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用转换函数研究那木错站地壳结构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7
  • 作者:郭志;苏有亮;王卫民;高星;于萍
  • 单位1: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 单位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出生年:1977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波形反演;速度结构;转换函数;模拟退火算法
  • 起始页:1361
  • 总页数:9
  • 经费资助: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青藏高原内陆俯冲与造山作用”(编号:KZCX3-SW-14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青藏高原形成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对策”(编号:2005CB422001)资助。
  • 刊名:地球物理学进展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86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 主编:刘光鼎
  • 地址:北京市9825信箱
  • 邮编:100029
  • 电子信箱:prog@mail.igcas.ac.cn;geophys@163.com
  • 网址:http://www.progeophys.cn
  • 卷:22
  • 期:5
  • 期刊索取号:P260.6208-1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
摘要
青藏高原是研究地球动力学问题天然的试验场,也是研究全球变化的关键地区之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于2004年在西藏那木错建立了圈层相互作用综合观测研究站,为了解那木错站下方的地质构造.于2005年8月在本让布设了宽频带地震仪(记录器为Reftek130,摆为STS2),并于2006年5月取得首批数据.本文利用宽频带地震仪提供的三分量地震波形记录,应用转换函数及快速模拟退火算法对那本错站下的地壳横波速度结构进行了反演.反演结果表明,那木错站Moho面深度在85公里左右,地壳结构复杂,尤其在中上地壳,明显呈高低速互层结构,反映了该地区构造活动、物质交换活跃,表明这些地区还未达到均衡;同时,为了便于研究该地区地壳结构,还对IRIS提供的临近地区的地震宽频带进行了处理,为研究那木错地区圈层结构提供地球物理依据。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