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郯庐断裂带巢湖—庐江段晚中生代火山岩的锆石U-Pb年代学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谢成龙;朱光;牛漫兰;王勇生;向必伟;胡召齐
  • 单位1: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出生年:1978
  • 学历:博士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锆石;U-Pb年代学;火山岩;岩石圈减薄;巢湖—庐江;郯庐断裂带
  • 起始页:294
  • 总页数:15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672131,40603010和90714004)资助项目。
  • 刊名:地质科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58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主编:钟大赉
  • 地址:北京9825信箱
  • 邮编:100029
  • 电子信箱:dzkx@mail.igcas.ac.cn
  • 卷:43
  • 期:2
  • 期刊索取号:P206 208-4
摘要
采用LA-ICP-MS方法对郯庐断裂带巢湖—庐江段的晚中生代火山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由6个样品获得的该处火山喷发时间在距今125~93Ma,为早白垩世晚期至晚白垩世初期,经历了32Ma的喷发历史。与附近的庐枞盆地、北大别造山带及北淮阳地区相比,该地火山喷发具有较晚的结束时间,说明岩石圈减薄具有相对强烈的程度和较长的持续时间。93Ma是已知的华北克拉通残留富集岩石圈地幔最晚的岩浆岩年代学记录。锆石的饱和温度计算、岩浆中较低的MgO含量和Mg值均不支持岩浆由拆沉的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岩浆活动的可能成因是壳幔相互作用,岩浆源区具有由幔源向壳源再过渡到幔源的时间演化顺序。这暗示断裂带下强烈的软流圈上涌引起岩石圈地幔的熔融(距今125Ma),随后岩石圈持续的减薄作用导致其内部热流升高,出现了以流纹岩为代表的地热异常背景下地壳源区的部分熔融(距今120Ma),而最终岩石圈强烈减薄背景下的软流圈物质参与岩浆过程可能是晚期幔源岩浆(距今93Ma)的成因。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