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基于DEM和地统计的森林资源空间格局分析——以武夷山山区为例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5
  • 作者:曾宏达
  • 单位1: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出生年:1981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DEM;地形;蓄积量;地统计;空间格局
  • 起始页:82
  • 总页数:7
  • 刊名:地球信息科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96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主编:陈述彭
  • 地址:北京大屯路甲11号
  • 邮编:100101
  • 电子信箱:sxfu@lreis.ac.cn
  • 网址:http://dqxxkx.periodicals.net.cn/
  • 卷:7
  • 期:2
  • 期刊索取号:P626.06 208-1
  • 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刊
  • 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
摘要
鉴于森林资源空间分布与地形的紧密相关,本文采用DEM与地统计学方法探讨武夷山森林主要树种蓄积量的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地带性植被阔叶树由于受人为干扰趋向分布于高海拔、坡度陡的山地;杉木林在长年人工经营的过程中,逐渐占据林分的首要地位,因此主要分布在500m以下的低山丘陵;马尾松适生性较广,且明显倾向分布于(半)阳坡。地统计的分析发现各向同性的块金方差与基台值之比为0.5,即随机因素和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空间异质性均各占一半,变程约24km。在各向异性的变异中,0°和45°方向的曲线变化规律一致,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半变异函数上升,达到基台值附近趋平,但90°和135°方向上,曲线的斜率则急剧上升。结果表明,虽然武夷山林区本身优越的地带性自然条件带来丰富多样的森林资源,地形也深刻影响着树木的天然分布,但是源于森林经营和管理的人为选择,较大程度地改变了武夷山林区森林天然的空间分布格局,森林蓄积量的空间异质性并不十分明显。由此可推断,随着城镇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该区域植被的水平地带性特征将愈加模糊,森林资源的异质性也将日渐减少。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