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洱海沉积物孔隙水中溶解有机质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4
  • 作者:傅平青;刘丛强;吴丰昌;魏中青;黎文;梅毅;黄荣贵
  • 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单位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学历:博士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溶解有机质;沉积物孔隙水;三维荧光光谱;洱海
  • 起始页:695
  • 总页数:6
  • 经费资助: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批准号:2002CB412300)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批准号:KZCX3-SW-140)资助
  • 刊名:第四纪研究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58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四纪研究委员会
  • 主编:刘东生
  • 地址:北京9825信箱
  • 邮编:100029
  • 电子信箱:dsjb009@sohu.com;dsjs@msil.igcas.ac.cn
  • 卷:24
  • 期:06
  • 期刊索取号:P515.206633-4
摘要
文章应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洱海沉积物孔隙水中的溶解有机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含有4个明显的荧光峰,其中A和C为类腐殖酸荧光,B和D为类蛋白荧光。荧光强度在沉积物-水界面特别强,在1cm处急剧下降,之后随着沉积深度呈上升趋势。孔隙水溶解有机质均具有强的类蛋白荧光,揭示了溶解有机质中含有大量色氨酸、酪氨酸等芳环结构的类蛋白物质,并且在早期成岩过程中随着沉积深度呈积累趋势;类蛋白荧光与类腐殖酸荧光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r(A,C)值在0.94-1.79之间,随着沉积深度逐渐下降,r(D,B)值在0.9-1.75之间,与r(A,C)值极为接近,且随着沉积深度有着类似的变化趋势,说明在洱海沉积物孔隙水中,r(D,B)与r(A,C)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