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2008年南海季风爆发前后西沙海域海气通量变化特征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孙启振;陈锦年;闫俊岳;张秀芝;黄磊;王长科;姚华栋;赵学华;陈长丘
  • 单位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单位2:中国科学院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83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南海季风爆发;海气通量;COARE3.0算法
  • 起始页:12
  • 总页数:12
  • 经费资助: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亚印太交汇区”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我国短期气候的影响(2006CB4036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76012;40676017);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Q11-02)。
  • 刊名:海洋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79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 主办单位:中国海洋学会
  • 主编:潘德炉
  •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1号
  • 邮编:100860
  • 卷:32
  • 期:4
  • 期刊索取号:P226.066449-1
  • 数据库收录: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日本科技文献速报》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学文摘》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学文献(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基于2008年4至5月在南海西沙永兴岛进行的海气通量观测试验资料和NCEP资料,应用COARE3.0通量算法计算了海气通量,分析了季风爆发前后西沙海域天气变化特点和海气通量对南海季风爆发的响应。结果表明:2008年南海季风首先于5月第1候在南海南部爆发,受热带气旋等因素的影响,北部海区季风爆发推迟到5月18日。季风爆发和热带气旋活动对西沙海域的风速和海气通量影响较大,其中热带气旋的影响更强烈。热带气旋来临之前,潜热通量、感热通量以及动量通量均较小;在气旋活动及此后的季风爆发时期,大风使潜热通量和动量通量显著增强,感热通量则在降水期间变化明显;动量通量的最大值出现在热带气旋活动期间,其在此过程中的均值是观测初期均值的3倍以上。在整个观测过程中,潜热通量明显大于感热通量,后者是前者的16∶1。不同类型天气过程中,潜热通量的日变化相似,而感热通量的日变化有差异。湍流交换系数与风速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