxb2@cnpc.com.cn(油田开发);syxb2@cnpc.com.cn(石油工程)
  • 网址:http://www.syxb-cps.com.cn
  • 卷:31
  • 期:1
  • 期刊索取号:P450.66 167
  • 数据库收录: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剑桥科学文摘》(CSA);《石油文摘》(PA);《化学文摘》(CA);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JICST);俄罗斯《文摘杂志》(AJ);波兰《哥白尼索引》(IC)
摘要
基于油藏数值模拟定义了“聚合物驱受效剩余油饱和度”新概念,研究了聚合物驱作用下宏观剩余油受效机制及受效剩余油在油藏中的分布部位和形态,讨论了储层韵律性、原油黏度和注聚用量对受效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受效剩余油在油层内纵向上主要分布于注入水窜流区的上部,呈斜纺锤体形状,平面上受效区域则位于注采井间,呈环状分布。不同韵律储层剩余油受效机制及受效剩余油分布有所不同。随着原油黏度的增加,受效剩余油主体区向油层底部移动,且受效剩余油饱和度峰值降低。随着注聚用量的增多,受效剩余油范围沿斜纺锤体的轴线向两侧扩大。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