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江西彭山锡(铅锌)多金属矿田构造地质特征及成矿机理探讨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4
  • 作者:卢树东;杜杨松;肖锷;徐春伟
  • 单位1: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73
  • 学历:硕士生
  • 职称:工程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控矿构造;隐伏岩体;矿化分带;锡铅锌多金属矿床;江西彭山
  • 起始页:297
  • 总页数:9
  • 经费资助: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0499136096)资助.
  • 刊名: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77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主编:陈国达
  • 电子信箱:E-mail:ddgz@gig.ac.cn;ddgz02@163.com
  • 卷:28
  • 期:3
  • 期刊索取号:P411.06228
  • 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摘要
江西彭山锡(铅锌)多金属矿田位于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中的九瑞地区。彭山隐伏钙碱性花岗岩体侵位为锡(铅锌)多金属矿的形成提供了热动力及成矿物质来源。自晋宁期形成的长期活动的基底深断裂和由彭山岩体底辟侵位形成的穹窿构造,以及由此派生的次级断裂带,诸如环形滑脱断裂、顶脱断裂和节理裂隙,都为含矿热液的运移和矿体就位提供了空间。形成彭山岩体(DI>90)的岩浆经历了较为充分的分异,在岩浆热液对流系统和地下水对流系统的双重作用下,含矿热液流体的成分随温度降低而改变,导致6个阶段的成矿作用。各阶段的矿物组合随温度而变化,在空间上有一定的叠加,在萤石-硅酸锡阶段,还发现了马来亚石。各类矿产在空间上的分布呈环状,即由岩体中心向外围依次出现内侧的高温As-Sn带、中间的Sn-Pb和Pb-Zn-Ag带和外围的低温萤石带。文中还以锡为例,详细讨论了锡在黑云母与热液流体之间的迁移及其矿化过程。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