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上扬子地区晚三叠世—侏罗纪砂岩构造意义及盆山耦合关系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6
  • 作者:刘云生;郭战峰;梁西文;杨振武
  • 单位1:中国矿业大学
  • 单位2:中国石化 江汉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 出生年:1963
  • 学历:博士生
  • 职称:高级工程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碎屑组分;砂岩;物源;构造层序;盆山耦合;晚三叠世—侏罗纪;中上扬子地区
  • 起始页:201
  • 总页数:5
  • 经费资助: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开发研究项目(P02006)。
  • 刊名:石油实验地质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63
  •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 主编:叶德燎
  • 电子信箱:sysydz@mail.wuxisuo.com sysd@chinajournal.net.cn
  • 网址:http://www.periodicals.net.cn http://www.CNKI.net
  • 卷:28
  • 期:3
  • 期刊索取号:P452.06167-12
  • 数据库收录: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已入网数据(China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和CNKI中国期刊网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利用Dickinson等人建立的砂岩碎屑模型,对中上扬子地区晚三叠世—侏罗纪砂岩的组分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碎屑岩的物源区类型,认为晚三叠世—侏罗纪砂岩物源主要来自东秦岭—大别造山带、龙门山、江南逆冲带,具有明显的再旋回造山带属性,碎屑组分变化序列是盆缘造山带三期逆冲活动的沉积响应。通过分析晚三叠世—侏罗纪碎屑岩组分的构造意义,确定晚三叠世—侏罗纪中上扬子地区盆地性质为发育于碰撞造山、逆冲推覆带之前缘的前陆盆地,并探讨了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及其盆山耦合关系。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