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汶川Ms8.0地震重灾区次生地质灾害遥感精细解译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许冲;戴福初;陈剑;涂新斌;许领;李维朝;田伟;曹琰波;姚鑫
  • 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出生年:1982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汶川地震;遥感;重灾区;次生地质灾害;解译;GIS
  • 起始页:754
  • 总页数:18
  • 经费资助: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DZLXJK200906)。
  • 刊名:遥感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97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遥感联合中心;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
  • 主编:李小文
  • 地址:北京市安外大屯路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 邮编:100101
  • 电子信箱:jrs@irsa.ac.cn
  • 网址:http://www.jors.cn
  • 卷:13
  • 期:4
  • 期刊索取号:P625.066 815
  • 数据库收录: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 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摘要
汶川Ms8.0地震诱发了大量次生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与泥石流等。在获取到全面的研究区震后多源遥感影像后,采用人工目视解译的方法,对14个重灾县(市)进行次生地质灾害解译工作,共解译出约46560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灾害总面积约687.1km2。基于GIS平台获取到它们的位置、平面面积等基本信息,绘制了研究区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布图与点密度图。结果表明,本次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与龙门山3条主断裂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且主要分布在4个集中区域。最后,分析了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布与高程、坡度、地震烈度之间的关系,高程范围为1000—2000m的灾害面积占灾害总面积的54.00%;坡度范围为30°—50°的灾害面积占灾害总面积的62.42%;地震烈度范围为Ⅺ—Ⅷ的次生地质灾害面积占灾害总面积的90.94%。为进一步研究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发生机理、预测理论、灾区恢复重建与选址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次生地质灾害基础信息。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