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嫩江—八里罕断裂带岭下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韩国卿;刘永江;温泉波;邹运鑫;梁道俊;赵英利;李伟;赵立敏
  • 单位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出生年:1982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嫩江—八里罕断裂带;岭下地区;韧性剪切带;构造变形;EBSD;左行走滑
  • 起始页:397
  • 总页数:9
  • 经费资助:国家重点基金项目(40739905);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项目(G0800-06-ZS-327);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0801830041)
  • 刊名:吉林大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56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 主编:林学钰
  • 地址:长春市西民主大街938号
  • 邮编:130026
  • 电子信箱:jdxbd@jlu.edu.cn
  • 网址:http://xuebao.jlu.edu.cn
  • 卷:39
  • 期:3
  • 期刊索取号:P206.6 332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嫩江—八里罕断裂带位于东北地区中部、大兴安岭的东缘,为松辽盆地的西缘控盆断裂。断裂带传统认识上被认为是一条NNE向的深大断裂,其性质为正断层或拆离断层。笔者野外地质考察过程 中,在断裂带中南段吉林省白城市岭下地区发现韧性剪切带,通过对该韧性剪切带构造要素系统测量和统计、显微构造观察、有限应变测量、石英组构EBSD(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和古应力值测量,明确了岭下剪切带变形程度为初糜棱岩-糜棱岩、石英组构以低温底面组构为主,滑移系为{0001},变形温度在400℃左右的变形特征,并初步认为嫩江—八里罕断裂带曾经历左旋走滑变形阶段;结合断裂带相关年代学资料,确定走滑时间为早白垩世中期(134~113Ma),其形成机制与西太平洋伊泽纳崎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的运动与NWW向NNW转向有关。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