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青藏高原东北缘伯阳地区第三系流纹岩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6
  • 作者:赖绍聪;张国伟;秦江锋;李永飞;刘鑫
  • 单位1: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 出生年:1963
  • 职称:教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流纹岩;源区性质;深部动力学;新生代;青藏东北缘
  • 起始页:212
  • 总页数:9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572050,40234041);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教人司[2002]383号)资助 项目
  • 刊名:地学前缘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94
  • 主管单位: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地学(北京);北京大学
  • 主编:翟裕生
  • 地址:北京市学院路29号
  • 邮编:100083
  • 电子信箱:frontier@cugb.edu.cn
  • 网址:http://www.cugb.edu.cn
  • 卷:13
  • 期:4
  • 期刊索取号:P206.6 208-8
  • 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伯阳第三系流纹岩出露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特殊的构造部位,位于青藏、华北和扬子三大构造域的交接转换区域。岩石的w( SiO2)介于68% -76%,w(K2O)>w(Na2O) ,w(K2O)/w( Na2O)平均值1.25,为一套典型的壳源流纹岩岩石系列。岩石微量及稀土元素具有典型的板内火山岩特征,K.Th,Rb等元素呈较明显的富集状态,而岩石显著的低Sr特征((1~120)×10-6)表明其并非源自加厚的下地壳,而是起源于斜长石稳定的正常下地壳。正是由于新生代期间青藏高原东北缘强烈的造山环境,加之渭河断裂的发育为下地壳物质提供了减压熔融的有利条件,从而诱发下地壳的局部熔融,形成伯阳酸性火山岩的原始岩浆。该岩浆体系沿区域断裂构造体系上升,并经历了较强的结晶分异和演化,最终形成伯阳第三系流纹岩系列。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