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汭水河地区上三叠统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宋立军;陈隽璐;张英利;刘池洋;吴冲龙;张小浩
  • 单位1: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 单位2: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
  • 出生年:1977
  • 职称:副教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碎屑锆石;沉积物源;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
  • 起始页:370
  • 总页数:17
  • 经费资助:本文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国家973计划(编号2002CD211706、2003CB214600);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编号2008ZX05005-002);科技支撑项目(编号2006BAB01B08);科技支撑项目(编号2006BAB01A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 40372096);中国博士后基金(编号20080441181);西安石油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编号206103);陕西省自然基金资助成果。
  • 刊名:地质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22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主编:陈毓川
  • 地址: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 邮编:100037
  • 电子信箱:dizhixuebao@163.com
  • 卷:84
  • 期:3
  • 期刊索取号:P206.3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物源及其演化是进行区域原盆恢复和认识区域构造演化及华北克拉通西部破坏的关键。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汭水河地区晚三叠世延长组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锆石LA-ICP-MS测年方法,通过砂岩样品中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变化,结合区域背景及古水流资料,系统地研究了盆地西南部延长组物源及其演化。研究认为,晚三叠世早期(231~225Ma),盆地西南部延长组沉积物源主要为盆地东北部阜平杂岩及盆地北部的海西期岩浆岩,部分搬运来的物质与来自秦祁造山带的剥蚀物质一起经宝鸡—武都裂陷槽流人松潘—甘孜地区;晚三叠世中期(225~218Ma),来自秦岭造山带的挤压开始增强,盆地西南部延长组地层中来自南缘秦岭造山带的物源开始增加,盆地西南部沉积物源开始与松潘—甘孜地区出现明显差别,宝鸡—武都裂陷槽开始关闭;至晚三叠世晚期(218~210Ma),秦岭与祁连造山带完成拼贴,宝鸡—武都裂陷槽最终完全关闭。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