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2000年伊豆群岛震群应力加载率控制地震活动的证据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4
  • 作者:S.Toda;S.Stein;T.Sagiya
  • 译者:张晁军
  • 语种:中文
  • 起始页:37
  • 总页数:6
  • 刊名:世界地震译从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70
  •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主编:陈运泰
  • 地址:北京海淀区民族学院南路5号
  • 邮编:100081
  • 期:1
  • 期刊索取号:P263.062165
  • 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摘要
岩浆侵入和喷发通常会使远离岩浆通道处地震活动发生突然改变(Weaver et al, 1981;Mori et al,1996;Bjornsson et al,1977;Dvorak et al,1986),而这些岩浆通道与孔隙流体或热量的传播扩散并没有联系(Delaney,1982)。这种群发地震活动也随时间发生迁移,经常呈现出“狗骨”状分布(Bjornsson et al,1977;Dvorak et al, 1986;Hill, 1977;Klein et al, 1977;Ukawa and Tsukahara,1996;Aoki et al,1999)。震群中最大地震所产生的余震服从大森类型(指数型)时间衰减规律( Watanabe,1989;Kisslinger and Jones,1991;Gross and Kisslinger,1994),但余震序列的持续时间相对于正常的地震活动急剧减少(Klein et al,1977;Walter and Weaver,1980)。在这里我们使用记录到的一个最活跃的震群来研究这些性质对岩浆侵入所传递应力的依赖性( Ukawa and Tsukahara,1996;Kisslingerand Jones,1991;Chouet,1996;Dieterich et al,2000)。在为期2个月的岩脉侵入期间,地震活动发生率增加了1000倍,而余震的持续时间缩减到1‰。我们发现,地震活动发生率与计算出的应力加载率成比例,并且余震序列的持续时间与应力加载率成反比。这种特点同根据实验室所得的速率/状态本构律(Dieterich,1994)相一致,这为震群的发生提供了一种解释。应力加载率的任何持续增加——无论是由熔岩侵入、喷出产生的还是蠕变事件,都应产生这样的地震行为。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