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苯并(a)芘影响黑鲷肝脏EROD活性变化的动力学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穆景利;王新红;王淑红;林建清;王克坚;洪华生
  • 单位1:近海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环境科学中心
  • 单位2: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 出生年:1979
  • 学历:硕士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苯并(a)芘;乙氧基异吩噁唑酮脱乙基酶(EROD);黑鲷(Sparusmacro cephalus);肝脏
  • 起始页:68
  • 总页数:4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106012)
  • 刊名:海洋科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77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主编:侯一筠
  • 地址:青岛南海路7号
  • 邮编:266071
  • 电子信箱:MSJ@ms.qdio.ac.cn
  • 网址:Http://MSJ.qdio.ac.cn
  • 卷:33
  • 期:1
  • 期刊索取号:P226.06 449-22
  • 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摘要
研究了黑鲷(Sparusmacrocephalus)在实验生态条件下暴露于不同浓度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后,肝脏乙氧基异吩噁唑酮脱乙基酶(EROD)活性在不同暴露时相的动力学变化情况。EROD活性采用动力学方法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暴露于较低质量浓度BaP (0.5,1.0μg/L)黑鲷肝脏的EROD活性在2d后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0μg/L组则在2h后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诱导程度表现出不同的下降趋势,而暴露于高质量浓度组(5.0μg/L)的肝脏EROD活性极显著性诱导出现在12 h。总体上较高质量浓度组(2.0,5.0μg/L) EROD活性出现极显著性诱导的时间比低质量浓度组(0.5,1.0μg/L)早,诱导程度也比低质量浓度组的高。在净化实验中各暴露组肝脏EROD活性均下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试验浓度没有超出严重损伤肝脏自身恢复系统的范围,在此浓度范围内污染的鱼通过净化可清除BaP污染。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